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潺潺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y0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午后,难得闲暇,在电脑前读读帖子,踩踩博客。抬眼望望窗外,初春的阳光洒在对面楼房,一户人家的晾衣绳上有艳丽的色彩在曼舞。再往远处看,锅炉房的大烟囱不再吞云吐雾。天色晴朗得让人受宠若惊,一种倦怠和慵懒的惬意油然而生。
  刚才打开的这个博客页面有音乐自动播放,舒缓的旋律和那女中音一起从音箱里面流淌出来,竟然一下子击溃了我,使我在猝不及防中感觉仿佛有一场纷纷扬扬漫天飞舞的思绪覆盖了我的灵魂,我听见流年在时间身后淙淙的水声。
  歌手和歌曲的名字似曾相识,但并不重要。我是说那个声音,那个能激起怀想的声音。记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大约如同凝固的油脂,固态与液态的转换需要热度。刚才的声音点燃了它,就在不经意之间。或许如同一颗种子,在土地里面沉睡多时,忽然有一种力量让它炸裂萌发,是冥冥中的一种力量。或者根本不需要原因,什么都不要。这世界上不是什么事情的发生都可以找到原因的。
  总想站在时间之外看清流年的真相,这么多年一直想。我想看看母亲是什么时候变得这般步履蹒跚的,是哪一天的什么事情累坏了她的腿脚。还有皱纹,我想知道一条皱纹在额头上向纵深生长需要几个晚上,在母亲的苍老中,同时行进的是哪些进程呢?还有妻子,我几乎每天都注视她的眼睛,但鱼尾纹还是神不知鬼不觉地爬上了她的眼角。我不相信这是真的,但前几天翻看的照片不会欺骗我的眼睛,妻子抱着两岁的儿子,扬着笑盈盈的粉嫩的双颊,用那双美丽的眼睛看着今天人到中年的我。我竟不敢与她对视,生怕亵渎了那份久违的青春和清纯。这好像是十年前的照片。十年,如果用一个包裹把这十年装下,需要多大空间呢?
  站在时间之外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但我越来越感到我是个失败者,我像一个漂浮在流水之上的草芥,身不由己地顺流而下。即使偶尔附着在行走的船舷上,那也并不能停顿在岁月的一个角落,只是我无法感觉到流水的匆匆罢了。可惜我是在四十岁的时候发现了这一点,而不是更早。虚度光阴的羞耻一下子弄得我面红耳赤。时间像一个巨大的魔兽,在我面前狞笑着变得越来越高大,我战战兢兢地喘息在它的无边的阴影里。这个时候,我除了诚惶诚恐地慨叹时光飞逝之外,我又能做什么呢?这样的慨叹,这些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频频从我脑中萌发从我口中茁壮起来,但又能改变什么呢?
  那个博客页面的女中音早就停止了,可能是因为博客的主人没有把音乐设置成反复播放。阳光依旧在窗外明媚,很慈祥的样子,毕竟是春天了。对面楼有一户人家的阳台上,春节的大红灯笼还没有摘下,不知道是因为太忙而疏忽了,还是想要用这灯笼照亮一些关于年的记忆。年是人类创造的一个符号,或许是用来记录皱纹和白发的生长周期的吧。年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一些人随着年的脚步走进新的时间,一些人则留在某一页日历上,变成怀念。他们的年龄,便定格在某一个时刻,成为永远的定数。年龄,顾名思义,是应该属于时间的啊。
  寒风吹彻的日子总让我们感受不到流年的身影,也感受不到我们自己匆匆忙忙的身影,或许是因为阳光不够明媚吧。但春天毕竟流淌在空气中了,乡下的田野一定有一点酥软,满眼的荒草间是不是也恍惚有了绿意呢?春天,一切冰封的事物开始解冻,田野,小河,记忆,以及心情。也许,这个季节的时光之水,也有了更加清越的潺潺吧。
  【感悟】流年逝水,每时每刻时光都在流水般潺潺而去。光阴像一个魔术师,在不知不觉间就改变了一切。无论帝王将相、平头百姓,任谁也无法抵挡岁月的侵蚀,每个人在时间的长河中都显得那么脆弱无助。既然我们无法挽回流逝的时光,那么让我们不要再虚度光阴;既然听见了流年的潺潺作响,那么让我们赶紧骑上理想的骏马去努力驰骋。珍惜这昙花一现般短暂的生命吧,执著如一地坚守住理想,即使韶华不再,我们也要盛开出生命的花朵。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这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小说,文章通过写峰子回乡教书的故事,反映出一个令人思考的主题,反映出一些世人的低俗和偏见意识。作者独特的选材和高深的立意令人佩服。从写作的角度看,以下几点可供写作时借鉴:  1.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文章中只有简短的一处环境描写:“说是学校,其实不过一层四间的茅草土坯屋,屋旁竖着一根四五米高的木杆,上头飘着一面早已发白的旗。学校长年驻校的,也就校长一人。”虽说环境描写的文字不多,却
期刊
小小说《父爱不矮小》从父亲的外形特点入笔,视角独特,慢慢地展开一幅父爱的画卷。小说行文朴实,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使父爱的光辉透过字里行间跃然纸上,温婉细致、含蓄深沉的父爱,感动了“她”,也感动着我们每个人。  1.明晰的线索情节。  小说以对父亲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表现了“她”对父亲由“怨”到“爱”的情感变化。小说开篇围绕一个“怨”字来展开情节。小学时,“她”因为参加学校的一台联欢会落选,明白了自己
期刊
生命的姿态千变万化,让人难以捉摸。然而,就在这或卑微渺小或高贵强大的众生百态中,总会释放出一些余音缭绕在我们的心灵深处,让我们对生命肃然起敬,让我们参透生活的真谛,那是牵动心灵的天籁。  无论是“清泉石上流”抑或是“鸡鸣桑树巅”,无论是“穿林打叶”声,亦或是“惊涛拍岸”声,它们都或多或少地折射出人生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这些宁静恬淡或激昂的声音给人们注入新的生活的激情与动力。  叶子落地的声音让我们懂
期刊
大海是浩瀚无边的,大海是博大精深的,大海是波澜壮阔的……说到大海,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印象;而大海在诗人的笔下更是多姿多彩的。张若虚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宁静和谐,李白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豁达豪迈,舒婷有“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都被海涛秘密/秘密地埋葬”的怅惘迷茫,海子有“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超凡脱俗,普希金有“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
期刊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对于宗教的认识,古今中外虽各不相同,但宗教意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超自然神秘力量的崇拜。有人说,诗歌只有与宗教结合被神灵指引才有可能产生好诗,比如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泰戈尔的《飞鸟集》等。这一观点虽有偏颇,但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当一个人的
期刊
我喜欢窗。  它可以把我引往有花鸟树木的地方,有蓝天白云的地方,有繁星明月的地方。  它带来风的舒畅,光的明亮。它更是生活的一首诗,一幅画,一段遐想;一片心境,一点安慰,或一些希望。  透过那方方的窗格,你也许看到对面人家围墙上有早起的牵牛花,那闲雅紫色的花瓣,带着被露水滋润过的清新。你也许看到电线那儿有一两只麻雀跳上跳下,也许三只四只,恰像一小串轻盈俏皮的音符;你也许看见一株芭蕉,舒展着它肥大的
期刊
1856年,他生于南斯拉夫克罗地亚的斯米里昂小村。在母亲的眼里,他是一位乖巧、听话、懂事,从不犯错误的孩子。他非常聪明,看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在众多孩子中,最受母亲喜爱。  在格拉茨工艺学校学习时,他可以飞快地完成复杂的计算,这常常令老师吃惊甚至不理解。  在一次测试中,他顺利完成微积分运算。老师迪卡尔认为他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单独完成运算,就把他留下来,让他交待“作弊”的经过。他说,他每当思考问题
期刊
一瓣瓣梨花在我的记忆中飘摇了很多年。平原上的积雪似乎还没融化,忽然而来的一阵雨水之后,你能在悠扬的唢呐声中想象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情景么?  童年的日子里,似乎没有那种纯粹审美意义上的花。我在故乡见过的花大都与人类得以生存的植物有关。相比之下,梨花,应该说是从我童年的最深处绽开得更像花的花了。  多少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得一条河绕着梨园缓缓流去。这是淮河的一个支流,每到夏日便涨得满满的。砀山梨便从这条河
期刊
一、热点概述  近年来,福建、江苏、湖南等高考语文试卷相继出现了“时文评说”新题型,这道新题型旨在“考查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它要求考生能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针对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作简要阐述”。一般选取为考生熟悉且具备社会热点的话题作为阅读材料,这是“在文章(资料)上做文章”的写作方式,为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并从事简要的评说做有益的探索。可以说,它将成为今后语文学习和语文考试体现语文能力目标效度的重
期刊
我是一条小河  冯 至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从你的身边流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片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流入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