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尹莲芝印象记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x8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尹莲芝,湖北书画界不少人知晓,她是一位很敬业很活跃的优秀书画家。她毕业于湖北省书画艺术专修学院国画专业。书画作品多次获奖;在美国、武昌首义纪念馆等地有收藏;参加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的作品展出,并交流。现为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武汉理工大学副研究员,湖北省老年书画协会副会长,湖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等。
  写印象记,本可以信笔驰驱,可是为周全计,我依然先罗列几句简介,给读者一个名片,权当“信用卡”。
  尹莲芝,知名。迎合她的低调,谦虚点说尚未著名。若著名,我也许不一定写。著名者,写之者众,锦上添花,习以为常。非著名者,写之者寡,雪中送炭,倒可能被珍重。
  当然,知名者未必比所有著名者逊,比如尹莲芝,就颇有闪光点。一方面她本人创作有精良作品问世,另一方面着力培育桃李,助推书画普及和提高,为书画发展繁荣,兢兢业业干实事,做贡献,功不可没。基于此,我欣然愿意写她了。
  几年前,我与几位书画界朋友小聚。来了一位六十出头的女士,沉稳大方,有学者范。介绍方知,她是书画家尹莲芝,湖北省老年大学书画教师。
  饭前,一位画家在画案点染丹青,施展绝活。画毕,提议尹莲芝展艺。只见她毫不推辞,气定神闲,不慌不忙,大笔书写起来。连连书写了“厚德载物”、“随风而舞”、“沉潜坚韧”等多件条幅。运笔,结体,取势,合乎法度,而且颇有男儿壮士风。观摩者拍掌叫好,分别得之。
  纵观书画界,女士比男士少。即使有从事书画的女士,其风格也以灵秀纤柔居多。所以,初逢尹莲芝,见她巾帼不让须眉,透出男士般的阳刚之气,甚感惊异。后来,我陆续见到她书写的新的条幅、对联、册页,还有若干书画集,其作品果然还是大气劲朗的风格。
  毛泽东词《沁园春·雪》,是她最喜欢书写的行书书法作品,也是她的代表作。从首端至末端,意气流贯,均衡统一,和谐壮美,章法井然。细看每字,笔法老到,中锋侧锋运用自如,点横撇捺显现古帖之遗韵。多字数大幅面的条幅,能让每字不露破绽,经得起推敲品味,殊为不易。一字败笔,牵一发动全身,会使整幅作品功亏一篑。一字一字积小胜,成整幅作品之大胜,必须依仗扎实的基本功和沉静心态。
  “双钩悬腕,让左侧右,掌虚指实,意在笔后”,古人的这些用笔秘诀,尹莲芝当然明了。行书更讲究侧笔取势。侧笔取势,曾是晋人不传之秘。凡字得势则活,得势则传,势奇则反正。尹莲芝行书在字的结体上,我隐约感觉是以楷书间架为基础,再脫化为灵动。因此,字虽繁多,大小不一,却字字大体稳实,庄重而不板滞,俊逸而不漂浮。在掌握好笔法、结体环节的同时,精心把控章法,微观与宏观统筹兼顾。是以,完美生动的书法作品一件又一件产生。
  精美的书法作品,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奇效。陆游深爱林和靖帖,赞曰:“君复书法又自高胜绝人,予每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我观赏尹莲芝精彩书法作品,驻步凝视,也有如啜芳茗神清气爽之感。
  尹莲芝在绘画方面,山水,花鸟,无所不涉,尤擅梅、兰、竹、菊。国人,尤其文人,钟爱梅兰竹菊,爱其品格、气质、风韵。尹莲芝不例外,一样迷醉,而且投国人之所好,频繁地画,经年累月地画,以至画到娴熟,画出神采,画出意境和境界。
  梅树主干,少许浓墨,更多是淡墨,枯笔带力,皴之,擢之,一气呵成。盘曲遒劲,势若苍龙。枝丫横斜,如戟指天。即使想象柔弱的花瓣,竟也有力地张扬着不屈的风韵,与梅树浑身的硬骨融为一体。
  石旁的兰草,不见纤细,不见柔弱。寥寥数笔,气韵却弥漫整个画幅。披撒的兰叶,从内里透出无穷的坚韧。素淡的兰花,似乎正在散逸高洁的清香。
  竹,大,两竿;小,两三竿。竿不多,却干直节劲。叶茂密,密处真个不透风。叶状如剑,气势凛然。虚白处是有的,大概为了空疏“走马”。
  菊,叶凝秋色。花,大小六七朵。大朵丰茂,温婉有神。颇有质弱气不弱,经霜花更开之槪。
  梅兰竹菊,虽未敷彩,却件件可人。形似,不言而喻,但还远远不够。神似,神韵,况味,意境才是高秉赋画家孜孜以求的最佳效果。成功的艺术品,均有生命。她的生命,在于有灵魂,而灵魂简言之就是她的意境。这,不是仅仅依靠艺术技巧所能奏效,更需要体验、揣摩、感悟、升华。艺术之高下,也许取决于能否脱化。所谓脱化,即在学习他人中,成长有个性的自己;或者说借他山之石,有效攻自己之玉。个中堂奥,显然为尹莲芝通晓,为此耕耘不辍,奋斗不止。
  大幅画作,四连屏《白玉兰》风姿绰约,生机勃勃,蔚为大观,给我留下极深印象。构图、立意,且不论,单说那多姿多样的玉兰花,为何那般水灵丰润生动呢?花,白中见亮白,浅白。色泽有异却无界,各色自行过渡得天然一般。怎样调彩施色,怎样濡染沁润,料想自有难以言说的体验,难以穷尽的功夫。由此可知,尹莲芝有专业的功底,有创作的才气和潜能。若是很早就有充裕的时间专攻书画,畅快吐露才华,也许早就名播天下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书画家不再专于为艺术而创作,自觉不自觉地习惯待价而沽。尹莲芝没有醉心于经济效益,对书画的挚爱倾注在晚年的工作和生活中。她不是为钱而艺术,而是爱艺术而艺术。只要是书画活动,便不以辛苦为苦,不以奉献为亏,乐在其中。
  尹莲芝出身于武汉工人家庭。虽是工人家庭,却不乏馥郁的书香。自小,她就与家人遨游书海,沉迷书画。她从基层一步一步成长起来,路很顺当。由于德才兼备,历程中几乎洒满赞扬声。无论当工人、农民、干部、教授、书画家、书画机构领导,都没有中断书画。书画成了她的专长,特殊贡献的手段,生活的组成部分,甚至说成了她生命中的又一生命。
  尹莲芝退休后,退而不休,参加了不少书画界的活动。公益活动如为劳模先进书写对联,每年春节为基层送春联等,逢邀必去,倾情效力。
  平常,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书画教学活动。她在多个书画班任教,学员男女老少都有。对幼小者,细腻如慈母:耐心示范,手把手教。对成人,如待亲朋:边作画,边板书原理要义,以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功效。
  在湖北省老年大学,尹莲芝担任花鸟画教学,一样倾尽心力。学员来自原来的各行各业,党政军民学,仕官商贾,职员市民,应有尽有。在尹莲芝悉心指导下,不少学员学得一技之长,书画突飞猛进。但她也明白,学员并非人人要求成为知名书画家,有的是为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寓教于乐,主动与他们交流,交朋友。
  庄重,质朴,真诚,亲近,敬业,多才,奉献,尹莲芝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信任和欢迎。
  湖北省老年大学,是一所驰誉全国的名牌老年大学,参观取经者络绎不绝。尹莲芝被荣幸地评为湖北省老年大学优秀教师。这是一份份量很重的褒奖和尊敬!她,不应该被疏忽,她应该被铭记。
  的确,尹莲芝是一位德才兼备的传道者,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祝愿她取得更多成果,释放更多光彩。
  (作者介绍:刘耀仑,1953年9月生,汉族,湖北省英山县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北京大学。历任《长江文艺》杂志编辑、小说组长、副主编、副社长;资深编审;《楚天》杂志主编,系该刊创始人;湖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秘书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出版有文集《书之慨》二卷:(萦情卷.驰思卷);《刘耀仑文集》五卷:(纪实文学《人生奏鸣曲》、散文《静谷幽韵》、评论随笔《人文思语》、小说《逝水》、诗歌对联《艺苑行吟》)。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文艺报》、《中国作家》等报刊发表多类体裁作品300余万字。其作品多次获奖。立过个人二等功。个人传略被《中国作家辞典》、《中国文艺家辞典》等数十家辞典收录。)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鸡蛋饼局长正在给小学生上普法课,“只要有蛛丝马迹,就一定会找到罪犯!”这时,鸡蛋饼局长的电话响了。“什么?好,我这就来!”他看了看教室里的小
期刊
基层政治工作在石油企业发展中占据重要作用,石油企业的政工干部是石油企业的主要劳动力与生产力.石油企业政工干部只有充分开展基础政治工作,才能为石油企业提供高素质、高
对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结合实际对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
【摘 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是现代刑事诉讼追求的目标,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这一目的保障。我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已在立法层面上正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本文通过对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规定进行解读,进而探索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公诉工作的具体适用。  【关键词】新刑事诉讼法;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证据审查  一、引言  刑事证据是刑事诉讼的核心,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刑事证据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法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说: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句话揭示修养品德始于学习,学习的方法在于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我们生活的挚友。无论我们是喜悦还是忧伤,是收获还是失落,书总会静静地陪在我们身边,如涓涓细流浸润心田。  我爱读书,在清晨亦或是黄昏,手持一份书卷,细细品读。读春,看山花烂漫;读夏,听蛙鸣蝉噪;读秋,思鸿雁南归;读冬,踏万里雪飘。指尖轻触书卷,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
期刊
患者男,21岁.2W前自觉头痛、发烧、乏力,自服药物以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体温恢复正常后又出现心悸、胸闷、气短、软弱无力且逐渐加重来院就诊.体检:精神差,体温36.8℃,血压90/5
目的考察注射用阿莫西林/舒巴坦于不同温度下在5种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阿莫西林/舒巴坦分别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
百草枯(paraquat)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灭草剂。我国百草枯中毒病例日益增多,其发病率仅次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百草枯中毒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迄今也无特效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