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荔枝别名“离枝”,最早记载于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被称为南国四大果品,一直广受人们喜爱。近来,网上有不少流传甚广的文章称,很多孩子吃荔枝会得“荔枝病”,最好避免食用。这是真的吗?“荔枝病”是怎么回事?
荔枝的营养特色
鲜荔枝果肉呈半透明凝脂状,口感香甜多汁,富含碳水化合物、钾、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荔枝能量高,蛋白质、脂肪和膳食纤维的含量较低,维生素的种类全面且含量较高,微量元素种类齐全。中医认为,荔枝味甘、酸,性温,入心、脾、肝经。
空腹大量进食荔枝
才可能引发“荔枝病”
所谓“荔枝病”,是指在空腹大量进食鲜荔枝后出现不适症状,轻者出现头晕、出汗、面色苍白、乏力、心慌、口渴、饥饿感等症状,重者可能会出现四肢厥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甚至抽搐和突然昏迷等。
“荔枝病”的病因并非一些言论中宣称的“荔枝含有毒素”,而是空腹大量进食荔枝后引起的低血糖。对此,很多人无法理解:荔枝那么甜,明明是高糖食物,怎么反而会诱发低血糖呢?
这是因为,荔枝中的糖大部分是果糖,而果糖需要被肝脏中的转化酶转化为葡萄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空腹时血糖较低,大量食用荔枝后,进入人体的大量果糖会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大量胰岛素,而果糖还来不及被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导致血糖降低。
也有学者认为,荔枝含有支链氨基酸次甘氨酸(又称降血糖素 A)和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MCPG),会干扰肝糖原分解(糖异生)和脂肪酸氧化,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会加剧空腹时的低血糖。儿童的肝糖原存储量不足,且调节能力较弱,在空腹食用大量荔枝后,更容易发生低血糖症。
三条建議,健康食荔枝
1.特殊人群慎食荔枝
糖尿病患者、反复发作低血糖者、营养不良患者等应少食荔枝。儿童身体调节能力较弱,食用荔枝时又少有节制意识,应慎食。
2.饭后吃、限量吃
不宜在空腹或饥饿状态下大量食用荔枝,最好在饭后半小时内食用,一般成人每日不超过300克。因进食荔枝而引起低血糖症状者,可适量补充糖水,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就医。
3.挑选成熟、新鲜的荔枝
看果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