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口转变的苏南模式及其运行机制

来源 :人口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在我国的经济改革中,地处长江三角洲的苏南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以其起步早、历史长、发展快,令人瞩目。然而,伴随苏南地区时经济起飞和农村现代化过程的推进,又催生出了中国现代人口转变的“苏南模式”。自70年代以来,苏南地区人口出生率从25%以上迅速下降并持续稳定在15%。左右(苏州市1990年为13.32%),人口自然增长
其他文献
<正> 一、催人深思的七大信号 近几年,我国农业剩余劳力转移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1978年到1986年,全国农业人口比重年平均下降速度只有0.256%,慢于世界平均水平,转移的劳力比农业新增劳力要少。同时期,全国新增农业劳力7648万人,比转移出去的劳力多1600多万人。更为
<正> 中国节育思想源远流长。但社会上对中国节育思想的认识至今仍存在颇多偏差,如认为中国节育思想的萌生晚于西方,认为迟至二十世纪初湖南陈范才第一次提出节育,认为是梁启超最早提倡晚婚,等等。笔者凭借较详实的历史资料,对中国节育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予以考察,指出中国节育思想早
<正> 对老年人口现状的调查研究,是老年事业发展和老年学发展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开展湖北省的老龄工作和老年学的理论建设,我们对本省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进行了1‰的综合调查。 我们调查的对象和时点是:被抽选上的村和居委会或小组,1986年12月31日已满60岁的
<正> 过去和现在,有些城市和乡村,由于年度人口出生控制指标的制定或下达不当,给计划生育实际工作增加了困难,并且造成了一些不良的社会后果。本人从几个主要问题说起,对有关年度人口出生控制指标的制定和下达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最近几年,我先后在一些计划生育工作搞得比较好的城乡,发现一种不合理的现
<正> 克山县属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全县有17个乡镇,227个村,473000人,其中农村人口384000人,占81%。育龄妇女115000多人,已婚育龄妇女87000多人。 1984年以来,我们遵照中共中央七号文件指示精神,坚持两种生产一起抓,两个文明一起建的方针,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
<正> 众所周知,科学研究宗旨是发现规律。从现象到本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是人所共知的规律“探寻法”。但怎样才能揭示人口发展的规律性呢?如果基于对大跨度历史的规范研究之上,是否可以确立新的思考点? 基于大跨度的历史透视,本文提出了两
由杭州大学人口所、中国社科院人口所、湖北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江西省社科院经济所、湖南省人口所联合发起的全国首届人口社会学讨论会于1988年11月16日在杭州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0个单位的近30位代表,提交学术论文20多篇。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陈道出席了会议。
<正> 1988年10月6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大连市联合举办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人口发展与计划生育研讨会。出席这次研讨会的有12个省、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负责同志,各方面的人口专家、学者。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伟、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
<正> 众所周知,中国生育率迅速下降,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接近或达到更替水平,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在这方面,城市走在农村的前面,不少城市生育率已达到并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农村生育率虽高于城市,但从70年代起已开始明显下降。我国农村生育率为什么能下降,能否持续稳定下降?农村生育率下降是靠政策威力,强迫命令,“超经济控制”,还是“计划生育超前”,众说纷
本文是中国人口学会会长刘铮教授1990年10月随以彭珮云主任为团长的中国计划生育访日团访日时,在“日本人口问题审议会”上的讲演稿摘要。当时日方曾将原稿译成日文,并于今年译成英文发表在日本家族计划国际协力财团的英文季刊《Integration》上。考虑到这篇文章的价值,本刊特将原文摘要发表。原稿约13000字,发表时本刊删去了所有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