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后角膜散光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sunmi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改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后角膜表面形态、屈光状态的改变。

方法

对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应用改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23例(23只眼),运用角膜地形图仪检查术前,术后3 d、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散光变化。

结果

平均角膜散光度术后1个月较1周明显减少,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个月与1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即1个月时视力明显提高且趋于稳定。

结论

改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具有术后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等优点,早期即可得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不同点位知觉及厚度变化及两者间相互关系。并观察这些变化与轻、中度近视和不同设计镜片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病例回顾研究。对2015年1~4月在沈阳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76例(142只眼)8~18 (11.96±2.68)岁,轻、中度青少年近视眼患者验配角膜塑形镜,随访观察并记录配戴角膜塑形镜1晚次日晨起摘镜后及摘镜后1 h和戴镜1周、3个月角膜5个点位(瞳孔中心、距离瞳孔中心
目的观察低龄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劈裂的形态改变,探讨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早期临床特点和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7月至2014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就诊的2 155例5~73岁高度近视患者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将其中诊断为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187例患者中低龄的(<20岁)7例9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主觉验光、眼底照相,裂隙灯联合Goldmann三面镜、光相干生物测量仪
目的了解国际近年在葡萄膜炎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国内相关研究或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文献计量分析研究。采用书目信息共现挖掘系统对2005年至2014年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利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相关高频主题词的亲疏关系和类别进行共词系统聚类分析并描绘系统聚类关系图。结果共检出葡萄膜炎相关文献9 610篇,各年度文献发文量呈逐年增长趋势,201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眼外导光照明、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前房注气在白内障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就治的47例(47只眼)合并晶状体后囊破裂的眼内异物患者实施白内障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其中周边视网膜格子样变性39只眼,视网膜裂孔者7只眼,玻璃体积血30只眼,视网膜脱离7只眼,锯齿缘解离2只眼。实施白内障摘除、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光凝、
目的观察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病程≤3个月确诊为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15例15只眼,给予黄斑水肿区域行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光凝后随访9~12个月,对比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 )及眼底荧光血管造
目的对沈阳市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危险及保护因素,探索积极的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3~9月在沈阳市区内8所小学作为样本,对在校生共5 525人进行近视眼患病特征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及保护因素。结果近视眼患病率随学年增长而增加,女生的近视发病率高于男生。正确的读写姿势,平均每日读写时间小于6 h,平均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大于3
目的了解减少旁中心离焦眼镜矫治儿童近视的效果及对调节灵敏度和调节滞后的影响。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眼科,选择近视患者57例(114只眼),年龄7~14岁,应用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减少旁中心离焦眼镜组(A组)和普通非球面单焦点眼镜组(B组),两组患者戴镜后每3~6个月复查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调节灵敏度及调节滞后量的变化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组病
目的采用改良Yokoyama术治疗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斜视,探讨显微镜下手术的特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5例,武汉艾格眼科医院4例,计9例9只眼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患者,手术前后进行视力、眼位、眼球运动、屈光及眼轴,眼眶CT或MRI影像学检查,观察全麻手术下眼位,被动牵拉试验,眼外肌附着点的位置和肌张力的变化等。施行内直肌后徙联合上直肌颞侧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对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鞍山市中心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的9例(9只眼)角膜内皮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角膜水肿的部位、角膜内皮的改变、KP的形态,给予局部和(或)全身激素、抗病毒治疗。结果8例角膜水肿消失,视力提高,1例反复发作,发生大泡性角膜病变。结论早期发现、
目的探讨对口医疗支援活动中白内障超声乳化的手术体会与治疗效果。方法对2014~2015年连续2年在青海久治县对口支援医疗活动中开展筛查的白内障患者共51只眼施行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第1 d,裸眼视力0.1~0.25者3只眼(5.89%,3/51);0.3~0.5者25只眼(49.01%,25/51);0.6及以上者23只眼(45.09%,23/51)。术眼脱盲率:10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