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膜下滴灌技术是近年来普遍采用的一项目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节水中有很好的效果,既节水,又增产增收,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都有采用,特别是干旱少雨的沙漠地区更是要大力推广的一项技术。
关键词:膜下滴灌;薄膜覆盖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150-1
吉林省节水增粮行动长岭县2012年秋季膜下滴灌工程已由吉林省水利厅以吉水技[2012]1072号批准建设,建设资金来自国家投资和省级配套,招标公告已经发出,项目开工建设指日可待,这是长岭县“十二五”期间计划发展玉米膜下滴灌115.15万亩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计划发展玉米膜下滴灌面积23万亩,今年秋季到明年春耕前完成,该项目重点安排在前七号镇等14个乡镇和1个农业示范园区,预计该项目共可增产粮食3045万斤,每亩增加收入800元以上。
1 膜下滴灌技术简介
滴灌技术是将灌溉用水加到一定压力,过滤后经灌溉管网和出水管道(滴灌带)或滴头以水滴的形式缓慢而均匀地滴入植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薄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指使用聚乙烯塑料薄膜覆盖在农作物上面,利用薄膜透光、隔热、不透气等特性改善农作物生长自然环境,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农业产品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技术手段。膜下滴灌顾名思义就是将滴灌与薄膜覆盖栽培两种技术有机结合实现节约用水、增产增收的效果的创新技术。这种新型节水技术将水、肥、农药等通过滴灌带直接作用于作物根系,加上地膜覆盖,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在大田使用可以较常规灌溉省水50%左右,省肥20%,省农药10%,增产10%~20%,增加综合经济效益40%以上。
以色列地处沙漠地带边缘,沙漠占据国土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仅内盖夫沙漠由大约12,000平方公里的沙漠组成,占据了以色列的一半土地面积。水资源匮乏,严重缺水使以色列在农业方面形成了特有的滴灌节水技术,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将大片沙漠变成了绿洲。不足总人口5%的农民不仅养活了国民,还大量出口优质水果、蔬菜、花卉和棉花等。
2 中国水资源状况
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提供的数据: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区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长江上游、鄱阳湖水系、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海南、四川两省遭遇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过程,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遇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我们国家是一个缺水非常严重的国家。有资料表明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世界排名一百一十位左右,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九百立方米左右,并且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全国六百多多座城市中有四百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一百一十多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六十亿立方米以上。尽管如此,中国仍然比以色列水资源状况要强许多,采用滴灌、薄膜覆盖等项农业节水技术一定大有可为,研究并试验滴灌、薄膜覆盖、膜下滴灌等项农业节水技术并大力推广必将促进我国农业生产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也必将像以色列一样实现沙漠变成绿洲,荒原变成米粮川。
3 长岭县开发膜下滴灌优势
吉林省长岭县位于吉林省西部,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科尔沁草原东部,是农业和草原牧区的交错带,境内无山脉河流,地势平坦,沙土地、盐碱地居多,几年来长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节水示范项目开发和推广工作,采取得力措施进行开发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12年,长岭县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以调整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打造特色品牌产业,克服了病虫害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实现了稳步发展。
2011年长岭县粮食生产创新高,总产量达到270万吨,在吉林省排第七,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今年,长岭又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以保证稳产增产。同时,长岭靠科技求增产,备耕时抓早,做到早动手、早宣传、早组织,准备好各种农用物资;科技培训抓好,农广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部门大力搞科技培训。长岭还积极发展膜下滴灌。长岭县谋划了三条农业喷灌带,今年,又利用省财政厅的涉农资金,进一步扩大了滴灌面积,节水增粮项目面积达到28.82万亩,抗旱水源示范村达49个。哈达山水利枢纽二期工程已核准立项。近年来,长岭累计发放粮食直补等强农惠农资金162亿元。产粮大县地位得以巩固,今年粮食产量有望达到300万吨。
计划新打抗旱大井1000眼、小井3000眼,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玉米膜下滴灌)23万亩,在长白公路沿线两侧逐步形成百公里特色高效作物节水喷灌带。现在,23万亩玉米膜下滴灌的推广任务已落实到大興镇等14个乡镇和1个园区的村屯和具体地块,已完成覆膜面积3万亩,余下的将在秋季完成。“十二五”期间,新打水源井5000眼,发展节水灌溉面积9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0平方公里;完成两万公顷牧区饲草基地节水灌溉工程。争取用5~10年时间,基本建成适应北方气候特点的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旨在有效解决西北部乡镇15万人生活用水以及2.5万亩农田灌溉用水问题。目前,工程的立项、规划设计和地质勘探工作已经完成,正在编制可研报告。
2007年以来,长岭县开发整理北正镇等西北部乡镇重度荒废盐碱地1380公顷,每公顷水稻产量达万斤以上,昔日尘土飞扬的“碱吧拉”真正变成了稻谷飘香的“米粮川”。长岭还计划开发整理盐碱地1万公顷,增产粮食5万吨。
引进和扶持了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规模以上企业达139户,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6户,县级重点龙头企业19户。计划新增农机合作社20个,新增农机大户100户。
作者简介:孙义(1965-),男,大专,长岭县水利局水产渔政站工程师。
关键词:膜下滴灌;薄膜覆盖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150-1
吉林省节水增粮行动长岭县2012年秋季膜下滴灌工程已由吉林省水利厅以吉水技[2012]1072号批准建设,建设资金来自国家投资和省级配套,招标公告已经发出,项目开工建设指日可待,这是长岭县“十二五”期间计划发展玉米膜下滴灌115.15万亩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计划发展玉米膜下滴灌面积23万亩,今年秋季到明年春耕前完成,该项目重点安排在前七号镇等14个乡镇和1个农业示范园区,预计该项目共可增产粮食3045万斤,每亩增加收入800元以上。
1 膜下滴灌技术简介
滴灌技术是将灌溉用水加到一定压力,过滤后经灌溉管网和出水管道(滴灌带)或滴头以水滴的形式缓慢而均匀地滴入植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薄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指使用聚乙烯塑料薄膜覆盖在农作物上面,利用薄膜透光、隔热、不透气等特性改善农作物生长自然环境,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农业产品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技术手段。膜下滴灌顾名思义就是将滴灌与薄膜覆盖栽培两种技术有机结合实现节约用水、增产增收的效果的创新技术。这种新型节水技术将水、肥、农药等通过滴灌带直接作用于作物根系,加上地膜覆盖,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在大田使用可以较常规灌溉省水50%左右,省肥20%,省农药10%,增产10%~20%,增加综合经济效益40%以上。
以色列地处沙漠地带边缘,沙漠占据国土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仅内盖夫沙漠由大约12,000平方公里的沙漠组成,占据了以色列的一半土地面积。水资源匮乏,严重缺水使以色列在农业方面形成了特有的滴灌节水技术,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将大片沙漠变成了绿洲。不足总人口5%的农民不仅养活了国民,还大量出口优质水果、蔬菜、花卉和棉花等。
2 中国水资源状况
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提供的数据: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区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长江上游、鄱阳湖水系、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海南、四川两省遭遇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过程,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遇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我们国家是一个缺水非常严重的国家。有资料表明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世界排名一百一十位左右,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九百立方米左右,并且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全国六百多多座城市中有四百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一百一十多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六十亿立方米以上。尽管如此,中国仍然比以色列水资源状况要强许多,采用滴灌、薄膜覆盖等项农业节水技术一定大有可为,研究并试验滴灌、薄膜覆盖、膜下滴灌等项农业节水技术并大力推广必将促进我国农业生产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也必将像以色列一样实现沙漠变成绿洲,荒原变成米粮川。
3 长岭县开发膜下滴灌优势
吉林省长岭县位于吉林省西部,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科尔沁草原东部,是农业和草原牧区的交错带,境内无山脉河流,地势平坦,沙土地、盐碱地居多,几年来长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节水示范项目开发和推广工作,采取得力措施进行开发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12年,长岭县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以调整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打造特色品牌产业,克服了病虫害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实现了稳步发展。
2011年长岭县粮食生产创新高,总产量达到270万吨,在吉林省排第七,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今年,长岭又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以保证稳产增产。同时,长岭靠科技求增产,备耕时抓早,做到早动手、早宣传、早组织,准备好各种农用物资;科技培训抓好,农广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部门大力搞科技培训。长岭还积极发展膜下滴灌。长岭县谋划了三条农业喷灌带,今年,又利用省财政厅的涉农资金,进一步扩大了滴灌面积,节水增粮项目面积达到28.82万亩,抗旱水源示范村达49个。哈达山水利枢纽二期工程已核准立项。近年来,长岭累计发放粮食直补等强农惠农资金162亿元。产粮大县地位得以巩固,今年粮食产量有望达到300万吨。
计划新打抗旱大井1000眼、小井3000眼,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玉米膜下滴灌)23万亩,在长白公路沿线两侧逐步形成百公里特色高效作物节水喷灌带。现在,23万亩玉米膜下滴灌的推广任务已落实到大興镇等14个乡镇和1个园区的村屯和具体地块,已完成覆膜面积3万亩,余下的将在秋季完成。“十二五”期间,新打水源井5000眼,发展节水灌溉面积9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0平方公里;完成两万公顷牧区饲草基地节水灌溉工程。争取用5~10年时间,基本建成适应北方气候特点的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旨在有效解决西北部乡镇15万人生活用水以及2.5万亩农田灌溉用水问题。目前,工程的立项、规划设计和地质勘探工作已经完成,正在编制可研报告。
2007年以来,长岭县开发整理北正镇等西北部乡镇重度荒废盐碱地1380公顷,每公顷水稻产量达万斤以上,昔日尘土飞扬的“碱吧拉”真正变成了稻谷飘香的“米粮川”。长岭还计划开发整理盐碱地1万公顷,增产粮食5万吨。
引进和扶持了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规模以上企业达139户,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6户,县级重点龙头企业19户。计划新增农机合作社20个,新增农机大户100户。
作者简介:孙义(1965-),男,大专,长岭县水利局水产渔政站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