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丼[ dǎn] [ jǐng] 大家有没有过指着日料菜单上的“某某丼”,不确定怎么念始终下不去嘴的尴尬?其实,这个字并非日本的自创字,也不是错别字,而是正宗的汉字。 “丼”在中文里有兩种读音,分别是:dǎn,指投物入井的声音;jǐng,“井”的异体字。玊[sù] “玉”字大家都认识。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他有一块“玊”,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很想把这个字上下翻转过来看?其实,这不是被弄反了,因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丼[ dǎn] [ jǐng]
大家有没有过指着日料菜单上的“某某丼”,不确定怎么念始终下不去嘴的尴尬?其实,这个字并非日本的自创字,也不是错别字,而是正宗的汉字。
“丼”在中文里有兩种读音,分别是:dǎn,指投物入井的声音;jǐng,“井”的异体字。
玊[sù]
“玉”字大家都认识。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他有一块“玊”,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很想把这个字上下翻转过来看?其实,这不是被弄反了,因为“玊”并不是写倒了的“玉”,而是指有疵点的玉!
玊既是不完美的玉,也指琢玉的工人。又因为古代人喜欢把职业当作姓氏,所以“玊”还是一个姓氏。
夲[tāo][běn]
“夲”这个字和“本”字很像。很多人在写书法时直接把“夲”当成“本”来用了。其实,看过电视剧《神医大道公》的人可能会认得这个“夲”字,我国古代神话中,神医大道公在人间的姓名即为“吴夲(tāo)”。“夲”读作tāo时,意为快速前进。
由于大书法家们在写行书时喜欢以“夲”为“本”,于是“夲”有了běn这个读音,用这个读音时意思跟“本”一样。
叧[guǎ][lìng]
“叧”怎么看都像是“另”字。这个“叧”字虽然长得有点“残缺”,但读音和意义比“另”多。
当“叧”读作guǎ时,在古汉语中同“剐”。这下你知道“口”下面为什么放了一把刀子了吧!当“叧”读作lìng时,不仅读音与“另”相同,意思也非常相似,指“分居”或“割开”。
囙[yīn]
“囙”这个字,乍一看,你会感觉是个被写歪了的“回”。但这俩字在意思上可是相差甚远。在古汉语中,其读音与意思都与“因”相同。
乜[niè][miē]
“唔知你讲乜”这句话,就算不会讲粤语,只要看过香港电影或者电视剧的人都听过吧?其中“乜”跟“也”只有一竖之差。
“乜”读作niè时是一种姓氏,而读作miē时,具体意思则要视语境而定。“乜”还是个演技派,可以形容眼睛因困倦而眯成一条缝,或半眯着眼睛表示不满意或者看不起的神情,例如“乜斜着眼睛”。
除此之外,“乜”还可以形容痴呆,例如“乜乜些些”(也作“乜乜斜斜”)就是痴痴呆呆的样子。如《西游记》第六一回:“(牛王)将身一变,变作一只香獐,乜乜些些,在崖前吃草。”
圡[tǔ]
在“土”上加一点变成“圡”,意思和读音都没有变化,两字相通。基本的意思是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
大浪淘沙摘自微信公众号“语言文字周报”
其他文献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最近几年,教育界的专家同人对此已有诸多的探索与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对“动态生成”,我更倾向于这样一种理解:动态生成就是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案之前后,能根据自己的预设或实际的课堂,及时、灵活、随机、创新地选择、调整、优化原来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角度等,从而动态生成丰富、有效、富有个性和艺术的课堂教学。具体说来,它有以下
选修课程的设置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难点。从某种意义上说,选修课程实施的成败,决定着新课程深入改革的成败。在《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二轮课改要“减少必修”“增加选修”[1],可见对选修科目的重视。当然作为与必修课程不同的课程体系,必然会对教育者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必然要求教师角色进行变化。 《外国小说欣赏》是浙江省一轮课改中选修IA模块内容,在《浙江省深化
对我而言,世界上最大的悬案就是以我妈这样的驾驶技术,到底是怎么拿到驾照的。坐她的车,真的比上刀山、下火海还要危险。迫不得已坐在她旁边的副驾驶座上时,我恨不得自己能長八只眼来“眼观八方”。她开车通常会出这么几种状况: Part1 我妈是个大路痴,完全没有方向感,再智能的导航对她也起不了作用,所以迷路是常见状况之一。有一回车都快开到家门口了,我妈竟然还问我和弟弟:“这是什么地方,怎么这么眼熟啊?”气
我没有完成佩德罗老师布置的作业。 周末,我和我的父母去马瑟罗岛玩了两天。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时间都在游玩,至少在早晨和晚上我是有时间写作业的,而且我随身携带的背包里就装着作业本。可是,躺在沙滩椅上闭目倾听海浪的声音比埋头写作业有趣多了。是的,这就是我没有完成作业的原因。 但是我不能将这事如实告诉佩德罗老师,因为贪玩不写作业可不是一个好借口。那么,如果是发生了意外呢?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想法让我很兴奋
【编者按】 在拱墅区教育由弱转强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品牌建设是其中的一个突破口和推动点。经过深入调研和理性分析,规划者认为,要在短时期内改变拱墅区积弱多年的教育状况,首先是要办好一批品牌学校。有了品牌学校,拱墅区教育就能产生注意力效应。以此为推动点,能够使教育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但是,从一般办学规律看,一所品牌学校的形成是要较长时间的历史文化积淀的。鉴于此,拱墅区解放思想,打破框框,在办学体制、办学
新老教材最大的区别在于课程理念的差异,化学课程的核心理念为通过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切忌新教材老上法,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眼前轻长远。教师要深入理解新课程的意义,努力探索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教学方法策略,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本文拟以“硝酸的性质”教学为例
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虽占用的时间不长,但“牵一发而动全身”。巧妙而恰当的课堂导入犹如一部好电影的序篇、一段好乐章的序曲、一本好书的前言,能够先声夺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把学生逐步引入课堂主题,从而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因此,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初中英语教学内容的特点,
李海林老师在《生活化与语文化》一文中提到:语文教学要打破学科本位,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在以语言为载体促进学生心智成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依托生活设计教学,让语文“介入学生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1] 281,从而使“语文生活化”成为一种可能?笔者现以《品质》(苏教版必修三)一课的三个教学设计片段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导入设计“生活化” 45分钟的课,始于导
听力理解是一个对意义进行构建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一个积极地对声学信号进行分辨、筛选、组合、记忆、释意、存储和预测的过程。语言学习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听排在首位。关于听力理解的过程,肖礼全给出了听力教学的一般模式[1](见图1): 该模式从宏观上指明了听力教学的过程,强调听前的准备是提高效率的铺垫,听后的语言整合是听力教学的有效延伸,最终使课前预设有效引领,课堂生成绚丽绽放。因此
教研员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肩负着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改变教师教学方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任。在新课程实施中该如何发挥教研员的研究、指导、服务功能?如何突显教研员的组织、示范、引领作用?笔者认为教研员“走进课堂上课、走出课堂研讨”则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它可在聚焦课堂教学、促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真正实现教研员、教师、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思想交流、思维碰撞、心灵沟通。下面就以笔者策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