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可不必“脂粉茶”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zou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佳人似佳茗,有佳人陪伴一起品茗,真的是一种享受。但有时这佳人却唐突了佳茗。
  前几日听闻一好友弄来几泡特级水仙,忙邀上几个好茶的朋友约在茶馆一道品茗,然而好茶却喝得不是那么畅快。
  围坐在茶台前,美丽的茶艺师为我们泡茶。毋庸置疑,她受过专业训练,姿势优雅。手法娴熟。但是她那悦己之妆却有点过了,眼影、睫毛膏、粉底、口红,或许她还喷了一点香水,耳垂下的水晶耳坠在灯光下闪闪发亮。妆容精致,打扮也很时尚,赏心悦目之余,水仙茶香却受到一些脂粉香气的影响,感觉不够醇正。
  饮茶品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惬意的一种享受,如今很多人都在追求茶艺,希望从泡茶开始就能有美的享受。大大小小的茶王赛里也出现了茶艺评选,各种各样的茶艺表演亦吸引了很多茶艺爱好者的眼球。但是,茶艺师的装扮需要有什么标准?太过浓艳的装束会影响到茶的真香吗?针对这个话题,《海峡茶道》记者采访了资深茶艺师吴雅真。
  《海峡茶道》:您能为我们简单解释一下茶艺吗?
  吴雅真(下文简称吴):茶艺是品茗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茶艺作为一门艺术,要求品茶技艺、礼节、环境等讲究协调,了解不同茶品,运用不同的泡茶方法,与环境要有和谐的美学意境。
  《海峡茶道》:那作为一名茶艺师除了基本素质之外,在装扮上有什么要求吗?
  吴:当然,茶艺师是品茗的主角之一,她的装扮从第一眼视觉上影响整个品茶的过程。一般我不赞成茶艺师在品茗时化浓救,因为化妆品的气味会影响茶的香气。淡妆表现一个好气色,清新自然就可以了;头发要梳理整齐,不要披散着;尽量不要佩戴吊挂式的饰品,饰品是点睛之物,不必夺人眼球;此外没有穿正式茶艺服装的时候,我也不赞成茶艺师穿无袖和低领的服装,毕竟茶艺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太过时尚、性感的装扮并不是很符合品茶的意境。
  《海峡茶道》:您担任过很多茶艺表演赛的评委,对于现下的“主题”茶艺有什么看法?
  吴: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茶艺的文化。而且多种形式的茶艺表演除了给人以美的享受之外,还能帮助人们了解茶,从不同角度去了解茶文化。不过还是希望很多“主题”茶艺表演要以茶为主题,茶艺师自己要具备对茶全方面的了解,在茶艺表演时才能突出茶道精神。不要让一些别的元素冲淡了茶的韵味。
  《海峡茶道》:您在茶艺评选里的评定标准是什么?
  吴:茶。一定是最重要的。所以茶汤是重头戏,我会把这一项列为重点,会占到评分的40%。它能看出这个茶艺师的基本功。还有就是她的表演能否和意境相协调,此外服装、手法、整个节目的编排是否流畅等都是评分时要注重的。
  茶艺,并不是简单的“泡茶”,它是“茶”和“艺”的有机结合。茶艺是茶人把人们日常饮茶的习惯。根据茶道规则,通过艺术加工。向饮茶人和宾客展现茶的冲、泡、饮的技巧,把日常的饮茶引向艺术化,提升了品饮的境界,赋予茶更强的灵性和美感。因此茶艺本身的魅力就足以令人折服,至于过于用心的粉黛胭脂就大可不必了。
其他文献
冬日午后,些许阳光,稍冷。  老杨难得一天中在这个时候有点空闲,拿出自己珍爱的一款茶,在忙里偷闲的时光里自斟自饮;迎着太阳的光线,老杨的白头发格外显眼。老杨属猪,不老,只是因为这几年来在茶叶上花费的心思让他的两鬓过早染霜,不过换来业界的种种荣誉以及茶人对他事业上的肯定,他觉得值。    冬日茶思     对茶叶,老杨是半路和尚,他说,走了一半的人生路,发现很多行业的人都会在一杯清茗上找到共通点。茶
期刊
普洱茶,已经以其谜一般的身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让无数爱茶人沉迷其中。俗话说“好茶配好器”,随着这股普洱热的兴起,与普洱茶相关的用具也“母凭子贵”般地成为市场的新宠。从一张简单的白纸到动辄上千元的云南黑陶重彩包装盒,普洱茶配件从另外一个角度印证了这场普洱神话。  但在这场神话背后,我们也听到了这么一则笑话,说一茶友不知如何把紧压的普洱茶撬开,情急之下只能直接用牙齿去咬,结果牙齿都快咬
期刊
  
期刊
提起中国茶庄老字号,从北京的“张一元”、“吴裕泰”到云南易武的“易武车顺号”都是老茶人们耳熟能详的,尽管其中有不少老字号已经“店老字黄”,但史料中依稀的文字却仍然在向人们诉说着它曾经的繁华。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推出“中国茶庄老字号发现之旅”系列,关注在中国历史上辉煌过的茶庄老字号,翻开它们那沉重的历史,和它们的命运同呼吸。  本期我们首先走近福州的“太和堂茶庄”和“良友茶行”,对于“老福州”的茶
期刊
茶友相约,总有好茶招待。这次,茶叶是装在一个古色古香的茶罐里,刚掀开盖子,茶香四溢,储放了两三年的茶叶色泽和香气没有太大变化,倒是多了缕缕陈香。茶友解释道,这个神奇的罐子名为“醒茶罐”,专门醒茶之用。  现在市面上和茶友收藏的醒茶罐是各式各样,材质上有黑陶的、紫砂的、藤编的,图案上有民族图腾、龙凤、花木等,醒茶罐在存储茶叶、醒茶之余,也可供茶人日常欣赏把玩,成为茶人的私人收藏之一。    为何醒茶
期刊
中国人以金属制作茶具至少已有千余年历史  宋人使用的茶具以金银为上品,并视之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蔡襄在其《茶录》(下篇,论茶器)中具体记载当时流行的斗茶用具“茶椎、茶钤、茶匙、汤瓶”等均以黄金为上,次一些则“以银铁或瓷石为之”。  宋代银制茶具继承发扬了唐代金银器模压、锤压、錾刻、焊接、鎏金等工艺传统,在其基础上创造了立体装饰、浮雕凸花和镂刻工艺,充分显示出宋代金银工艺制作的高水平。  与唐代相比
期刊
宁静致远    茶席主人:孟俐  茶叶:铁观音  茶具:陆羽春舞壶组  主题思想:“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常饮清茶,可使人保持一颗平静而淡定的心。春天的铁观音别有一股韵味,散发出幽幽的兰香。茶席主人使用的色调清新淡雅,茶具简洁而雅致。那盆用心插好的兰花不正是茶席主人自身的写照吗?好一株空谷幽兰。    雀舌报春    茶席主人:饶静  茶叶:竹叶青  茶具:玻璃壶  主题思想:状如雀
期刊
独坐寂然,有冻雨敲窗。  品一口清苦的香茗,凝重的心事淡去,若有若无,随氤氲的茶雾袅娜飘散。  想起了成都的盖碗茶。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  盖上有字:可以清心也。  五字成一圆环,便有了五种读法。都是说茶。  其一:可以清心也。茶之为物,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皎然一饮、再饮,三饮得道。卢仝一碗、二碗,七碗风生。可以清心。 其二:以清心也可。此物清高。千万年的等待,茶,沐雨露,拂
期刊
茶友们说入冬了,要喝点金桔桂花,理气防干燥如果能搭配点普洱红茶等暖身茶,保健功效更好,但是除了保健之外,茶人们更追求口感 于是,我们设计了一个小试验,选出四款茶和金桔桂花搭配,由茶友们来评定它们在汤色、口感、香气的表现上,谁更出色,谁又稍逊一筹。    先介绍四款茶:  清香型铁观音:花香味明显,有观音韵,回甘平稳,叶底饱满整齐,叶片柔软。  六大茶山2006年熟茶1号:入口顺,茶汤甘甜,
期刊
随着电视剧《李小龙传奇》的热播,福建詠春拳成了热门话题,受邀参与拍摄《李小龙传奇》的福建传统詠春拳传人张炳锋也成为当地的热门人物。  接到采访张炳锋的任务,我很兴奋,当得知他把约见地点选在朋友的茶庄时,我更好奇了,原来张炳锋在练拳之余也是一个好茶之人。  到了唐氏龙涓宝都茶行,经唐总引见,又得知张炳锋在篆刻、书法领域也有造诣,茶行名“龙涓宝都”和他自己名片上的书法笔迹都出自他手,寥寥数字,便得见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