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教学时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官参与来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定义和方法。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浅议一下多管齐下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
一、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动口表述自己对一类数学问题的看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学生自我探究的氛围。例如,教学9 5时,让学生充分口述:把5分成4和1,9加1凑成10,10加4得14。学生动口的过程既培养了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增强了个人的自信。要多让学生走上讲台,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充分辨析。即使是错误的回答,只要学生的本意是好的,教师一定要予以鼓励和肯定。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即使是后进生也能放开胆量逐渐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生动,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注重观察能力的训练
观察是认知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应注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要依据教学知识的需要,为学生精心准备好观察的对象,创设好观察的情景。如在学习不同方位观察物体时,教师出示毛主席纪念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模型。小组活动:学生从模型的正面、右侧面、左侧面三个方向对桌上摆好的两个模型按教师的要求进行观察。组内讨论:不同方向观察到了什么?毛主席纪念堂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什么方向,或人民英雄纪念碑在毛主席纪念堂的什么方向。每得到一个回答,教师问:以什么为观察点?引导生得出结论:确定观察点。通过类似的实践活动,逐步训练学生观察时要先确定观察重点,在观察中思考,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的知识归纳。
三、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心理学研究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让儿童动手操作,是符合儿童思维认识过程的,即从形象思维向推行思维逐步过渡的发展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不仅让学生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发展思维。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学生先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有的可能猜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相邻的两条边有关。有的认为可能与底和高有关系。接着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探究,合作探究公式。有的沿着高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后进行拼补,有的剪成两个梯形后进行拼补,还有的剪成四个三角形后进行拼补。学生通过交流学习,从各自拼接方法中选出最好的剪拼方法再进行实践。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学生投入以极大的热情,课堂就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四、培养学生勤动脑,善思考的习惯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精心优化问题设计,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巨大用处,体会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在教学中,一要精心设计问题。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程度,设计有层次的问题。二要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争取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针对学生存在的个别差异,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设问,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要及时予以评价表扬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地倾听,以赞许的目光关注他们,用鼓励的言语加以评价。这样使学生乐于开动脑筋钻研问题,逐步养成遇事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总之,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各种观察活动以及各种实践操作活动进行课堂教学,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学生遇事认真观察,敢于实践,善于思考的学习素养。
(作者单位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永安乡黄庄中心小学)
编辑 武浩然
一、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动口表述自己对一类数学问题的看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学生自我探究的氛围。例如,教学9 5时,让学生充分口述:把5分成4和1,9加1凑成10,10加4得14。学生动口的过程既培养了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增强了个人的自信。要多让学生走上讲台,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充分辨析。即使是错误的回答,只要学生的本意是好的,教师一定要予以鼓励和肯定。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即使是后进生也能放开胆量逐渐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生动,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注重观察能力的训练
观察是认知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应注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要依据教学知识的需要,为学生精心准备好观察的对象,创设好观察的情景。如在学习不同方位观察物体时,教师出示毛主席纪念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模型。小组活动:学生从模型的正面、右侧面、左侧面三个方向对桌上摆好的两个模型按教师的要求进行观察。组内讨论:不同方向观察到了什么?毛主席纪念堂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什么方向,或人民英雄纪念碑在毛主席纪念堂的什么方向。每得到一个回答,教师问:以什么为观察点?引导生得出结论:确定观察点。通过类似的实践活动,逐步训练学生观察时要先确定观察重点,在观察中思考,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的知识归纳。
三、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心理学研究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让儿童动手操作,是符合儿童思维认识过程的,即从形象思维向推行思维逐步过渡的发展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不仅让学生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发展思维。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学生先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有的可能猜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相邻的两条边有关。有的认为可能与底和高有关系。接着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探究,合作探究公式。有的沿着高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后进行拼补,有的剪成两个梯形后进行拼补,还有的剪成四个三角形后进行拼补。学生通过交流学习,从各自拼接方法中选出最好的剪拼方法再进行实践。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学生投入以极大的热情,课堂就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四、培养学生勤动脑,善思考的习惯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精心优化问题设计,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巨大用处,体会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在教学中,一要精心设计问题。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程度,设计有层次的问题。二要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争取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针对学生存在的个别差异,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设问,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要及时予以评价表扬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地倾听,以赞许的目光关注他们,用鼓励的言语加以评价。这样使学生乐于开动脑筋钻研问题,逐步养成遇事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总之,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各种观察活动以及各种实践操作活动进行课堂教学,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学生遇事认真观察,敢于实践,善于思考的学习素养。
(作者单位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永安乡黄庄中心小学)
编辑 武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