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地区中药材红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简介

来源 :南方农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09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红花是中原地区的道地药材,已有2 000多年的种植历史。近年来,河南省商丘市红花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但在种植过程中存在着产量较低、品质不优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中药材红花的田间栽培管理技术,结合商丘地区种植情况和近年大田试验经验,阐述了红花种植过程中的栽培管理要点、技术难点。
  关键词 红花;栽培技术;高产;河南省商丘市
  中图分类号:S567.21+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2.015
  红花(Carthamus tintorius)是菊科红花属的草本植物,是中成药的主要原料之一,是出口中药材的主要产品之一。红花是一种花油两用的经济作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红花籽榨出的油可以作为食用油,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脂等功效[1];红花花丝能够提取相应的红色素,是天然的食用色素之一。红花是中原地区的道地药材,已有2 000多年的种植历史。
  商丘市地理位置为东经116°39′~144°49′、北纬33°44′~34°52′,位于河南省东北部,豫、鲁、苏、皖四省结合处;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适合多种农作物种植;盛产玉米、大豆、小麦、花生等农作物,农林牧渔各业兴旺发达。近年来,随着红花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商丘地区红花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但在种植过程中存在着产量较低、品质不优等问题。
  笔者结合多年的红花种植、高产栽培、病害防治及花丝收获等工作实践,总结出红花栽培过程中的管理要点,希望能够为商丘地区红花种植户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为红花高产栽培技术的完善提供参考。
  1  研究红花的重要性
  红花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到目前为止,红花油是国际公认的高档食用油品,红花则作为中药材在医药行业中广泛应用。
  1.1  红花的药用价值
  红花可以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系统出现的一些疾病,同时具有镇痛、镇静、抗炎等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将红花长期泡水服用,能够实现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功效,同时提高人体免疫力。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人们的健康程度,开发红花系统制剂及产品意义重大。红花属于一种较为传统的常用植物药物。在传统医学中,由于文化与地域条件的不同,许多医生对于红花的药性认知、临床应用等存在一定的区别。例如,蒙医与藏医认为红花具备凉血保肝的功效,傣医和彝医认为红花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作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探索红花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有助于开发出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使红花在临床应用中发挥出更好的作用。虽然红花医药价值高,但过量服用也会有副作用。例如,红花能够实现疏血通淤的效果,但过量或不当使用会出现经血不止甚至是导致流产等。因此,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红花产品。
  1.2  红花的经济价值
  低饱和脂肪酸和高亚油酸是红花种子的主要成分。红花籽的含油量大约有1/4,最高能够达到2/5,油用价值非常大。所具备的亚油酸含量最高,能够占据整个脂肪酸的3/5~4/5。红花油当中含有少量的非皂化物,具体包含甾醇、磷脂、维生素E等物质。红花油能够当做色拉油、调味油食用。红花油还能够用做药物用注射油。红花还被应用到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稳定剂与抗氧化剂原料当中。红花浑身是宝,栽植红花经济价值非常突出。红花的种子可以作为家禽的饲料,幼苗可以作为食用蔬菜,鲜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干花可以用于配制红花茶,茎杆经过粉碎后也可作为牲畜饲料。
  1.3  红花的染色作用
  红花当中包含红色、黄色2种色素。两种色素都具有染色作用,红花的红色素在弱酸或中性条件下可能出现沉淀现象,非常有效地提高了红花的染色效果,古代在淀粉当中加入红花素就制成了胭脂。红花的黄色素在古代不具备染色价值,在现在既可用做食物的色素添加剂,又可用于工业染色及化妆品生产。
  2  红花的适宜生长条件
  为了保证红花的高效高产量,不仅要选择适合的红花品种,还需要对红花生产的生态条件进行考虑。
  2.1  品种
  红花包括油用红花及油花品种两类。后者油花品种产量高,颜色鲜艳,无刺,我国种植该品种的较多。红花的品种来源不同导致品种名称也不同,如四川产出的红花被稱为川红花,江苏或浙江一带所产的红花被称为云红花,河南省卫辉县生产的红花被称为卫红花等。
  2.2  生态条件
  2.2.1  土壤
  红花对土壤的要求并不高,虽然可以生长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上,可是还是适宜种植在具有良好排水性能、土层较为深厚、肥沃度中等的砂壤土地中种植,当属油砂土或紫砂土最佳。
  2.2.2  水分
  红花具有一定的抗旱性,惧怕水涝。红花具备发达的根系,可以对土壤深层的水分进行吸收,一旦空气湿度过高,土壤湿度过大,将会导致红花出现大面积的红花病害。一旦苗期温度小于15 ℃,田地间短暂出现积水,可是并不会导致死苗的问题。可是在高温时间段,即便田间存在短时间的积水,也容易让红花出现死亡的问题。开花期间碰到雨水会造成花粉发育不理想,果熟期碰到雨水会造成种子发芽,最终对红花的产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2.2.3  温度
  红花喜欢温暖、干燥的气候条件,具有非常强的抗寒特点,能够耐受贫瘠。红花的最适宜的发芽温度要维持在20 ℃左右,温度适宜能够提高发芽率,能够高达85%左右。植株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25 ℃。孕蕾开花期的温度将会直接对红花的产量产生影响,由于温度在10 ℃左右时非常可能会造成红花无法结实。
  2.2.4  光照
  红花作为一种长日照的植物,红花的莲座期长短、开花结实的多少受到日照长短所影响。充足的光照可以确保红花良好的发育,能够让红花籽粒变得更加充实饱满。   3  红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3.1  播前准备
  3.1.1  选地整地
  红花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除了气温极端的地区外,一般地区皆可种植。前茬为豆类最好,忌连作,种植红花前,需要进行机械翻耕,深度以20~30 cm为宜。土壤肥力差的地块可以在整地时施肥,每667 m2施入优质有机肥1 500~1 800 kg、过磷酸钙40 kg。
  3.1.2  良种选用与处理
  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精选,去除杂种、烂种,选取颗粒饱满、发芽率高的良种进行种植。播种前可将种子晾晒1~2 d,用10%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进行拌种处理,以减少病虫害。
  3.2  播种
  适合红花种植的时间为11月初至次年1月底,最佳种植时间为11月。过早种植的红花越冬时可能会发生冻害;太晚种植的红花生长期短,会降低花丝产量。合理的种植密度对红花的生长至关重要,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红花的株高、单株有效果球数、果球籽粒数和花丝有效成分含量等均有影响[2]。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红花株高过高,不利于采收花丝;会导致红花单株果球数减少,进而降低红花花丝和种子的产量;会导致红花中红花黄色素的减少。笔者结合生产试验,建议田间播种量为1~1.5 kg/667 m2。播种方式一般为条播,40 cm、60 cm宽窄行距间隔播种,株距为15~20 cm。播种深度为3~6 cm,播种过深会延长出苗时间,造成烂种。
  3.3  田间管理
  3.3.1  间苗定苗
  一般红花种植2周左右即可出苗,幼苗长出4~6片叶时间苗,幼苗长至约15 cm高时定苗。间苗和定苗时,去除病苗、弱苗,等距留苗。出苗率不足时,要及时补种。种植密度为0.8万~1万株/667 m2。
  3.3.2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可结合间苗、定苗进行,将表土锄松即可,也可在间苗、定苗前使用除草剂。结合近年的生产试验,推荐8.8%精喹禾灵和75%噻吩磺隆结合使用,对1年生禾本科杂草能够有效防治。中耕除草不仅可以消灭杂草,而且具有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土壤养分释放等作用。
  3.3.3  合理排灌
  红花的根系非常强大,能从土壤深处汲取水分。随着生长期的到来,红花对水分的需求逐渐增加。在红花生长后期,适时适量的灌溉能够增加花球数、花丝产量和种子数量。红花种植地块若底土非常湿润,应避免采用灌溉浇水方式。耐旱怕涝是红花的生长习性,适当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若遇到雨季,降雨量大时,则需及时排除田间水分。最后一次浇水应在开花前一周进行。
  3.3.4  打顶追肥
  春天播种红花通常需要追肥2次。第1次在红花植株高度为15 cm左右,进入茎伸长期时进行施肥;第2次在植株封行前,进入迅速生长期时进行施肥。秋季播种红花一般2次施肥经济性最高,通常来讲12月初施用1次苗肥,次年3月初施1次抽茎肥。在生长期要及时培土和浇水,追加氮钾肥,对植株打顶,促使多分枝、多现蕾,提高红花的产量。
  3.3.5  病虫害防治
  红花的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和蜗牛。蚜虫常聚集在红花茎尖和叶片上吸取红花汁液,植株受害严重时会停止生长;可用15%氯氟·吡虫啉、10%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防治。防治红蜘蛛,可选用阿维·噻螨酮乳油。防治蜗牛,最好在其产卵前进行,将8%灭蜗灵颗粒撒在受害植株附近即可[3]。
  红花种植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锈病和炭疽病。患病植株表现为根部腐烂、全株枯死;叶片及根部密生黄色病斑;叶片有褐色病斑,茎部有暗褐色凹陷斑,严重的会造成烂茎。红花病害防治要以预防为主,田间一旦发现红花病株,要立刻拔出,带出田块。红花种子用拌种剂拌种后种植,可有效预防田间病害。
  3.4  收获
  3.4.1  优选留种
  植株栽培红花需要构建起留种田,收获前可以将生长比较健壮、分枝多、开花早、花朵大的植株挂牌选为种植株。待到种子完全成熟后,对其进行单株采收。挑选粒大、饱满、色白的种子,晾干之后进行贮藏,以后用于播种。
  3.4.2  花丝采收
  当红花花丝由黄色变为橘红色时,要及时采收。若采收过晚,花丝会呈暗红色,影响花丝的品质。采收花丝一般在5月底至6月初时开始,到6月下旬结束。早上4点至11点乘露采摘,此时采摘花丝品质好,采摘时不费力[4]。隔天采摘。采摘后的花丝切记不能堆放,防止结块发霉。不宜在阳光下暴晒,应选取阴凉通风处晾干花丝,阴干的花丝颜色佳、药效好;也可以在烘房内烘干,适宜温度为40~50 ℃。新鲜花丝4~5 kg折干花丝1 kg[5]。
  3.4.3  种子收获
  花丝采摘后15~25 d,在红花的茎叶干枯、籽粒变硬时就可收获种子。收获作业一般采用小麦联合收割机。将种子晒干后,清理干净入库。存储的过程中要注意防虫、防湿[6]。
  参考文献:
  [1]  孔令瑞,曹晓霞.红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知识文库,2017(23):195,212.
  [2]  刘超,王林,赵小磊,等.不同种植密度对红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4):17-18.
  [3]  赵小磊,龔立雄,王林,等.河南产区红花药材最佳采收期的研究[J].中医学报,2010(4):704-705.
  [4]  杨承乾.红花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16(16):29-31,124.
  [5]  方其仙.红花的栽培技术及有效成分积累研究进展[J].农业与技术,2013(10):144-145.
  [6]  饶君凤,王根法,吕伟德.浙江省西红花“二段法”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9):5214-5215,5258.
  (责任编辑:敬廷桃)
其他文献
摘 要 杉树是一种常见树种,其生长速度快于一般树种,树干笔直挺拔,木质优良,因而常用作造林树木。但由于近几年树木病虫害盛行,杉树林中的杉梢小卷蛾陡然增多,成为为害杉树的主要虫害。因此,如何防治杉树杉梢小卷蛾成为相关专业人员保护杉树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杉树杉梢;小卷蛾;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3.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8
摘 要 生物农药的使用能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进而提升农产品价格,但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也可能引起产量降低。生物农药能得到多大范围的推广,取决于市场对农产品质量与产量的均衡选择。如果使用后引起产量降低的程度小,或者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求大,那么生物农药就能得到更多地推广。农户使用生物农药的技术效率会影响实际的减产程度,同时农户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议价地位会影响其获得的溢价份额。农户的技术效
摘 要 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概述了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背景、功能特征及发展历程,分析了泸州市江阳区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总结其园区建设经验,并与周边的国家级、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进行了比较,指出其优势与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产学研用融合不够,农业集约化程度不高,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不足,品牌效应不突出
摘 要 美都无籽西瓜无公害高产大棚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合理處理种子、整地施肥处理、科学使用营养土、强化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预防等,充分发挥栽培及管理的作用,以保证美都无籽西瓜的无公害生长,提升其产量与质量,促进农户经济效益及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美都无籽西瓜;无公害;高产;大棚栽培技术;广西桂林市全州县  中图分类号:S65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稻栽培技术和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产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升技术推广工作的质量,扩大技术推广范围,可以为更多的农户带来效益,促使水稻栽培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创造更多的收益。为此,对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及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展开分析,提出技术应用与推广的策略。  关键词 水稻;栽培技术;技术要点;农业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
摘 要 在水稻种植和生长中,会出现一些病害,给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导致农民的收入减少。基于此,为了提升水稻栽培的产量和质量,对水稻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了水稻主要病害和相应的防治技术,包括稻瘟病及其防治技术、立枯病及其防治技术、稻曲病及其防治技术、白叶枯病及其防治技术等。  关键词 水稻;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
摘 要 人们在农产品种植中不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自然生态和环境问题,急需推广无污染、无残留、对环境友好的新型生物农药。基于此,根据浙江省各县市10多年来旱稻栽培和种植过程中发现的旱稻病虫害传播现象及特点,制定了一套关于浙江省旱稻栽培过程中主要病虫害种类和生物农药的防治技术规程,包括新垦山地和熟地旱田栽培中发生的主要旱稻病虫害的种类、推荐的生物农药防治技术、农药品种选择和施用方法、注
摘 要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培养农林经管类创新复合型应用人才对于服务地方经济、提振地方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构建全产业链导向下地方农业特色产业实践教学体系,以优化创新农林经管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此研究对于创新我国农林经管类实践教学,并为科学制订地方特色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实践教学体
摘 要 苗木移植是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新植苗木的成活率对园林绿化质量、园林景观建设有重要影响。但在园林绿化新植苗木的移植过程中,受客观环境、人为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极易出现新植苗木移栽后死亡的现象,直接影响园林绿化的效果。因此,对目前影响园林绿化新植苗木成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园林绿化新植苗木成活率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园林绿化;新植苗木;成活率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志码
1 粮油市场价格情况  1.1 粮油总体均价1—7月同比上涨,月度同比明显上涨  1—7月粮油总体均价5.44元/kg,同比上涨4.23%,比2019年同期明显上涨8.01%,价格指数107.02(过去5年同期均价为基期100)。其中7月均价5.48元/kg,环比上浮0.57%、表现平稳,同比明显上涨6.55%,价格指数108.52,比2021年最高点时下滑0.52%、表现平稳,比年内最低点时小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