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as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是促进学生情感、思想、智力、知识、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指导学生恰当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培养其语文自学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则是体现语文教师作用的重要环节,是反映其教学成败的关键。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学生应“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呢?
  
  一、有的放矢,导之以理
  
  如果说一个学生不懂得怎样学,那他的学习就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教会学生怎样学,那他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今天的教育为明天学习做准备”的思想。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也必须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武装学生,培养其独立工作的能力。语文教师应从一个语言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其次,从一般情况看,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普遍忽视自己的自主学习,甚至缺乏自主学习的观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排除学生不惯于自学,也不会学的心理障碍,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强化知识,把学生的学习意识纳入正轨,并化为他们自学的要求和行为。学生建立这种观念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文课既不能是“独角戏”式的,也不能是“填鸭式”的,更不能是“放羊式”的。教师要善于有目的地指导,诸如预习指导、阅读指导、写作指导、课外学习指导等都要有计划地精心研究设计,从多个角度教给学生方法。
  就拿阅读教学来说,一般包括预习性阅读、理解性阅读、涉猎性阅读等。预习性阅读,是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工具书、参考资料、认读生词、辨识文体、了解主旨、明确重点、找到疑难所在;理解性阅读一般是课内的阅读,是指导学生用一些方法,如圈点、勾画、批注、思考等,理清段落层次,理解主题思想,把握表现手法及语言运用的特色。而涉猎性阅读,一般为课外的阅读,是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去阅读“读本”上的文章或其他优秀的文章,不断拓宽阅读领域,学会分析与概括,学会欣赏与甄别,学会质疑与析疑……总之,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既要导之以理,也要导之以法。
  
  二、寻找路径,导之以法
  
  语文教学要求重视教法,但对于教学目的、教学效果而言,只重教法是不够的,还应重视学法的研究和指导,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笛卡儿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基于素质教育的导向性,说到底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下面就目前较常用的几种学习方法做些介绍。
  1.出入学习法。这也是阅读环节上的重要方法,是指先深入理解文章,领会要义,再进一步对文章进行客观的评价,剔除糟粕,吸取精华。南京学者陈善曾强调过读书的出入。教给学生出入法,要强调的是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和联想,增强对作品的感悟力;同时也要注意积极思考、敢于评析、敢于推翻定论,才能产生真知灼见,才能培养出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2.设疑解疑学习法。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种方法是通过设疑或质疑,让学生建立起思辩和机制,从而思有所获。设疑可以是要点设疑、难点设疑、争议设疑、细节设疑、方法设疑等,不必追求标准答案。
  此外,还有对比学习法、循序渐进学习法、点面结合学习法、查漏补缺学习法等。当然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能一概而论,对困难较多的学生,教师可加强具体指导;对成绩好的学生的要求可高一些,可通过引导,教给他们一些灵活的方法,使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从长计议、交流学法
  
  学法的掌握是学生本人的行为,教师对学生的传授和指导只能是提供一种路径、通道,不能包办代替。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教师还要把握两个重点,一方面是强化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因素,如使学生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具有良好的智力因素和较完善的非智力素养等。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忽视的非智力因素,应强化训练。如较明确稳定的学习动机,较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较高涨的语文学习热情,较坚强的语文学习意志,自我检测、自我调控的个人修养及健康的人格等,这些都是掌握语文学法的基础,必须从长计议。
  此外,语文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自己从学习中体会揣摩,总结出既适合自己的特点,又行之有效的学法。同时,要重视指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可适当组织一些活动,如开讨论会、演讲会,等等。学法指导也要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差异,不能片面追求均衡发展。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师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尊重教学实际,善于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不断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质,在研究教法的同时,也要把探讨学法结合起来,真正培养出关心社会、学会生存、有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
其他文献
简笔画是一种简练而概括的简画形式,画起来简单快捷,是教师教学中的得力助手,尤其是在小学语学教学中更显示出它的功能。它既能帮助教师快速、具体、形象地讲解、分析课文,又能促使学生生动、准确地理解课文,起到单靠语言、板书所不能起到的具体、形象的作用。小学生认识事物从表象开始,由具体到抽象,学习主要是靠形象思维和形象记忆,而简笔画使用尽可能少的笔划线条,塑造简洁、生动、易懂的形象,把它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
近年来,关于中小学生轻生、校园霸凌、堕胎等事件接二连三的出现,导致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为什么素质教育施行多年,初中生连最基本的生命安全意识都少得可怜呢?对此,本人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人心,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的渗透,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热爱祖国
摘 要: “发表式”作文教学不同于传统的以接受为主的作文教学,教师与学生在新的教学方式下,都面临着新的角色定位,本文主要探讨“发表式”作文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以及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定位。  关键词: “发表式”作文教学 基本过程 角色反应    传统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般过程是:教师布置作文题,提出写作要求,并从方法上略作指导——学生独立作文——教师批改打分,然后略作评讲。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作
在教育体系不断改革的今天,将美术学科应用到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过程中,属于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美术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们展现生动形象的绘画世界,在美术学科的教学范围
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全面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要求学生在每个学科都能全面发展,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要求自然就更高.而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写作是不可
初中化学的学习课程要求,必须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全方位掌握化学知识,并提高初中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的化学教学也将面临全新的改革
阅读是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发展其人文素养的主要渠道,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外部世界、完善其情感和文学素质.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课外阅读又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模块,可以在
本文主要以初中英语阅读课中词汇教学策略为重点进行阐述,从阅读前词汇教学策略、阅读中词汇教学策略、阅读后词汇教学策略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
“互动学习”是在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交流与沟通,是学生之间的交互影响、交互活动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文本为中介的生命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是一个课程内容不断生成,课程意义不断提升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注重的是学生阅读后的真实、独特的感受,而这种感觉不仅仅来自于课文,它还需要唤起学生的经验,打开学生的想象,启动学生的情感,需要教师的经验和情感的投入,需要其他相关的作品的介入来引起共鸣。    一、“互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