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系黑老虎各器官精油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来源 :经济林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lly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黑老虎林业剩余物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10月,在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黑老虎种植基地选择‘大红’‘紫黑’‘虎绿’3个品系2年生黑老虎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各品系根、茎、叶进行精油提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精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果】3个品系黑老虎各器官精油提取率为0.114%~0.543%,其中‘大红’各器官精油提取率为0.144%~0.472%,‘紫黑’各器官精油提取率为0.122%~0.543%,‘虎绿’各器官精油提取率为0.141%~0.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不同修剪方式对蓝莓植株营养生长和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情况,明确夏季蓝莓果实采收后的最佳修剪方式,为蓝莓基质盆栽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年生蓝莓品种‘夏普蓝’的基质盆栽苗为材料,在其全部果实采收后,分别设置不修剪(对照)、轻度修剪、适度修剪、重度修剪这4种不同程度的修剪方式进行试验,然后每隔15 d统计株高、冠幅、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每隔30 d测定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
【目的】为深入研究猕猴桃miR160d转录调控机制提供线索,也为猕猴桃分子育种及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红阳’猕猴桃基因组信息,设计引物克隆miR160d(Ac-miR160d)前体基因及其启动子序列,并对其前体序列进行二级结构验证,对启动子序列进行保守结构域和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同时,对猕猴桃果实进行非生物(NaCl、GA3)和生物(灰霉菌)胁迫处理,利用qRT-PCR技术检测miR160d在不同胁迫处理后0~6 d时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的Ac-miR160d前体序列具有
蜱虫病是被蜱虫叮咬而感染,造成牛充血、水肿和继发性病症;锥虫病是感染锥虫后引起牛贫血、黄疸、高热、体表浮肿等。由于牛的品种不同以及生活环境的差异,导致牛对蜱虫病和锥虫病的抗性不同,加大了防治和研究的难度。寄生虫寄生于畜体中,就会和宿主产生一定的互作关系,引起机体代谢、信号转导、基因表达等发生变化。因此,从分子机制入手可以更深入了解致病原因和抗病机理。该文主要从牛蜱虫病与锥虫病概况、牛对蜱虫病与锥虫病的抗虫性能、牛抗蜱虫病与抗锥虫病的分子机制3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牛寄生虫病防治和培育优良牛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目的】根际是土壤—植物生态系统物质交换的活跃界面,研究杜仲根际土壤的变化差异,为今后杜仲的栽培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杜仲根际土壤(GJ)与非根际土壤(FG)为研究材料,测定其土壤的理化性质变化,分析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微生物功能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杜仲GJ碳、氮、磷指标高于FG,其中GJ全氮含量比FG高30.81%,GJ碱解氮含量是FG的1.39倍,但其GJ硝态氮含量比FG低,FG的酸性程度、电导率显著高于GJ(P<0.05),化学计量比(C/N、C/P、N/P)之间差异不显著。杜仲GJ微
[目的]解析内源激素和关键代谢物调控油茶花芽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以3个分化时期(雌雄蕊形成期、子房和花药形成期、雌雄蕊成熟期)的普通油茶花芽为研究对象,采用LC-MS和GC
【目的】为阴香药用资源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阴香根部和基于根部生长的树瘤及其根际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菌16S rRNA V3-V4区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阴香根部和树瘤部及根际土中细菌种群的多样性,预测细菌群落的KEGG代谢功能差异。使用WatersADC色谱仪和ESI+中药库进行阴香根部和树瘤中功能性成分的分析,比较阴香根部和树瘤中功能性成分的差异,探讨其与细菌种群之间的关系。【结果】阴香根际土中细菌多样性显著高于阴香根部和树瘤组织;树瘤细菌群落丰度最高的为鞘脂单胞菌属,其相对丰度为51.35%,较
【目的】为核桃的优质丰产提供参考。【方法】以‘清香’核桃为研究对象,施用核桃专用肥后,对收获期核桃园土壤养分状况和坚果经济性状进行检测,坚果经济性状指标包括表型特征、风味物质组成及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含油率、脂肪酸主要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核桃坚果成熟采收时,施肥组土壤中N、P、K元素含量高于对照组,铵态氮含量高出(0.10±0.02)~(0.14±0.01)mg/kg,硝态氮含量高出(0.55±0.04)~(0.86±0.07)mg/kg,有效磷含量高出(0.35±0.08)~(1.8
【目的】为研制适用于南疆枣园的微生物菌肥提供参考。【方法】以南疆枣树根际解磷菌株P7(Bacillus,KF719307.1)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无机磷培养基中碳源、氮源和磷源的类型和比例,测定分析发酵液中水溶性磷含量和pH在120 h内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营养条件下发酵液中有机酸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差异。【结果】随着发酵时长的增加,发酵液中水溶性磷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硫酸铵、碳氮比(可溶性淀粉和硫酸铵的质量比)为35︰1时,发酵液中水溶性磷含量均在培养96 h时增
【目的】为深入研究枣树快速成花机制和花期调控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极早熟品种‘月光’、中熟品种‘京枣39’和极晚熟品种‘冬枣’为试材,从结果母枝(枣股)主芽萌动起,连续采集新生枣吊(结果枝),利用石蜡切片法进行花芽形态分化的观察;自零级花蕾出现至零级花开放结束连续采样,使用XTJ-4400体视显微镜观察花蕾形态发育和单花开放过程,使用CAM-MA成像软件进行拍照。【结果】不同品种花发育过程各阶段的形态学特征高度一致,但各发育阶段的历时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3个品种花芽分化均呈“快—慢—快”的规律,
【目的】探究配比N、P、K叶面肥对文冠果种苗生长的影响,为有效提高种苗生长量,优化文冠果育苗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以文冠果35 d生种苗为试材,利用3因素(N、P、K)4水平(0、1.5、3、4.5 g·L-1的N肥;0、0.9、1.8、2.7 g·L-1的P肥;0、0.7、1.4、2.1 g·L-1的K肥)正交试验方案,设计出包括CK共计11个叶面肥配比组合,分别在5月18日、6月18日和7月17日分3次对种苗喷施不同组合的叶面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