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情缘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ble3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这条路上,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陪着我走过了十八年,从数学老师成功转型为心理老师,从菜鸟老师成长为连续三届浙江省丽水市德育心理名师.而今回首,十九年来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rn一、初识结缘rn在我的从教生涯中,担任的所有的中层岗位都是从学生管理开始的.1988年在乡下初中,我最早担任的是政教副主任.1998年到遂昌职业中专,也是从学生管理工作开始的.我工作勤勉用心,有着做学生工作最基本和必要的品格.但是,后来渐渐地感到,原来的许多办法越来越不灵了,困惑越来越多.
其他文献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不反直接影响到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科学的班级管理是要在认清现状、分析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协调校内外有利因素,形成合力,找到方法策略,进而将低级形态班级建设成为一个健全的班集体,最终收获学生们的精彩,见证班级的成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一些学生产生了多种多样的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亟须心理安抚.根据辅导实践经验,提出整合运用心理理论,“三步”做好疫区学生心理安抚的方法:第一步,巧用非暴力沟通,深度共情,积极陪伴,安抚学生的负面情绪;第二步,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提供资讯,理性思维,改变学生的片面观念;第三步,聚焦问题解决,明确目标,寻找资源,促进学生的积极行动.三步安抚法提升了心理辅导的效率,可广泛应用于心育实践.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发展时期出现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同伴关系在留守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伴接纳对儿童的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而同伴拒绝、同伴侵害会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扭曲、学业危机、品德不良等问题.综合历年来中小学留守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同伴关系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并提出了教育建议.
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总体呈逐年升高趋势.在此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学生自杀也逐渐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一个话题.结合真实案例,对一起中学生自杀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过程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希望为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工作提供借鉴,以期更好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逐渐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但是这些关注大多采取问题取向.大众对留守儿童的刻板印象逐渐使该群体“污名化”,刻板印象威胁理论认为这种“污名化”会对个体产生诸多不良影响.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从刻板印象威胁视角来探讨留守儿童“污名化”的问题,并提出教育建议.
我偶遇高中同学,他说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就是不“玩儿活”,感觉自己很无力.无论是采用哄还是打的方式,孩子都耍滑偷懒,每天做什么都漫不经心,软硬不吃,成绩很不理想.隔三岔五自己还会被老师找到学校,为此感到很焦虑.
2021年暑假临近,山东省威海市举办了第十三届教学能手评选.我作为市直高中唯一的“小”学科教师,一路过关斩将,最终闯关成功.作为本届教学能手评选唯一入选的高中心理教师,我不仅心情激荡,更是感慨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学构成中的“小”学科,占比不仅远远低于九大学科,甚至音体美等学科也稳居心理健康教育之前.但即使是执教这样的小学科,我也一路奋战,成功晋级.荣誉的获得,自己付出的固然良多,但绝离不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我的培养和支持.拿着获奖证书,我最想感谢的就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及杂志社的各位编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行为养成机制由建构教育场域、生成学习动能、规训行为习惯组成.建构教育场域是学习行为养成机制的起点,教育场域包括学校、家庭、乡村公共空间;生成学习动能是学习行为养成机制的中枢,包括塑造偶像、建立契约机制、培养自动主义;规训行为习惯是学习行为养成机制的终点,为了固化优势学习行为,需对学生相继进行价值规训和行为规训.
目前,初中生沉迷手机行为较为普遍,该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亲子关系、身心健康及学业发展.从家庭、学校、个人和同伴四个方面分析了初中生沉迷手机的原因,并从抗逆力视角提出了干预策略:创设温暖氛围,改善外部支持因素;培养成长型思维,提升内在优势因素;分享经验方法,增强自我效能因素.只有多措并举,增加保护因素,提升抗逆力,建立坚固的心理防线,才能帮助初中生有效预防和应对手机沉迷.
一、“五育融合,立德育心”模型rn上海市南洋中学在新时代背景下致力于培育具有文化底蕴、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的全面发展的学生,构建“五育融合? 立德育心”心育模型(见图1),注重心育与五育的有机融合:一是挖掘五育中的心育元素,在整合中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发展和培育.二是将科学的心理学技术方法融入到五育当中,提升五育效率,进而在德心融合中,侧重提升学生的内化力;在智心融合中,侧重提升学生的驱动力;在体心融合中,侧重提升学生的抗逆力;在美心融合中,侧重提升学生的悦纳力;在劳心融合中,侧重提升学生的责任力,在新时代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