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妊娠12例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g11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0月~2007年9月收治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12例,随机分为传统西医疗法组(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疗法组(治疗组),进行非手术治疗,分析两种疗法的临床效果。结果:传统西医疗法显效率40%,有效率60%,中西医结合疗法显效率71.11%,有效率85.7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宫外孕Ⅱ号方[1]配合西医治疗能明显提高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的成功率,且降低化学药物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 妊娠 输卵管 中西医结合疗法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0月~2007年9月收治未破裂输卵管妊娠12例。诊断依据:病史、妇科检查,血β-HCG及B超检查。随机分为对照组(5例)和治疗组(7例),各组平均年龄、孕周、孕次,治疗前β-HCG水平、附件包块直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方法:治疗组给予MTX50mg/m2单次肌肉注射,并于当日起口服中药煎剂宫外孕Ⅱ号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對照组单用MTX,用法同上。用药1周血清β-HCG不降或下降幅度低于15%,加用MTX1次,剂量同前。治疗期间每周监测β-HCG、外周血细胞、血小板、肝、肾功能,每周B 超测盆腔包块大小,同时记录用药后不良反应。
  疗效评定标准[2]:①显效:用药后14天,血β-HCG下降并连续3次阴性,异位包块缩小、消失,腹痛缓解,阴道流血明显减少或停止;②有效:用药后21~28天,β-HCG下降并连续3次阴性,异位包块缩小、消失,腹痛缓解,阴道流血减小或停止;③无效(失败):接受药物治疗后发生腹痛加剧,治疗2周后β-HCG未下降或增高,异位包块未缩小或增大,治疗过程中出现手术适应证,行手术终止异位妊娠。
  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
  
  结 果
  治疗组7例,显效5例,有效1例,失败1例,显效率71.11%,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5例,显效2例,有效1例,显效率40%,总有效率60%。两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治疗组配合中药综合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治疗组轻度口恶心1例,无1例出现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对照组轻度口腔溃疡1例,出现短暂的谷丙转氨酶升高1例。
  
  讨 论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血瘀少腹、不通则痛的实证。中药宫外孕Ⅱ号方剂以活血化瘀、消痈、杀胚、止痛为原则。药剂组成:丹参15g,赤芍15g,桃仁9g,败酱草10g,三棱10g,莪术10g,乳香6g,没药6g,蜈蚣1条,甘草3g。随症加减。方中丹参、桃仁活血祛瘀,凉血消痈,祛瘀生新;乳香、没药行气散血,消肿生肌,能有效防止或减轻MTX所致的口腔溃疡。此外,赤芍祛瘀止痛,三棱、莪术破血行气,败酱草抗菌消炎,蜈蚣解毒散结、通络、杀胚,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消痈散结之效,同时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加快MTX在体内的代谢,降低了MTX的不良反应。
  中西药联合应用避免了单纯西药治疗后组织机化吸收不全所致的输卵管阻塞,提高输卵管复通率[3]。本组资料显示,宫外孕Ⅱ号方配合西医药物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输卵管妊娠药物治疗的成功率,且不良反应小,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 张玉珍,刘敏如.中医妇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05- 208.
  2 石一复,林俊.异位妊娠.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6,159-161.
  3 俞海霞,李群,钟韵生.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28例临床观察.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6,25(3):22-23.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对非脱垂、良性病变的子宫实施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并对盆腔粘连者借助腹腔镜完成,探讨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7月~2006年12月对17例患良性子宫疾病实施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手术。结果:17例均获成功,其中3例借助腹腔镜分离盆腔粘连后完成。平均手术时间70分钟,平均出血量150ml,术后平均排气时间11小时,术后病率11.7%,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天,术后2个月恢复正常工作,3个月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0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产科共收住755例,胎盘滞留19例,二者之比为39∶1,占同期住院产妇的2.5%。  胎盘滞留与年龄关系:19例病例中,年龄21~43岁。40岁以上3例,26~35岁12例,25岁以下4例。以25~35岁发生率最高。  胎盘滞留与胎次的关系:孕次较多的产妇发生率高。19例中10例有人工流产史(78%)。  治疗与处理:本组19例中除9例发生于住院分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5年5月~2006年8月收治600例鑄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病例,观察时间0.5~2年。义齿 600件,男 326例,女 274例,年龄 25~75岁,平均 50岁。按kenedy分类,分布见表1。    根据缺失牙的情况,选择基牙及其固位方式,进行牙体预备,作出义齿设计。用弹性印模材取模,灌注超硬石膏,用琼脂磷酸盐耐火材料,制作蜡型后包埋,钴铬合金铸造。打磨抛光并在模型上就位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0月~2007年10月应用鬼臼毒素酊(尤脱欣)配合干扰素治疗女性外阴尖锐湿疣66例,年龄16~50岁,部分患者有外阴瘙痒、烧灼痛等症状。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乳头状或菜花状突起赘生物,病灶大小不一,发病部位分布于外阴的大小阴唇、阴蒂、会阴体、肛周、尿道口及阴道口周围等处,经做醋酸白试验及局部取活体组织病检确诊为尖锐湿疣。有15例已在外院给予各种治疗无效或复发来诊。  治疗方法
期刊
资料与方法  中期终止妊娠,多采用水囊或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尔引产,需住院施术,引产后多需清宫术。采用口服米非司酮引产,可以随时服药,一般剂量米非司酮75mg,每日1次,服药2天。服米非司酮4小时后开始服米索前列醇0.6g,服药后很快出现宫缩,根据宫缩情况可加服米索前列醇,如宫缩不强则加服米索前列醇每小时0.2g,直至胎儿及附属物娩出。该方法的优越性在于服米非司酮期间不需住院,服米索前列醇出现规律腹
期刊
摘 要 目的:理气、和胃、温中、健脾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养胃汤(黄芪18g,炒白术15g,党参12g,桂枝10g,白芍12g,川芎10g,玉片10g,饴糖8g,砂仁6g,木香6g)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4例。结果:总有效率85.7%。提示:自拟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理气和胃、温中健脾的功效。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养胃汤    资料与方法  2003年7月~
期刊
关键词 卒中偏瘫 针刺 康复    卒中是中老年人发病率极高的疾病,随着对卒中诊断、抢救水平的提高,其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但致残率则明显升高。目前,对卒中的治疗方法包括急性期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在我国,康复治疗还包括传统医学的针刺疗法等。常规体针、头针、电针等临床研究表明,针刺治疗卒中是有效的。但在卒中偏瘫早期的不同阶段,如何将传统的针刺疗法有机地与现代康复理论结合,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是我们需
期刊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27~60岁,平均42岁。病程3~10年,伴溃疡4例,伴肠上皮化生16例,异型增生者4例。按中医理论辨证分型胃阴亏耗证16例,肝气犯胃证4例,脾胃虚寒证8例,湿热中阻证4例。  治疗方法:膈下逐瘀汤。药用:五灵脂10g,当归15g,川芎20g,桃红10g,丹皮10g,赤芍15g,延胡索15g,香附10g,红花10g,积壳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窦炎鼻息肉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l~2007年40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分为初期组和近期组,全部病例随访1年。结果:初期组治愈率60%,好转率32%,无效81%;近期组治愈率82%,好转率18%,无效0(P0.05,差异无显著性。  手术方法:初期组2例儿童采用全麻,其余采用局麻;近期组38例采用全麻,其余采用局麻;根据术前检查
期刊
摘 要 目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微波辐射治疗耳鸣,分析影响耳鸣疗效的因素。方法:对70例耳鸣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耳鸣相关检查,对耳鸣改善分值在性别、年龄、病程、耳鸣频率及听力下降程度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性别、听力下降程度与耳鸣改善程度无明显关联(P>0.01),而年龄、病程、耳鸣频率与耳鸣改善分值有关联(P90dB为极重度耳聋。记录耳鸣的频率及响度:耳鸣音调匹配在4k~8kHz为高调耳鸣,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