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病”是怎么回事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ic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荔枝别名“离枝”,最早记载于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被称为南国四大果品,一直广受人们喜爱。近来,网上有不少流传甚广的文章称,很多孩子吃荔枝会得“荔枝病”,最好避免食用。这是真的吗?“荔枝病”是怎么回事?

荔枝的营养特色


  鲜荔枝果肉呈半透明凝脂状,口感香甜多汁,富含碳水化合物、钾、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荔枝能量高,蛋白质、脂肪和膳食纤维的含量较低,维生素的种类全面且含量较高,微量元素种类齐全。中医认为,荔枝味甘、酸,性温,入心、脾、肝经。

空腹大量进食荔枝

才可能引发“荔枝病”


  所谓“荔枝病”,是指在空腹大量进食鲜荔枝后出现不适症状,轻者出现头晕、出汗、面色苍白、乏力、心慌、口渴、饥饿感等症状,重者可能会出现四肢厥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甚至抽搐和突然昏迷等。
  “荔枝病”的病因并非一些言论中宣称的“荔枝含有毒素”,而是空腹大量进食荔枝后引起的低血糖。对此,很多人无法理解:荔枝那么甜,明明是高糖食物,怎么反而会诱发低血糖呢?
  这是因为,荔枝中的糖大部分是果糖,而果糖需要被肝脏中的转化酶转化为葡萄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空腹时血糖较低,大量食用荔枝后,进入人体的大量果糖会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大量胰岛素,而果糖还来不及被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导致血糖降低。
  也有学者认为,荔枝含有支链氨基酸次甘氨酸(又称降血糖素 A)和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MCPG),会干扰肝糖原分解(糖异生)和脂肪酸氧化,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会加剧空腹时的低血糖。儿童的肝糖原存储量不足,且调节能力较弱,在空腹食用大量荔枝后,更容易发生低血糖症。

三条建議,健康食荔枝

1.特殊人群慎食荔枝


  糖尿病患者、反复发作低血糖者、营养不良患者等应少食荔枝。儿童身体调节能力较弱,食用荔枝时又少有节制意识,应慎食。

2.饭后吃、限量吃


  不宜在空腹或饥饿状态下大量食用荔枝,最好在饭后半小时内食用,一般成人每日不超过300克。因进食荔枝而引起低血糖症状者,可适量补充糖水,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就医。

3.挑选成熟、新鲜的荔枝


  看果皮
其他文献
“村改居”社区是农村在“就地城镇化”理念下不断向城市社区转化的一种过渡化社区,其治理情况直接影响到基层社区治理体系的完善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近年来,学术界对“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结合“村改居”社区的特征,分析其存在管理体制混乱、公共服务落后、专业人才缺乏和居民参与度低等问题,并对此提出建议。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如何培养能够适应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的物流人才,是我国物流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使命。介绍了江苏科技大学作为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在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方面的探索,包括构建以中船工业现代物流研究中心、海纳川物流研究中心、智慧物流实验平台、物流设计大赛和专业奖学金等组成的产学研协同育人生态系统,以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摘要北京市房山区长阳中心小学将新时代党组织建设的新要求同学校“爱群文化”有机融合,打造“爱群党建,领航发展”党建品牌,引领学校健康发展。一是强化学校精神文化领航,构筑“爱群文化”理念和实践体系,为师生“铸魂”;二是建立“爱群党建岗位标准体系”,以标准规范党支部工作,打造特色党小组,提升党员政治素养;三是以课程领航,锻造内力,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四是先锋领航,充分发挥爱群党支部的辐射示范作用、特色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