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友:万卷书中悟透“中西合璧”

来源 :中国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rencewar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唤醒了李善友内心深处的一种东西,他觉得那叫“民族血脉”
  
  北京,后海。水波荡漾,微风流转。
  在这样一个惬意的下午,与同窗老友品茶聊天的搜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总编辑李善友,显得轻松而闲适。彼时,距离他递交辞呈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
  这一个月来,读书、讲课、写作,李善友充分享受着属于自己的生活,而这,在以前忙于工作时是无法体会的。他甚至把MSN签名改成了“新生活,新开始”,每天都精神抖擞,心情放松,忙碌而充实。
  啜着清茶,李善友向《中国新时代》记者谈起了自己的读书体验。
  早年,李善友是做人力资源出身,并以演讲口才出色闻名业内。很多人十分敬佩他充满激情的演讲和培训——他可以滔滔不绝、引经据典地讲上几个小时甚至几天,从西方管理到中国的儒家、法家、佛家、道家,乃至四书五经,他甚至可以倒背如流。当然,这源于他深厚的读书功底,并能把读书融入事业之中。
  对于中西方的文化和思想,李善友是在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方式学习的。其中,西方管理类和中国国学类的书,是他喜欢的。
  
  “管理圣经”
  
  接触到西方的管理,始于他的工作经历和接受的MBA教育。
  大学毕业,他进入了摩托罗拉。从工作的第一天起,他接触到的管理方式、工作方式都是美国式的;后来,他又到了另外两家美国公司工作,管理方式自然大同小异。所以,西方的管理模式在他脑海里印记很深。
  李善友还接受过中欧EMBA教育。在那里,他系统学习了西方的管理体系,后来又通过读书和各种培训课程继续学习。
  西方管理学中,有两本书对李善友影响深刻。一本书是《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而且,他还接受过类似的培训。“这个培训太好了,是我参加过的培训课程里最好的一个。”李善友觉得,这个培训其实是在讲为人的道理,讲与人相处的道理,更重要的是,它总结了一个非常棒的模型出来。
  第二本书是《从优秀到卓越》,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提炼出精华的观点,然后又总结出一个模型出来。对模型和框架非常敏锐的李善友,还把这本书的基本观点重新框架了一下,归结为“人、事、法、道”的模型,并在搜狐大力推广,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说起这本书,李善友还饶有兴致的提起了自己的“当年勇”,他在中欧的毕业论文也是这个题目,教授很是喜欢,给了他当年所有毕业论文中的最高分。
  
  悟道传统国学
  
  与西方管理的“根深蒂固”不同,国学对李善友的影响是在最近两年。
  这方面,真正给他启蒙的是北京工业大学的桑敬民老师。她在学校教的是传统道德教育,巧的是,李善友的司机苏师傅跟她认识,就一直推荐他去听桑老师的课。但是,由于没有时间,李善友就在上下班的路上听桑老师讲课的录音。
  那段时间,李善友如饥似渴地听,漫长的上下班路上,甚至是他最快乐的时刻。“桑老师为我打开了一个大门,使我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后来,苏师傅想办法搞到了桑老师的一本教材——《华夏传统文明教程》,当晚,李善友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连夜读完。
  平生第一次,他明白了什么叫做“道”。接下来,李善友开始全面接触中国的国学。
  给他冲击最大的还有一本书是《商道》。这是韩国人写的一本书,描述200年前朝鲜首富林尚沃的故事。这本书里讲了非常多的儒家、佛家之道,以及中国传统历史的典故。让他汗颜的是,韩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掌握已经超过了中国人。他觉得,这本书很好地诠释了这样的道理:财富不是目的,不是结果,重要的是道,是意义,是价值。
  在中国国学方面,他信奉古人的治学之道:经史合参。就是把哲学和历史放在一起来研究。哲学方面,一定要读《论语》,他觉得最好的还是南怀谨的《论语别裁》,这本书是让李善友接受并形成了对儒家、道家和法家观点的最重要的原始著作。南怀谨用现代人的口吻来解释儒家,引用了大量的历史和文学典故,读起来非常舒服。
  李善友还特地提到了南怀瑾关于“仁”的观点,一般对这个字的解释大多是“仁者爱人”,南怀瑾则分为两方面考虑:有体有用。仁的“单人旁”,是自己的修养及独立人格的树立方面;而“二”,指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仁者爱人。这也影响了李善友考虑问题的思路。
  还有一本专门介绍哲学的书,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写得非常通俗易懂,李善友对法家、道家思想的框架提炼,完全来自于这本书。
  而开启李善友对历史研究兴趣的一本书,是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他认为这本书有三个特点:第一,不是讲一时一事的历史典故,而是纵横一个时代讲时代的变迁,上下几千年在黄先生笔下脉络极为清晰,真可谓“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第二,重视经济,紧紧抓住了经济社会的核心要点。比如税,弄明白历朝历代是如何收税的,也就明白了历史变迁背后的道理。后来李善友读其他历史书的时候就比较关注税的问题,并跟现在的税收制度相比较,得到很多惊人的收获;第三,重视思想,弄明白了儒学思想为什么能够跟正统政治相结合,搞懂了儒家思想其实是帝制时代的宪法精神。
  “没有黄先生,我真的不知道儒家思想原来这么重要!”李善友感慨说。
  
  读书改变性格
  
  国学给了李善友很大的启发。过去两年内,他把大量的休息时间都用在读书上。读了这些书之后,他甚至觉得,作为中国人,以前跟白活了一样,什么都不懂。他还把自己的领悟归结于人生的经历。如果没有过去的经历,也不一定读得懂,而他现在读书,就能把自己的工作、人生和书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而且真的能读进去。
  读着读着,李善友忽然发现一件事——虽然中国人现在已经不懂论语、道家、法家这些概念了,但那些思想其实已经嵌入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里了。
  读书,唤醒了李善友内心深处的一种东西,他觉得那叫“民族血脉”。
  对于自己最推崇哪种学问,李善友思考片刻,“我只能说‘和哲学’”。
  西方讲究二分法,非黑即白,而国学讲究中庸之道,就是能把任何的悖论连在一起,达到融合,而不是明哲保身、妥协、内敛。这就像是八卦的圆形,中间的一条曲线把阴阳融合在一起一样。
  他认为,儒家、道家、法家,都可以融在一起。儒家,长处在于领导力方面;法家,强调制度,用在制度体系方面;道家,则是强调核心规律,找出最关键的。李善友举例说,比如发大水,儒家说,要把水挡住,道家讲,要把水疏导开,把挡住的地方疏通开。
  上大学时,李善友曾是一个很刚直的人,只要认为自己是对的,就会强迫别人按照自己的要求做,如果对方不做,甚至会想打他——说到这儿,他自己也笑了起来。即使五六年前,如果有人给他提意见甚至建议,他都觉得不开心。当时他认为,别人提意见,一定就是侵犯你的尊严,你就是针对我,那我们就是矛盾的。
  “现在我会说,‘嗯,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他笑着说:“这样你的想法不就为我所用了?为什么非要对立呢?”
  
  做自己的学问
  
  读书多了,就会引发自己的创造力。
  最近,李善友开始把中西方的文化在自己的大脑里融合,用全新的西方框架结合国学内容的方式,做自己的学问。总的概括就是“框架为相,西学为用,中学为体”,他说这也是受南怀瑾先生的启发。
  佛家把事物分成三个定义,体,相,用。擅长演讲的李善友顺手拿起旁边的茶杯举例说:杯子的“体”是玻璃,“用”是盛水的,“相”就是圆柱形。他发现,中国人的思维是长于认识论,凡事追求“what”;西方人则是长于方法论,注重“how”。他在接受培训时受到的思维训练就是方法、模式方面的教育。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学习经历,他承认在管理方面西方是相当强的,就连现在管理中的常用词汇都是源于西方。所以,他觉得这些适合作为应用层面的东西。而在思想方面,对于炎黄子孙来说,一定是国学胜出。于是,李善友冒出一个念头,用西方的方法来整理、概括中国的哲学。现在,他已经尝试着把论语化成一个个模型,用西方的思维方式把国学简单化,这种方式让他很受用。
  李善友还一直想写一本书,暂定名为“内圣外王领导力,无为而治管理学”,把中国的东西和西方的管理融合在一起。《从优秀到卓越》有本姐妹书叫《基业常青》,这两本书的精华和案例,组成了的“无为而治管理学”的骨干;而“内圣外王领导力”,引用的完全就是“7个习惯”的模型。可惜这七个习惯用的是西方词汇,举的例子也是西方的,将来李善友把儒家思想和历史典故结合起来重新诠释这个框架的时候,相信会更有中国味儿。
  作为一个读书人,把自己学到的、看到的写出来教给别人,李善友觉得很满足。
  “我叫李善友,善良的善,朋友的友,善良的好朋友。有朋自远方来不易乐乎。”凡是听过李善友讲座的人,都清楚地记得这是他惯用的开场白。在最近的讲课中,他强调更多的就是国学,在讲课时,他常常用大量的古代的事例来说明一些抽象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他也享受着讲课的过程,每次讲给别人的时候也都是讲给自己的。知行合一,每个月要讲课、写东西、看书,这是知的部分;同时,还在创业,这就是行的部分。李善友希望在自己身上“知”能够指导“行”。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现在,我的的确确体会到了‘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李善友将在7月30日正式离开搜狐,并将作为搜狐公司内容顾问一年,直至2007年7月30日。离职后,他将休养一段时间,并寻求实现讲师和创业的梦想。
  功成身退,他开始了人生的新一个轮回。
  “退出的念头,在我自己的心里,已经挣扎了几个月。不管怎么说,搜狐总编辑的位置还是很高的,不管走到哪里,人家都要高看你几眼。”最终,让他做出决定的是道家的思想: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李善友把金钱、地位、名声、业界影响力等等比作一条绳子,“你位置越高的时候,这个绳子把你套得越紧,解开绳子就越难。”解套确实很难受,原来是社会名人,现在当一个普通人,心里一定会有落差。“本来想着我解下来的时候会掉在地上,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我解下套子之后不但没有掉下来,反而好象忽然长出一对翅膀飞起来了!”心里很轻松的他,感觉现在飞得更自由、更高。
  在李善友的博客上,有一个关于创业和职业的生动对比。“以前在做经理人的时候,身批黄金甲,手持黄金刀,守在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之外,威风凛凛;进入创业状态之后才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江湖,手里只有菜刀可用。但是江湖有江湖的乐趣和规则,菜刀有菜刀的用法,菜刀用好了一样可以砍人啊!在大公司做太久,希望我能够迅速学会使用菜刀,进入江湖,占领一个山寨!”
  关于创业的内容,李善友还想保留一份神秘,但是不管今后做什么行业,他都会把讲课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
  同样,在今后的创业之旅中,李善友还是会以书开道。
其他文献
经常从事口译实务的译员,都知道在工作中有一些看似美好,实则不然的“陷阱”。对于新手译员来讲,由于工作经验不够丰富,往往不能识别“陷阱”,反而会被各种现象所迷惑,掉进坑里。  陷阱一:一字一句  譯员在从事交替传译时,有时会碰见“好心”的演讲人,他们出于对译员的关心,会告诉译员:“你不要紧张,不要担心记不住,我会一句一句地说,确保你能记住。”涉世未深的译员听罢可能会心中暗喜,一句一句的演讲确实能免去
The city of Calcutta, which boasts of a million people, must have at least two million pigeons. Every third Hindu boy has perhaps a dozen pet carriers, tumblers, fantails and pouters. The art of domes
奥地利航空公司任命新的中国区总经理    4月19日,奥地利航空公司集团宣布,顾瀚思(HeinzGoetz)先生将出任奥航新的中国区总经理。作为一位行业中的资深管理人员,顾瀚思先生在1977年即加入奥地利航空公司。他曾在奥地利和海外担任管理要职,在赴任中国区总经理之前,曾于2002年开始担任奥航驻匈牙利总经理。  中国区前任总经理高伟庚先生在其任职的三年半中,成功地巩固、扩大了奥航在华的业务,离开
追过英剧《唐顿庄园》的人,除了迷恋高颜值的演员和失传已久的贵族气息之外,一定也会为剧中出现在早餐、中餐、下午茶和晚宴上的美味佳肴所吸引。这明明不是什么黑暗料理!实际上,英国是古典气息浓厚、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可是,为什么现在只留下了“黑暗料理”的骂名?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改变?  看过电视剧《唐顿庄园》的观众或许都能推断出:晚餐,对爱德华时代的英国乡绅而言,可是日常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大多数
If Harry Potter and Huckleberry Finn were each to represent British versus American children’s literature, a curious dynamic would emerge: In a literary duel for the hearts and minds of children, one
The New Do Not Disturb Sign  —Headphone Tactic1  1910年,当一个叫Nathaniel Baldwin的美国人发明耳机时,他万万没有想到,这种接听工具不仅成了人手一副的必备品,更成了我们不想被人打扰时最爱用的小道具。我们恨不得在耳机的左右印上“肃静”和“勿扰”的字样,才能让那些不明就里的人搞清楚这是种“礼貌”的屏蔽。我们一边躲在耳机营造的自我空间里
《悲喜边缘的旅馆》(Hotel on the Corner of Bitter and Sweet)是美国著名华裔作家杰米·福特(Jamie Ford)于2009年创作的第一本小说,也是获得最多好评的小说。  华裔男孩亨利·李(Henry Lee)和其日裔女孩山田圭子(Keiko)是雷尼尔学校仅有的两名非白人学生,于是他们很快结识并成为知心好友。但Henry的父亲反对他们交往,导致两人失去了联系。
For some, it’s a spider. For others, it’s an unexpected run-in with an ex. But for me, discomfort is a dot with a number in it: 1,328 unread-message notifications? I just can’t fathom1 how anyone live
2018年秋,一部全亚裔阵容的好莱坞电影《摘金奇缘》(Crazy Rich Asians,直译为“疯狂的亚洲富豪”)在美国掀起狂潮,并在年末引入中国市场。此片改编自新加坡华裔作家关凯文(Kevin Kwan)同名小说,原小说共三部,除《摘金奇缘》外,还有《中国富豪女友》(China Rich Girlfriend)和《富人问题一箩筐》(Rich People Problems),皆围绕有钱的华人展
作为一名英文教师,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就是学生时不时都会问,“老师,XXX的英文怎么说?”。中翻英的问题特别棘手,学生感兴趣的又往往是少有标准答案的文化特色词或是热门流行语。这些词语的英译,要不从缺,要不毫无头绪,要不连各路专家都莫衷一是。对于学生这方面的提问,我们无从准备,无法照本宣科,每一次都是惊奇,每一次也都是挑战。  学生总认为老师无所不知,然而事实远非如此。在师生面对面的场合,当教室里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