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柳孜运河遗址出土的寿州窑瓷探析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2119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999年夏天,淮北柳孜运河遗址出土了大量多个窑口的瓷器和瓷片,其中寿州窑瓷占有较大比例。文章先略述柳孜运河遗址出土寿州窑瓷的过程,从柳孜运河遗址出土的寿州窑瓷器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四件寿州窑瓷器简述寿州窑瓷的整体特征;接着从寿州窑瓷器的制作工艺入手,展示这几件瓷器的精美;最后分析寿州窑瓷在运河北段出土的意义。
  关键词:柳孜运河;遗址;寿州窑
  1 淮北柳孜运河遗址出土寿州窑瓷概况
  1999年初,淮北濉溪县修筑路基,百善镇以西路段动工,在柳孜村施工中发现大量陶瓷、古钱等文物。同年5月初,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淮北市以及濉溪县文物部门联合组成考古发掘队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遗址共布8个探方,累计发掘面积900余平方米。至同年11月初野外考古发掘结束,历时200天左右。这次田野考古发掘收获很大:一是清理了一座宋代石构建筑体;二是发掘出土了8艘唐代沉船;三是出土隋唐、宋元瓷器1600余件和数以吨计、数十万片古瓷片,初步认定有寿州窑、吉州窑、耀州窑、白土窑、越窑、建阳窑、长沙窑、巩县窑、钧窑、磁州窑等全国20多个窑口的瓷器(瓷片),瓷器(瓷片)数量多,窑口众,品种丰富。这次考古发掘被评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柳孜运河遗址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
  运河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我国现存有始建于春秋时期的京杭大运河以及隋唐时期著名的隋唐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开凿于隋朝初年。该运河耗时六年,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以洛阳为中心连接北京和杭州,是我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安徽淮北柳孜原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上的一个镇,因运河的开通而繁荣。通济渠唐宋时期称为“汴河”,流经濉溪县境40余千米,柳孜成为当时沟通我国南北经济的重镇和货物集散地。隋唐时期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此时期的制瓷业在全国已具有一定规模,形成了南方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体系和北方以邢窑为代表的白瓷体系。在通济渠通航的700余年间,由于各种各样的事故,在大运河留下了大量遗存。这些遗存中除了高档的南方越窑青瓷和北方邢窑白瓷,也有本文涉及的精美且实用的寿州窑瓷器。
  2 淮北柳孜运河遗址出土的寿州窑瓷的器物
  本文从淮北柳孜运河遗址出土的大量寿州窑瓷中选取了寿州窑黄釉葫芦瓶、寿州窑黄釉执壶、寿州窑青釉坛、寿州窑黑釉双系罐四件唐代器物,器型分别为葫芦瓶、执壶、坛和罐,釉色分别为黄釉、青釉和黑釉,代表了唐代寿州窑瓷器的主流釉色。
  寿州窑黄釉葫芦瓶 通高14.5厘米,口径2.3厘米,腹径10.7厘米,底径2.3厘米。葫芦形,敞口,溜肩,下腹圆鼓,平底。肩部装对称的两系。外施黄釉至下腹部,胎质细腻,呈灰白色,造型精致(图1)。寿州窑瓷器中葫芦瓶的造型并不多见,此件较为珍贵。
  寿州窑黄釉执壶 通高17.5厘米,口径10.4厘米,腹径13厘米,底径7厘米。喇叭口,束頸,溜肩,弧腹,平底。肩上对称装一圆形短流和一条形把。内外满施黄釉,造型工整,纯正的蜡黄色釉面光滑匀净。这件执壶造型丰满,体现了唐代以肥为美的审美思想,在同类器形中造型、品相、釉色都堪称之最,是寿州窑的代表(图2)。
  寿州窑青釉坛 通高22.4厘米,口径11厘米,底径13厘米。敛口双唇,束颈,溜肩,圆鼓腹,平底微内凹。肩部竖装对称双系,肩部以下饰网格状拍印纹。内施釉至口沿处,外施青釉至腹中部,有积釉、流釉现象。窑工将化妆土施至腹下接近足底处,而施釉时仅为半施釉,至腹中部下一点,所以整件器物一半有釉的颜色,黄中泛青,加上足部砖红色胎体,别有一番韵味(图3)。
  寿州窑黑釉双系罐 通高16.2厘米,口径8.8厘米,腹径12.6厘米,底径8.1厘米。喇叭口,短颈,溜肩,长圆腹,平底外撇。肩部饰对称的两系。外施黑釉至下腹部,底部露胎处胎质坚硬。釉面莹面光亮,造型工整、秀丽,为唐代寿州窑典型的黑釉产品(图4)。
  3 唐代寿州窑瓷
  3.1 唐代寿州窑瓷的整体特征
  寿州窑窑址的中心窑址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上窑镇。古代制瓷业的兴起需要瓷土、燃料、运输通道三个要素,瓷土是基本要素。古代运输通道最便捷、最有效的是水路运输,有了便捷的运输通道,窑业才能大规模发展起来。而随着产业的扩大,运输通道不仅承担产品的运输,还承担燃料等其他原材料的运输。东晋时期,北方国土大片沦陷,侨置郡县在南方大量设置,历经南北朝延续,隋统一后废除。从地理上看,安徽境内侨置郡县的分布基本集中在淮河及其支流沿岸,并南达长江两岸一带,基本原因是水路交通促成的。在侨置郡县的大背景下,南迁的侨民带来了生产技术,寿州窑也就应运而生。寿州窑早期产品有浓郁的北方造型特点,这也是例证。
  寿州窑是唐代北方著名窑场,以烧制黄釉为主,釉色有蜡黄、鳝鱼黄、铁褐釉等,釉层厚薄浓淡不匀,胎有粗、细两类。寿州窑的产品一般胎体比较厚,施用化妆土,再以蘸釉法上一层透明的玻璃质釉,釉色以黄色为主,有开片,器物化妆土与釉结合得不好,多有剥釉、漏釉现象。
  3.2 唐代寿州窑的烧造工艺
  寿州窑在唐代已普遍使用匣钵,至于隋代到底有没有使用匣钵,现在还没有直接证据。匣钵的使用有三大功能:一是为坏件创造了较好的烧成环境,使瓷器表面的釉层不受烟尘污染,像寿州窑注重釉色的窑口更需匣钵美化产品;二是匣钵规整,可层层码放,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增加了码放的数量,提高了稳定性,减少了因叠放过高倒塌造成过多的残次品;三是能够使瓷器均匀受热,尤其是停烧后避免突然降温而导致瓷器收缩裂开。以上匣钵使用时的三个优势是唐代寿州窑瓷器烧造采用匣钵的原因,也是其他窑口瓷器使用匣钵的原因,它们具有共性。匣钵的使用和流行为大量烧制高质量的寿州窑瓷器提供了方便,也让寿州窑瓷器的数量大增。寿州窑黄釉执壶发色较好,应该在匣钵内烧成;寿州窑执壶应是二次烧成,第一次是施好瓷衣(化妆土)以后入窑素烧,第二次是在化妆土上施釉再入窑烧成。   除了使用匣钵,寿州窑在唐代还使用支烧窑具,在小件的器物上通常可见三叉、四叉支钉,因为支钉本身体积不大,能够支撑的器物重量也就不大。当时的控温水平还不能把火焰引向低温死角,只能抬高器物,反映了当时技术的局限。
  3.3 寿州窑瓷器胎和釉的特点
  研究表明,寿州窑瓷器属于高铝低硅瓷胎,这种瓷胎有其物理特性。从寿州窑青釉坛裸露的瓷胎可以看出其瓷胎结构致密、颜色纯正,看不到任何颗粒,这类瓷胎应该是经过淘洗再拉坯成型的。总体来说,唐代瓷器的胎体比隋代瓷器胎体粗,结构也稍松散,可能是原料上的差异,也可能是烧制工艺的变化。
  唐朝陆羽《茶经》有曰“寿州瓷黄”,总体上点明了唐代寿州窑瓷的釉色特点。唐代寿州窑瓷器的釉中氧化钙含量很高,在釉水中加入草木灰或石灰石来降低釉的熔融温度。唐代寿州窑瓷器的釉称为高温石灰釉,釉中的氧化铁含量较高,铁是主要的着色元素。在烧造时,因还原气氛和氧化气氛的不同,会产生青釉、黄釉、黑釉等不同的釉色。本文选取的器物中寿州窑青釉坛为青釉,寿州窑黄釉执壶为黄釉,寿州窑黑釉双系罐为黑釉,三种典型釉色在寿州窑瓷器中极具代表性。
  许多寿州窑瓷着色元素铁和钴的含量基本相同,在还原气氛中产生青釉,在氧化气氛中形成黄釉。同时,由于窑中温度不同,黄釉常常出现蜡黄、黄绿和黄褐色等釉色,其他釉色都是在黄色釉的基础上形成的偏离黄色的釉色。寿州窑的施釉方法以器外施釉为主,大型的罐类器物为刷釉,器腹内为荡釉。唐代寿州密为了使器物釉色美观纯正,在釉下施厚度为0.1~0.5毫米的化妆土,化妆土的用料经过淘洗,颗粒很细且少,与胎的矿物结构类似,二者的凝结良好。唐代寿州密的黄釉器常常发生聚釉现象,如本文介绍的寿州窑黄釉葫芦瓶。这是因为在高温下,高钙釉的黏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不同,产生的流动也不同,所以经常产生聚釉现象。而寿州窑青釉坛不仅具有聚釉现象,还有流釉现象,在釉的烧成过程中,由于釉熔点降低,釉汁沿器物斜面自然流动,形成流釉。这种流釉瓷器的出现早期可能是没有掌握好烧制工艺形成的。
  3.4 唐代寿州窑的装饰
  唐代寿州窑的装饰分为三类:一类是釉下褐彩斑,这类装饰多用于小口罐、瓶类器物上;第二类是剪纸贴花、剪纸漏花,多见于各种形制的瓷枕上;第三类是以肖形的各类动物制成的瓷枕和玩具,这类肖形的动物瓷枕均采用手工捏制,形象十分生动,往往对其头部和足部进行夸张处理,抓住动物的特征,注重传神。
  4 淮北柳孜运河北段出土寿州窑瓷的意义
  寿州窑瓷器总给人以胎质粗糙、釉色单调、缺乏装饰的感觉,实际上寿州窑的器物造型品类很多,釉色也很丰富,除了具有代表性的质量很高的黄釉产品外,还有黑釉、青釉、窑变釉等产品。如寿州窑黑釉双系罐,造型十分美观,釉色光亮饱满,黑中泛酱,酱色呈斑点状,形成一种自然的装饰效果,非常精美,口沿处虽有残缺,也是唐代寿州窑的上乘之作。在淮北柳孜运河北段出土大量寿州窑瓷器,表明了唐代寿州窑瓷器产品的质量好、数量多,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产品。从运河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瓷器的品种来看,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用品,且粗瓷的占有量最大,这就从另一个方面证明寿州窑面向的消费群体是普通老百姓。淮北柳孜与淮南上窑很近,人们把寿州窑瓷器产品从淮南运往淮北,再通过大运河销往各地。
  《宋史》卷93《河渠志三·汴河》记载:“汴河,自隋大业初,疏通济渠,引黄河通淮。”隋朝初年,隋炀帝下令开通济渠,引黄河通淮河。通济渠成为贯穿黄河与淮河的交通要道。淮北柳孜运河独特的地理环境,具有沟通南北五大河流的中枢地位,使当时全国的人力、物力得以大量地集中在运河沿岸。淮北柳孜运河大量寿州窑瓷的出土,证明了柳孜运河遗址所在地通济渠段是隋唐时期瓷器运销的重要通道。唐朝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時期,制瓷业空前发展。社会经济的发达对瓷器的需求大量增加,也进一步促进了制瓷业的繁荣。
  参考文献
  [1]阚绪杭.淮北柳孜运河遗址发掘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淮南市博物馆.寿州窑[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
  [3]闫红.运河遗珠之“寿州瓷黄”—淮北柳孜运河遗址出土的寿州窑瓷器赏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5(7):52-55.
  【作者简介】曹晶,女,江苏金坛人,大专,助理馆员,研究方向:瓷器。
其他文献
科举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反映儒学文化的生动教材,与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文化演进、文学风尚、教育发展等息息相关,至今仍影响重大.唱经楼作为全国为数不
江苏省苏商发展促进会与南京市溧水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1(第15届)苏商领袖年会”于近日举行。本届年会以“识变局、谋全局、开新局”为主题,旨在顺应百年变局,把握战略全局,助推苏商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浙江省历来高度重视为企业减负工作,特别是2017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企业减负担降成本改革的若干意见》以来,全省各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提高站位、统一思想、深化
期刊
7月16日晚,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拉开帷幕。作为本届大会中国唯一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将提交审议。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应在2020年举办的本届世遗大会延期到今年。为保障会议顺利举行,本届大会采取线下加线上的办会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首次以在线形式审议世界遗产议题。
今年3月以来,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广州市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重点打击利用国家战略名义活动的;冠以“中国”“中华”“国家”等字样的;以国家机关、事业单
期刊
对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的社会组织来说,区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就是他们的“娘家”,“有事找中心”成为当地社会组织的工作常态.rn根据普陀区委关于打造县域
期刊
我国汉族女性佩戴耳环的风气始于辽宋.在各式耳环中,葫芦耳环是常见的样式之一,其兴起源自宋元金银器的仿生象形之风.元代以后,葫芦耳环纳入宫廷服饰礼制.明代的四珠葫芦耳环
二叠纪大灭绝事件之后,地球上的生命迎来了重新洗牌.中国的三叠纪,基本延续了古生代以来“南海北陆”的格局,华南许多地区都被海水所覆盖,浅海密布,气候温暖,给海洋生物提供
摘 要:钮祜禄氏,满族八大姓之一,分二十三派。长白山钮祜禄氏是最为繁盛的一派,以狼为图腾,因地为姓。清初从龙入关的额亦都,清朝中期的大官僚和珅,清末垂帘听政的慈安太后,皆为长白山钮祜禄氏家族子孙,他们对本家族和清朝历史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和珅虽然在历史上毁誉参半,但对他的评价作者认为是清史上一个比较有趣的课题,文章将结合长白山钮祜禄氏家族史对其进行评价。  关键词:钮祜禄氏家族;额亦都;和珅;慈
摘 要:清代在我国青花瓷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研究这一时期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纹饰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清代早期青花纹饰的种类、特点、内涵及演变规律的描述分析,发现清代早期各个阶段青花瓷纹饰各有时代特点,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容更加丰富、种类更加多样。通过对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纹饰的研究,能够更进一步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环境以及大众化的审美趋向。  关键词:清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纹饰  青花瓷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