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流程管理在批量白内障复明工程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7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流程管理在批量白内障复明工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总结以往开展“百万贫困白内障复明工程”中的护理经验,分析评估在护理流程中存在的管理缺陷,对2011年“复明工程”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再造。结果通过在工程启动前期、中期及后期的优化流程再造的实施,本次复明工程未发生护理差错,护理工作顺畅优质完成。结论护理流程的优化重组再造,提高了工作效率,满足了短期内集中批量白内障复明手术的需要,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
  【关键词】优化流程管理;复明工程;应用
  “视觉2020,人人享有看得见的权利”是WHO和国际防盲组织共同推行的项目,卫生部、财政部和中国残联联合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2009年——2011年我院积极配合西宁市卫生局、市残联开展此项活动,为白内障患者扫出黑暗的屏障,更好地做到“复明一人,幸福一家,带动一方” [1]。但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白内障筛查及手术患者,任务重,工作量大,临床医疗护理风险明显增加,为了保质保量圓满完成任务,我院总结出一套优化护理流程对白内障复明工程患者进行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2011年586例患者,其中532例患者来自于青海省西宁市四区三县,54例患者来自于外州县。男性324例,女性262例,年龄2-82岁,平均41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54例,初中86例,小学157例,文盲289例。586例患者中老年性白内障564例,先天性白内障6例(1-10岁4例),外伤性白内障16例,所有患者均属于单纯性白内障。
  1.2手术方式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498例,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88例。术中未植入人工晶体6例。
  2方法
  2.1工作流程的分析与设计对2009年实施方案的流程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原有流程中的薄弱环节,针对评估流程中存在的医疗风险,经过相关工作人员认真分析,发现以下流程有待该进:①病人分布广,流动性大,不易组织,在短时间内统一分批筛查难度大。②批量复明手术具有时间紧,病人多、任务重的特点,而我院平时眼科门诊、住院病人较多,如果不影响正常工作,又要保证短时间内完成批量复明工程,人力资源紧缺。③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功能科分布在两幢楼中,患者检查等待时间长,容易出现走失,迷路、跌倒等风险。④本科住院部两层共计80张床位,虽复明工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无需住院,但为了保证医疗质量,需要患者术后在院留观占床24小时,影响正常收住病人。⑤由于人员紧缺,短时间内工作量大大增加,减少了健康教育实施的时间。对此,我们重新完善实施方案,共同设计新的工作流程,由科室负责人对全科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让每一位工作者都了解熟悉新的工作流程。
  2.2优化工作流程的实施
  2.2.1工程启动前期医务科负责制定出详细的“白内障复明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科室、眼科负责人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将眼科大楼的门诊四楼设为“复明工程检查专区”,各项责任落实到人,抽调专人负责与各区、县残联工作人员进行接洽,由残联负责做好病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医保、是否是扶贫对象、联系电话等)登记工作;检验科、放射科专人负责复明工程患者的相关检查化验项目,避免与全院常规住院患者发生等待时间过长的现象;病房在原有的床位上再增加20张,为白内障患者专用留观床位,既保证了医疗质量,也不影响眼科正常收住病人。
  2.3工程启动中期
  2.3.1筛查工作流程按照每日最多筛查60人的要求,残联派专人将患者送至医院“白内障患者检查专区”,眼科负责人安排筛检组医生2人,负责筛检符合白内障复明工程标准的患者,护士2人,负责给患者测生命体征,填写体温表等各项目,并采血送检查血、尿、便常规、血糖、血凝四项、肝功能、乙肝五项、艾滋病。由护理部抽调导检组护工3人,负责护送患者做各项术前检查:心电图、胸透、眼底检查、眼B超、角膜曲率、计算人工晶体度数,防止出现走失,迷路、跌倒等风险。
  2.3.2术前、术后工作流程对已经确定可以做手术的患者,专人负责按照初期制定的工作流程完成:即集体术前宣教、冲洗泪道、和结膜囊、点眼液散瞳、核对手术眼别及手术日期、送患者至手术间;手术结束后接患者返病房留观24小时;术后治疗及宣教,确保医疗安全。
  2.4工程启动后期术后第二天离院时给予用药、个人卫生、复查时间指导,每名患者发一本通俗易懂的白内障手术知识宣教手册和用药指导详细说明书。科室设置白内障患者回访登记本,选择既有丰富的业务知识和沟通技能,又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随访员,在患者出院一周内,对其进行电话随访,在随访过程中,主要询问出院患者恢复情况,对其表示问候,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卫生宣传教育和指导,同时调查患者在院留观24小时期间对医院的整体满意度。出院患者回访是一种良好的服务补救方式,通过电话回访,可以及时跟踪了解患者出院后疾病恢复情况、心理状况、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是否满意等,同时安排眼科相关人员到各县份进行术后专科回访。
  3结果
  整个过程中未出现医疗差错,护理工作顺畅优质完成,满足了短期内集中大量白内障复明手术的需要。优化工作流程是改善复明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
  4讨论
  优化护理流程是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患者满意为标准[2],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满足了短期内白内障复明工程的需要,同时增强了科室的应急能力,开拓了医护人员的视野,提高了管理能力,培养了医护人员的创新意识,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如何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新的挑战,优化工作流程给我们提供了新思路,只有对工作流程进行动态管理,定期分析总结,才能发现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优化流程提供确凿的依据,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 高兰各.复明工程对白内障患者就医行为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0,9(3):140.
  [2]陈亚文,蒋翎翎,秦薇萌.优化护理流程在危重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J].解放军护理杂志,2O09,26(7A):17-18.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院前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49例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研究。结果 有33例患者护理显效,14例护理有效,2例护理无效,护理有效率为95.9%。结论 对出现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进行良好的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获取更对的抢救时间,使患者尽快回复身体健康。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院前急救护理;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的作用,为完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性依据。方法:选择住院期间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进行常规护理,第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住院当天和手术前一天的血压、心率变化和术后的满意度。结果:在手术前一天第一组患者比第二组患者的收缩压和心率要高(P<0.05),其余项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二组患者的满意率比第一组患者的要高(P<0.
期刊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鼻饲;脑卒中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62-01  脑卒中是老年人常见病,对老年人的健康危害极大。脑卒中伤患者由于意识不清或吞咽功能障碍而不能经口进食,且患者在应激状态下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剧增,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需要,因此,鼻饲已成为脑卒中患者的主要营养方式。鼻饲直接向肠道内提供营养,不仅能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求,而且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强
期刊
【关键词】老年肺结核心力衰竭;肺心病  本文分析150例老年肺结核心力衰竭病例,心功能为一至四级。在这150例的肺结核患者中死于肺心病患者60%、咯血16%、其他原因24%。结肺心是肺组织受到结核病变严重破坏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抗结核治疗,多为重症肺结核或耐药结核,且较快出现肺心功能障碍。肺结核并发肺心病病程明显短于慢支、慢阻肺发生肺心病的病程。结肺心是结核病晚期最严重的并发症,现将治疗体会归纳如下。
【摘 要】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之中的抑郁病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的改善效果。方法:把91例精神分裂症带有精神抑郁的病例随机分组: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5例)。对对照组的46例借助常规护理+精神抑制药物控制,对研究组的45例以“常规护理+精神抑制药物控制”为基础,再借助心理护理干预控制。结果: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的BPRS评分、HRSD(称作:抑郁量表)评分降低的明显度,研究组要比对照组降低的更加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手术室患者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抽取手术室患者112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提高,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