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点与细节生辉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che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成功要素之五:大题小做,重锤敲击
  近些年的高考作文在题材、内容上虽有一定的限制,不过写作空间仍可拓开。“大题小做”,就是要从相对宽泛的题意中精选一隅、聚焦一角,从小处着眼,进而专击一点,重锤敲击,这样文章就容易胜人一筹。
  【例文】
  绿色生活
  江苏一考生
  叫人感念和思痛的东西越来越多,譬如雪。
  雪是世界上最辽阔最庄严最富有诗意和诗性的覆盖物。它可以使人隐约想到“圣诞、人类、福祉、命运、博爱”这些宗教和集体意味的词语。
  那神秘无极的洁白,庞大的包容一切的宁静,浑然天地梦色绝尘的巍峨与澄明,拿什么更美的形容她呢?她已经被拿去形容世间所有美的意境了。
  那时候,大地依然贫穷。贫穷的孩子常常想,要是大地上的雪都变成棉花那该多好啊!如今,我们身上已经是厚厚的棉花了。而大地,却失去了那洁白的相濡以沫的覆护。
  那时候,一个冬天常常有好几场惊心动魄的大雪。有时候连续下着,不舍昼夜地下,天凛地冽,银装素裹,夜晚白得耀眼。像火把节,像过年,很令人鼓舞和感动。记得看过一篇文章,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一开头即是“纷纷扬扬”的大雪又下了一夜。那种盛大的雪况,现在回忆起来还有些隐隐动容和“俱往矣”的悲壮。
  不知如今的孩子们会不会问,真的有那么多雪吗?是的,不但多,而且美。
  很多以前我们没有的东西,现在都有了,比如棉花、房子。很多东西现在还没有,但我们不必苛求,一切都会有的,没有的也会有的。是的,时间已经悄悄验证了这一点。然而我们的雪呢?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呢?偶尔碰上一回,可那是怎样的情景啊!
  稀稀落落粉针或粉末状的细屑,仿佛老人凋谢的白须。给风一吹,给地面轻轻一震,即消殒了。这哪是雪!这分明是雪的残骸,是死去的雪,衰败的迹象是这个时候显露的。我留意到了冬日的憔悴,地温的爬升,河流、树木、鸟的稀少。我们狂妄地征伐却失去了判断,拼命地拥有却又背叛了初衷。我们消灭了贫穷还消灭了什么?热情的方式正在消失,许多优雅的、古典的秩序被打破了、消解了,只有对物的欲望——顽固的欲望。
  我看到了冬天背后那双忧郁哀怨的眼睛,我开始了怀念。那些优雅的、美的秩序,比如童年、乡野,比如纯真、自然、本色。
  雪不应该消失,抒情的方式不该消失。
  在这个欲望大得惊人的掘金年代,我们一味征伐却颠覆了“得与失”的平衡,一味的拥有却打破了自然的规则,打破了众生平等的生活的权利,我们没有庶近于佛性的慈悲,只有欲望。
  看到钢筋水泥垒起高大雄伟的建筑中没有那一抹绿色的生机,没有那一抹绿色的醉人,我们应该有所触动了。
  绿色不该消失,绿色生活不该消失,纯真、自然、本色、美的秩序不应该消失。
  [点评]“绿色生活”这道题含蕴颇丰、范围很广,如果泛泛而谈,难免蜻蜓点水,流于浮光掠影。这位考生很聪明,他集中笔力、专其一点,哀悼“死去的雪”,感念“美的秩序”,以“抒情的方式”批判欲望时代绿色生活的消失,这就见出匠心来了。从语言表达看,作者始终投入了自己的“真情”、“真意”乃至“真魂”。诸如“稀稀落落粉针或粉末状的细屑,仿佛老人凋谢的白须”的生动形象,“这分明是雪的残骸,是死去的雪,衰败的迹象是这个时候显露的”、“热情的方式正在消失,许多优雅的、古典的秩序被打破了、消解了,只有对物的欲望——顽固的欲望”等的沉痛哀婉,“我看到了冬天背后那双忧郁哀怨的眼睛,我开始了怀念”、“看到钢筋水泥垒起高大雄伟的建筑中没有那一抹绿色的生机,没有那一抹绿色的醉人,我们应该有所触动了”等的警示人心,均可圈可点。文章立意高远深邃,材料充实丰富,字里行间流露着忧思。作者所显示的学养与境界、才思与情致,令人惊叹。
  六、成功要素之六:由细微处见精神
  细节描写,指对人物、环境、物件等的细部所作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是生活真实在作品中的再现,其特征是于细微处见精神。重视细节描写是叙事性作品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作者走向成熟的表现。在短小的考场作文中,有时候,一个好的细节甚至能成为整篇文章构思的扭结点、升华点与闪光点。
  【例文】
  早
  湖南一考生
  处在这个陌生的小城镇里,我一直都在怀疑到底有没有所谓的“早”。霓虹闪烁盖过那启明的晨星,封闭式的房子关上窗、合上窗帘便是夜。可是我依旧相信着,因为有两盏微弱的灯在向我证明,向我诉说着。
  “嗒嗒,嗒嗒”的声音,伴着疲劳的节奏,母亲又早起了。习惯性地扭开那盏台灯,继续工作。不停地在一台缝纫机上加工一副手套,一副一角二。没有深厚的知识素养,没有精明的商业头脑,母亲能做的便只有这个了,而对于这几乎没有要求的工作来说,所需的只有时间了。所以对母亲来说“早”特别重要,它像是救济我们的观音,给予我们孤单的母子俩在陌生城市生存的法宝。
  “早”就是缝纫机打在粗糙布匹上弹起的灰尘;“早”就是唤母亲皱纹苏醒的催命符;“早”就是母亲那双因布匹褪色而染黑的手……“早”,就是绝望。
  “微弱”的台灯像一位妈妈,轻轻唤醒了它处在另一个房间的儿子。另一盏台灯也亮了,是的,我醒了。和母亲一样熟悉早起的我,抚平了昨日折起的书角,开始大声朗读起英语课文。和母亲的疲惫不同,我充满着活力与干劲,一个个字母地反复拼读,一个个单词地反复记忆,一篇篇课文地反复朗诵,使身在绝望中的母亲和我看到了希望。
  此时的“早”,便是那反复默写的枯燥单词;此时的“早”,便是那英语课本上折皱的书页;此时的“早”,便是微弱灯光下坚持不懈的我……“早”,就是希望。
  我相信了,我所处的地方是有“早”的,因为母亲需要我的“早”带她离开那个以后将不属于她的深渊,离开她生活已久的绝望。我相信是有“早”的,因为“嗒嗒”的机械声已驻扎在我的心底,我要用“早”为它带来希望,使它早点休息。
  “早”便是希望,让处在贫穷中的我和母亲看到启明的晨星;“早”便是希望,让母亲告别那永远处在绝望中的地方。
  “早”,我相信在这个陌生城市是有的,因为母亲和我,都在证明着。
  [点评]湖南卷规定写成议论文或记叙文,从考场实际看,议论文占到了70%,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更希望看到那种展示现实生活原生态,并触及灵魂、让人潸然泪下的真情作文。本文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细节的成功刻画。写妈妈扭开台灯工作的情景,有生动的细节,也有深重无言的喟叹,寥寥数语,就将母亲的艰苦、辛酸乃至“绝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写自己早读的画面,也有细腻的描写,有发自内心的倾吐。这些细节,确实很平常,但能牢记细节并从中感悟生活的艰辛与人生的奋发向上,便不同寻常了。章法上很严谨,开篇的“可是我依旧相信着,因为有两盏微弱的灯在向我证明,向我诉说着”引领下文,“‘早’,就是绝望”、“‘早’,就是希望”再到“‘早’便是希望,让母亲告别那永远处在绝望中的地方”,文思顺畅而脉络分明。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大海是浩瀚无边的,大海是博大精深的,大海是波澜壮阔的……说到大海,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印象;而大海在诗人的笔下更是多姿多彩的。张若虚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宁静和谐,李白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豁达豪迈,舒婷有“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都被海涛秘密/秘密地埋葬”的怅惘迷茫,海子有“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超凡脱俗,普希金有“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
期刊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对于宗教的认识,古今中外虽各不相同,但宗教意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超自然神秘力量的崇拜。有人说,诗歌只有与宗教结合被神灵指引才有可能产生好诗,比如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泰戈尔的《飞鸟集》等。这一观点虽有偏颇,但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当一个人的
期刊
我喜欢窗。  它可以把我引往有花鸟树木的地方,有蓝天白云的地方,有繁星明月的地方。  它带来风的舒畅,光的明亮。它更是生活的一首诗,一幅画,一段遐想;一片心境,一点安慰,或一些希望。  透过那方方的窗格,你也许看到对面人家围墙上有早起的牵牛花,那闲雅紫色的花瓣,带着被露水滋润过的清新。你也许看到电线那儿有一两只麻雀跳上跳下,也许三只四只,恰像一小串轻盈俏皮的音符;你也许看见一株芭蕉,舒展着它肥大的
期刊
1856年,他生于南斯拉夫克罗地亚的斯米里昂小村。在母亲的眼里,他是一位乖巧、听话、懂事,从不犯错误的孩子。他非常聪明,看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在众多孩子中,最受母亲喜爱。  在格拉茨工艺学校学习时,他可以飞快地完成复杂的计算,这常常令老师吃惊甚至不理解。  在一次测试中,他顺利完成微积分运算。老师迪卡尔认为他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单独完成运算,就把他留下来,让他交待“作弊”的经过。他说,他每当思考问题
期刊
一瓣瓣梨花在我的记忆中飘摇了很多年。平原上的积雪似乎还没融化,忽然而来的一阵雨水之后,你能在悠扬的唢呐声中想象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情景么?  童年的日子里,似乎没有那种纯粹审美意义上的花。我在故乡见过的花大都与人类得以生存的植物有关。相比之下,梨花,应该说是从我童年的最深处绽开得更像花的花了。  多少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得一条河绕着梨园缓缓流去。这是淮河的一个支流,每到夏日便涨得满满的。砀山梨便从这条河
期刊
一、热点概述  近年来,福建、江苏、湖南等高考语文试卷相继出现了“时文评说”新题型,这道新题型旨在“考查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它要求考生能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针对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作简要阐述”。一般选取为考生熟悉且具备社会热点的话题作为阅读材料,这是“在文章(资料)上做文章”的写作方式,为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并从事简要的评说做有益的探索。可以说,它将成为今后语文学习和语文考试体现语文能力目标效度的重
期刊
我是一条小河  冯 至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从你的身边流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片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流入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期刊
午后,难得闲暇,在电脑前读读帖子,踩踩博客。抬眼望望窗外,初春的阳光洒在对面楼房,一户人家的晾衣绳上有艳丽的色彩在曼舞。再往远处看,锅炉房的大烟囱不再吞云吐雾。天色晴朗得让人受宠若惊,一种倦怠和慵懒的惬意油然而生。  刚才打开的这个博客页面有音乐自动播放,舒缓的旋律和那女中音一起从音箱里面流淌出来,竟然一下子击溃了我,使我在猝不及防中感觉仿佛有一场纷纷扬扬漫天飞舞的思绪覆盖了我的灵魂,我听见流年在
期刊
老人临窗端坐,环着雪白披肩,在读《庄子》。那只唤做“咪咪”的大白猫跳上书桌,依偎在她身旁,守望着她,仿佛是与她形影相随的亲人。  她没有起身,由于腿脚不灵便。她将一天的时光分成了两部分:坐的和躺的。前者比后者多,一直到永远。即使是坐,她也在读和思,就像现在。  我最先迎到了她的眼睛。从我放轻脚步进门,这双眼睛就从书上收回,缓缓地抬起,柔柔地注视着我。我读懂了它的歉意、关切、爱护……  我尽量放轻脚
期刊
日子是什么  梅绍静    日子是散落着泥土的小蒜和野葱儿  是一根蘸着水搓好的麻绳    日子是四千个沉寂的黑夜  是驴驮上木桶中撞击的水声    日子是雨天吱吱响着的杨木门轴  忽明忽暗地转动我疲惫的梦境    日子是一个含在嘴里止渴的青杏儿  是山塬上烈日下背麦人的剪影    日子是那密密的像把伞似的树阴  正从我酸痛的胳膊上爬向地垅    日子是储存清甜思绪的水罐儿  正倒出汗水和泪水来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