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专用肥对核桃园土壤养分及坚果经济性状的影响

来源 :经济林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g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核桃的优质丰产提供参考。【方法】以‘清香’核桃为研究对象,施用核桃专用肥后,对收获期核桃园土壤养分状况和坚果经济性状进行检测,坚果经济性状指标包括表型特征、风味物质组成及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含油率、脂肪酸主要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核桃坚果成熟采收时,施肥组土壤中N、P、K元素含量高于对照组,铵态氮含量高出(0.10±0.02)~(0.14±0.01)mg/kg,硝态氮含量高出(0.55±0.04)~(0.86±0.07)mg/kg,有效磷含量高出(0.35±0.08)~(1.8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核桃叶水浸提液对小麦、油菜、桔梗和苦参4种作物的化感效应,筛选出适合核桃林下间作的作物类型,为当地核桃的农林复合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浸提法提取核桃叶浸提液,并设置0.02、0.04、0.06、0.08、0.10 g/ml 5个质量浓度,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核桃叶水浸提液在特定浓度下对小麦、油菜、桔梗、苦参等4种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不同浓度的核桃叶浸提液对4种作物的发芽势均表现为低促高抑的双重效应,但抑制作用强于促进作用,其中油菜种子发芽势对浸提液最敏感,其次为
【目的】探明不同种类内源激素和多胺化合物的含量和不同种类内源激素的比值对蓝莓花粉活力的影响情况,从而为蓝莓花粉育性、自交不亲和及花粉直感效应形成的生理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年生兔眼蓝莓品种‘芭尔德温’‘灿烂’‘蒂芙蓝’‘顶峰’‘粉蓝’‘杰兔’和‘园蓝’的花粉为试材,采用TTC法测定其花粉活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其花粉中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玉米素(ZT)等种激素和腐胺(Put)、精胺(Spm)、尸胺(Cad)等多胺化合物的
【目的】为沙棘不同生长阶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及适时采收提供参考。【方法】以2014年春季栽植的8个俄罗斯第三代大果沙棘品种为研究对象,比较其果实物候期、果实特性指标及果实生长节律,并对果实的纵横径与10粒果实质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引进的沙棘品种在辽西地区4月中旬至下旬开花,果实大多在7月成熟,均属于早熟品种,百果质量为37.37~82.01 g。从开始坐果至6月中旬,即果实生长前期,果实纵径生长速度大于果实横径,果形指数下降幅度较大,6月下旬果实纵径和横径的生长速度因品种不同而不同,7月上旬、中旬
【目的】了解配方施肥对花椒幼树生长的影响,为生产中幼树期花椒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3年生‘大红袍’花椒作为研究对象,按照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施肥试验。施用肥料分别为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镁,其有效成分分别为N(46%)、P2O5(12%)、K2O(24%)。通过测量施肥前后花椒树株高、干径、冠幅以及施肥后花椒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分析施肥对花椒树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配方施肥有助于促进
【目的】研究不同修剪方式对蓝莓植株营养生长和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情况,明确夏季蓝莓果实采收后的最佳修剪方式,为蓝莓基质盆栽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年生蓝莓品种‘夏普蓝’的基质盆栽苗为材料,在其全部果实采收后,分别设置不修剪(对照)、轻度修剪、适度修剪、重度修剪这4种不同程度的修剪方式进行试验,然后每隔15 d统计株高、冠幅、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每隔30 d测定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
【目的】为深入研究猕猴桃miR160d转录调控机制提供线索,也为猕猴桃分子育种及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红阳’猕猴桃基因组信息,设计引物克隆miR160d(Ac-miR160d)前体基因及其启动子序列,并对其前体序列进行二级结构验证,对启动子序列进行保守结构域和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同时,对猕猴桃果实进行非生物(NaCl、GA3)和生物(灰霉菌)胁迫处理,利用qRT-PCR技术检测miR160d在不同胁迫处理后0~6 d时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的Ac-miR160d前体序列具有
蜱虫病是被蜱虫叮咬而感染,造成牛充血、水肿和继发性病症;锥虫病是感染锥虫后引起牛贫血、黄疸、高热、体表浮肿等。由于牛的品种不同以及生活环境的差异,导致牛对蜱虫病和锥虫病的抗性不同,加大了防治和研究的难度。寄生虫寄生于畜体中,就会和宿主产生一定的互作关系,引起机体代谢、信号转导、基因表达等发生变化。因此,从分子机制入手可以更深入了解致病原因和抗病机理。该文主要从牛蜱虫病与锥虫病概况、牛对蜱虫病与锥虫病的抗虫性能、牛抗蜱虫病与抗锥虫病的分子机制3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牛寄生虫病防治和培育优良牛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目的】根际是土壤—植物生态系统物质交换的活跃界面,研究杜仲根际土壤的变化差异,为今后杜仲的栽培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杜仲根际土壤(GJ)与非根际土壤(FG)为研究材料,测定其土壤的理化性质变化,分析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微生物功能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杜仲GJ碳、氮、磷指标高于FG,其中GJ全氮含量比FG高30.81%,GJ碱解氮含量是FG的1.39倍,但其GJ硝态氮含量比FG低,FG的酸性程度、电导率显著高于GJ(P<0.05),化学计量比(C/N、C/P、N/P)之间差异不显著。杜仲GJ微
[目的]解析内源激素和关键代谢物调控油茶花芽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以3个分化时期(雌雄蕊形成期、子房和花药形成期、雌雄蕊成熟期)的普通油茶花芽为研究对象,采用LC-MS和GC
【目的】为阴香药用资源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阴香根部和基于根部生长的树瘤及其根际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菌16S rRNA V3-V4区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阴香根部和树瘤部及根际土中细菌种群的多样性,预测细菌群落的KEGG代谢功能差异。使用WatersADC色谱仪和ESI+中药库进行阴香根部和树瘤中功能性成分的分析,比较阴香根部和树瘤中功能性成分的差异,探讨其与细菌种群之间的关系。【结果】阴香根际土中细菌多样性显著高于阴香根部和树瘤组织;树瘤细菌群落丰度最高的为鞘脂单胞菌属,其相对丰度为51.35%,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