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桂花与茶有个约会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llpp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友们说入冬了,要喝点金桔桂花,理气防干燥如果能搭配点普洱红茶等暖身茶,保健功效更好,但是除了保健之外,茶人们更追求口感 于是,我们设计了一个小试验,选出四款茶和金桔桂花搭配,由茶友们来评定它们在汤色、口感、香气的表现上,谁更出色,谁又稍逊一筹。
   先介绍四款茶:  清香型铁观音:花香味明显,有观音韵,回甘平稳,叶底饱满整齐,叶片柔软。  六大茶山2006年熟茶1号:入口顺,茶汤甘甜,有淡淡糯米熟香,茶味平淡雅顺,
  白芽奇兰:口感浓烈,回甘快,品种香明显,带有特殊的花果香。
  正山小种:浓郁的桂圆糖的味道,汤水柔顺,茶汤金边显。
  金桔和桂花被分装在两个玻璃罐里,可以单独兑水喝,也可以混合着泡水,更妙的是加点茶汤,就别有一番滋味了。把四款茶的第三道茶汤分别倒入白瓷碗,各放入金桔两颗、桂花小半勺,搅拌均匀。金桔和桂花都各自沉入汤底,颜色浅淡的茶汤还能清晰可辨桂花的花瓣。颜色浓稠的茶汤则只能看到底部的一片桔红。
  清香型铁观音:调入金桔桂花后的铁观音口味清雅,少了原有的清爽,多了些甜腻感,花香中带有金桔的蜜味,仍有回甘。用一句话概括“嘴里有桔蜜香,喉中有茶韵”
  六大茶山2006年熟茶1号:普洱的茶味平淡,能凸显金桔桂花的香甜,但是加了普洱茶汤后的金桔桂花又因为受到普洱茶气的影响,削去了浓腻感,淡雅了许多。等香甜感褪去,再仔细回味,有一股熟香悄然留在舌根,贯到喉中,配合得恰到好处。
  白芽奇兰:四款茶中,数白芽奇兰个性最强,口感最为浓烈,在调配金桔桂花的时候特别加了点量。喝过后,我们觉得不如前两款,因为白芽奇兰口味浓厚,金桔桂花甜腻,搭配在一起谁也不甘示弱,都在表现自己,就好像个性不和的人在一起,融不到一处。但是偶尔喝喝有蜜桔味桂花香的白芽奇兰也是不错的体验
  正山小种:桂圆味与桂花香的搭配,稍带点荔枝的香甜,就好像在喝一杯果味缤纷的茶饮料。冲着这美味,我不禁多喝了两杯。
  最后,我和几位茶友把这四款加上金桔桂花的茶汤做了一番对比,得出了结论。无论从口感香味各方面来看,普洱的表现无疑最好,红茶次之,之后是铁观音和岩茶。尽管是这样。我对有心尝试的茶友还有个小建议,好喝与否,还是要亲自喝喝看。
  饱茶之后,一位浦城的茶友说,金桔和桂花都是他家乡的特色产物,浦城还有一个很美丽的别称,中国丹桂之乡。在每年的中秋时节,是金桔桂花收获的时候,把桂花制作成花露需要一套很繁琐的工序。选择晴天的早晨摘下新鲜桂花,选花蕊饱满、花瓣完整的花朵,去掉花蕊,最关键的是,要在一朵小小的桂花上挑走花蕊,这是一项很细很巧的活,而且需要纯手工摘除,因此每年桂花露的产量很有限。相对于桂花,金桔的加工就简单一些,产量也大,是桂花的四倍之多。
  把金桔桂花泡在茶汤里喝一直是浦城的民间传统,因为浦城人多数喝红茶。他们就把金桔桂花茶称作“贵宾茶”,有“富贵吉祥”的寓意。桂花能养气,金桔能理气,具有保健功效,而现在喝铁观音岩茶的人多了,铁观音伤胃,岩茶性热,加入点金桔桂花,都能得到一些缓解。
  
  【制作工艺】
   
  桂花筛选:于晴天早晨摘下新鲜桂花(桂花树最好选用新树,树龄10~20年),选花蕊饱满、花瓣完整的花朵,去掉花蒂、杂质、不完整花瓣,采后立即送工厂加工,8小时之内加工完成。加工不完的最好低温贮藏。
  杀青:把筛选的花朵置于沸水中煮沸4~6分钟,然后用流动清水迅速冷却漂洗脱盐,捞出进行离心脱水。
  糖制:取食用白砂糖与食用柠檬酸,调配成pH在4.0~4 2、含糖量在70%以上的糖汁。将脱水后的桂花倒入糖汁中搅拌均匀,再倒入夹层锅用蒸汽加热煮沸即可。切不可用明火直接加热,以防止桂花焦化及褐变。蔗糖浓度控制在70%左右,高糖具有抑菌作用,保证了产品开割饮用后不易变质,且延长了桂花茶饮料的保质期。
其他文献
禅意地品茗    茶会取名“禅意茶香”,是因为湖北古卓刀泉寺的法云法师亲临,并题写“禅意茶香”。法云法师18岁时在黄梅五祖寺出家,现年34岁,是武汉地区百余宗教寺庙中最年轻的住持。他对茶和泡茶用水都非常有研究,曾提出善用卓刀泉水质好的优势来发展茶文化。这位对中国茶文化颇有研究的法师,不仅以功夫茶自饮和待客,还拟创办茶社,普及茶道,让卓刀泉水真正惠及大众。  茶会上,法云法师和客人们一同品饮了蒙顿茶
期刊
第一次邂逅八仙荼并不是在诏安+而是在武夷山。特殊的香气和滋味还让我以为它是奇种。而几道茶的工夫让我认识了这闻香识味的八仙茶:它是建国以来新选育的第一个国家级乌龙茶良种;它曾掀起了两次发展高潮;它还具有“鸦片茶”、“味精茶”的别称、喝过它的人总会对它的香味念念不忘,但是也会有些悯怅,因为在市场里,难觅它的芳踪,或许这一次品饮则是日后很久很久的想念……    闻香品八仙 岩茶工艺制成的八仙茶    干
期刊
冬日午后,些许阳光,稍冷。  老杨难得一天中在这个时候有点空闲,拿出自己珍爱的一款茶,在忙里偷闲的时光里自斟自饮;迎着太阳的光线,老杨的白头发格外显眼。老杨属猪,不老,只是因为这几年来在茶叶上花费的心思让他的两鬓过早染霜,不过换来业界的种种荣誉以及茶人对他事业上的肯定,他觉得值。    冬日茶思     对茶叶,老杨是半路和尚,他说,走了一半的人生路,发现很多行业的人都会在一杯清茗上找到共通点。茶
期刊
普洱茶,已经以其谜一般的身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让无数爱茶人沉迷其中。俗话说“好茶配好器”,随着这股普洱热的兴起,与普洱茶相关的用具也“母凭子贵”般地成为市场的新宠。从一张简单的白纸到动辄上千元的云南黑陶重彩包装盒,普洱茶配件从另外一个角度印证了这场普洱神话。  但在这场神话背后,我们也听到了这么一则笑话,说一茶友不知如何把紧压的普洱茶撬开,情急之下只能直接用牙齿去咬,结果牙齿都快咬
期刊
  
期刊
提起中国茶庄老字号,从北京的“张一元”、“吴裕泰”到云南易武的“易武车顺号”都是老茶人们耳熟能详的,尽管其中有不少老字号已经“店老字黄”,但史料中依稀的文字却仍然在向人们诉说着它曾经的繁华。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推出“中国茶庄老字号发现之旅”系列,关注在中国历史上辉煌过的茶庄老字号,翻开它们那沉重的历史,和它们的命运同呼吸。  本期我们首先走近福州的“太和堂茶庄”和“良友茶行”,对于“老福州”的茶
期刊
茶友相约,总有好茶招待。这次,茶叶是装在一个古色古香的茶罐里,刚掀开盖子,茶香四溢,储放了两三年的茶叶色泽和香气没有太大变化,倒是多了缕缕陈香。茶友解释道,这个神奇的罐子名为“醒茶罐”,专门醒茶之用。  现在市面上和茶友收藏的醒茶罐是各式各样,材质上有黑陶的、紫砂的、藤编的,图案上有民族图腾、龙凤、花木等,醒茶罐在存储茶叶、醒茶之余,也可供茶人日常欣赏把玩,成为茶人的私人收藏之一。    为何醒茶
期刊
中国人以金属制作茶具至少已有千余年历史  宋人使用的茶具以金银为上品,并视之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蔡襄在其《茶录》(下篇,论茶器)中具体记载当时流行的斗茶用具“茶椎、茶钤、茶匙、汤瓶”等均以黄金为上,次一些则“以银铁或瓷石为之”。  宋代银制茶具继承发扬了唐代金银器模压、锤压、錾刻、焊接、鎏金等工艺传统,在其基础上创造了立体装饰、浮雕凸花和镂刻工艺,充分显示出宋代金银工艺制作的高水平。  与唐代相比
期刊
宁静致远    茶席主人:孟俐  茶叶:铁观音  茶具:陆羽春舞壶组  主题思想:“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常饮清茶,可使人保持一颗平静而淡定的心。春天的铁观音别有一股韵味,散发出幽幽的兰香。茶席主人使用的色调清新淡雅,茶具简洁而雅致。那盆用心插好的兰花不正是茶席主人自身的写照吗?好一株空谷幽兰。    雀舌报春    茶席主人:饶静  茶叶:竹叶青  茶具:玻璃壶  主题思想:状如雀
期刊
独坐寂然,有冻雨敲窗。  品一口清苦的香茗,凝重的心事淡去,若有若无,随氤氲的茶雾袅娜飘散。  想起了成都的盖碗茶。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  盖上有字:可以清心也。  五字成一圆环,便有了五种读法。都是说茶。  其一:可以清心也。茶之为物,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皎然一饮、再饮,三饮得道。卢仝一碗、二碗,七碗风生。可以清心。 其二:以清心也可。此物清高。千万年的等待,茶,沐雨露,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