从一事一议入手写好简单议论文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xi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明确要求学生要“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对初学议论文的初中学生,我们显然不能任意拔高要求,只要学生学会“写简单的议论文”即可。但这个“简单”我们也不能误认为就是不对学生写作议论文作任何要求。
  顾名思义,议论文就是对某件事或某个现象或某个观点展开“议”和“论”。我们不必对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提过高要求,但也必须坚持议论文体裁的基本要求。我对初中生议论文写作的简单要求就是:议论文至少要一事一议,一事一议是议论文的最基本要求。因而,我主要从一事一议入手,引导学生写好简单议论文,从而为今后写更高要求、更高质量的议论文夯实基础。
  总体上说,写作一事一议的议论文一般分为四个步骤。一、引述“一事”的材料。“一事”材料的引述要有针对性。二、确立观点。由引述的“一事”材料自然得出结论。三、论证观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四、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具体来讲,一事一议议论文写作的关键是确立观点。要确立好观点,审清题意尤其重要。在审题上具体方法为:
  首先,必须读懂提供“一事”的材料。对于“一事”材料提供的全部信息不能忽略任何一点,要全面阅读思考,正确解读。甚至对每一个字、词都要逐一审视,以防遗漏、看错,导致下笔成文时片面或跑题。
  如,曾有一道考试题《树木·森林·气候》,就有学生审题失当,只看了题目,却没看题目下面的具体要求,因而对题意作出错误的判断。结果有的考生没加副标题,有的考生在作文中或论说树木的用途,或论说森林对气候的影响和对人类的作用。这些作文通篇未能联系现实生活,从头到尾不过是对命题要求的一种阐述。这则考题要求从三个层次上比喻:一、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温度、湿度、阳光等,实际上是要一个好的环境;三、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得更好。有的考生只从第一个层次或从第一、第二个层次上立论,有的考生从第二、第三个层次上立论,尽管议论还不错,结构尚完整,但在准确切题上就有了差距,使内容不完美,文章欠深度。
  其次,必须要确立好论点。論点是从“一事”材料里提炼出来的,要想确立有深度的论点,就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吃透“一事”材料的精神,仔细体会“一事”材料的寓意,不能偏离“一事”材料或作出错误的判断。还以前面考试题“树木·森林·气候”为例,用树木、森林、气候三者间的关系作比喻,谈现实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我在列举上述审题失当等反面例子后,引导学生要把握树木、森林、气候三者间的关系,注意与当前社会改革热点联系起来作比喻。在我的启发下,结果有学生首先运用比喻,论述改革是大众的事业,单人匹马力量微弱,全国有“森林”一样的改革家就能振兴中华,而要出现“森林”一样的改革家就需要领导热心扶持,同时也要每个人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人人以国家兴盛为己任。论点深刻,文章比较清楚地阐述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当然有的学生立论就不行了,如一学生的副标题是“小孩子·大孩子·父母”,显然,这和“树木·森林·气候”类比是不当的。他没有把文章的论点和要议的内容具体化,拟了一个不恰当的标题,这显然是观点不准确的结果。
  再次,除了从“一事”材料中确立好观点,还必须有深刻一点的“一议”。
  引导学生:第一,选择不同的角度论述,运用想象、联想、引申、对比等方法充分地分析。事情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给人的启示也是多方面的,只有展开多侧面的分析、辩证的论述,文章才能令人信服。展开纵的、横的、由此及彼、由大而小或由小而大的联想、引申等方法,可将道理讲得更深刻,更有意义。第二,联系现实与自身。写文章是要对社会有用,只有联系现实与自身,道理讲得才能更透彻,才能为更多人所接受。第三,言人未言,力求新颖。这种独创、新颖的分析论述,必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通过以上步骤,配以相应的训练,学生不仅能按照作文要求写出简单的议论文,而且由于夯实了一事一议的基础,学生在写议论文时都能明确自己的观点,注意摆事实、讲道理,最后还能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在写材料作文时也多能从材料出发,引出自己的论点,写出立论鲜明,事实有力,说理充分的高质量的材料作文。
其他文献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作文水平能直接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童话作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是提升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形式。本文在深入分析 “童话作文”教学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创新的重要性。  作文能力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能力,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入学后先要从简单的字和词语学起,一直到学会写作文,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
期刊
叶落知秋。漫步金色林海,细品风吹叶落。俯身,拾起,细抚生命的脉络。感受自然的含蓄静美,思绪随风流浪……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十二三岁,我进入了感伤春秋的青春期。每天看些矫揉造作的言情文章,几个情趣相投的女孩子聚在一起,仿写那些无病呻吟的歌词和文字。每天双眉紧锁,眼神迷离,神情恍惚,似真似幻。若不了解,还以为我患了疾病。父母很担忧我的情况,可那时的我怎屑与他们为伍,认为无人懂自己的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每周安排两节作文课,在作文课上才让学生写作文,而平时的阅读教学似乎与作文无关。学生冥思苦想两节课,写出的往往是干巴巴或是老掉牙的作品,难以打动人。写作文成了学生最怕的事,也是最让老师头痛的事。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我想要解决两个根本的问题,写什么,怎么写。这两个问题解决了,作文就有了一双翅膀,可以自由飞翔。而这两个问题要解决离不开阅读。  阅读包括课内的阅读和
期刊
信息技术成为工作和教学的主流模式,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使工作和教学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尤其是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生动具体环境的创设以及对趣味性教学方式的创新,在促进幼儿语言学习和表达能力提升的同时,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文就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语言教学模式展开分析探究。  幼儿的语言能力可以说是幼儿教育的中心环节和重点内容,幼儿语言教学直接关系到了幼儿情感表达能
期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语文知识也在不断发展演变,教学的理念也在不断发展更新。教师在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获得收益,进一步提升课堂效率,增加课堂的活跃度,是广大教师应该研究的问题。  一、要由浅到深开展教学  在层递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由浅到深,在学生理解浅层意思的基础上展开深度讲解,进一步解决学生疑惑的问题,在不断的变化中,吸引学生的注意。语文
期刊
语文新课标中强调“应使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自我见闻、感受与想象,使其描述自己认为新奇有趣的事物或印象较深、颇有感触的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仿写训练的方式,指导学生深入阅读,让他们形成对文本的自我解读,并就此展开仿写练习,依据学生对生活、自然的观察与理解,在范文的引导下,写出文体或形式相似但具有个人特点的作文。通过构建高效作文教学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促进其语文核心素养的
期刊
陶行知先生说:“教学是做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这句话对写作教学的革新有很大的启发意义。陶行知先生强调“做”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要加强“做”的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写文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学会写作。  一、共看“一轮明月”——双板共学共创  1.善于用多媒体立体化展现语文故事  涂老师讲授《青蛙看海》中,竟然在课堂中让学生起立,一
期刊
写作是语文学科的核心,它体现着作者对语言的建构能力以及其深层次的文化底蕴。有效的写作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内涵,也能让学生在品味和运用文字的过程中,挖掘和探求出个性化写作技巧。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背景下,提高小学写作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应当在学生的思想和作文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以高质量、高标准来优化写作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兴趣这个驱动因子的推动下,实现前所
期刊
记叙文的写作练习从小学就开始了,而到了高中学生依然,写不出水平,甚至感觉越写越不会写,越写越没有质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的选材低级、剧情俗套、语言乏味、情节不能吸引读者。为了彻底改变以上状况,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素材、构思以及语言的修饰方面展开训练指导,让学生有话可说,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写作的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一、积累写作素材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意指没有资源,是不可能顺利地干
期刊
如果我有一只小纸船,  我一定会把梦想放在里面。  当老师、当工人这两个梦想,  在我的心中徘徊了好多遍。  它一直在我心中徘徊,  如今終于有了地方表现。  把我的梦放在这只小船上,  让它游遍地和天。  朋友,如果你在梦里看见一只小船,  不要怪它突然闯入你的梦间。  这是你最好的朋友叠的,  它载着我的梦想和万水千山。  (指导教师 王晶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