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直觉思维概论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car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认为,对中国古典直觉思维应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考察。在形式上,中国古典直觉思维表现为一种直接性思维,即思维主体对于对象的直接把握。这种直接把握具有突发性、超逻辑性和超语言性。在内容上,中国古典直觉思维主要是一种整体性思维。其一,思维主体本身作为整体而进入思维过程,即思维主体以全部身心,调动知、情、意等一切内在方面来把握对象;其二,思维主体与思维对象作为整体而进入思维过程,常常表现为一种天人合一、物我合一、内外合一的整体性境界。
其他文献
<正> 坚巴蒂斯塔·维柯(Giambattista Vico,1668—1744)是18世纪意大利的历史哲学家。维柯在西方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是在他死后逐步得到确认的。 在意大利,尽管维柯一直被视为这个国家最伟大、最富有独创精神的哲学家,但直到20世纪其思想才得到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В·克罗齐和F·尼科里尼(Nicolin)编辑了8卷本《维柯全集》(Bari,1914—1941)克罗齐还写了《维柯的哲学》(Bari,1911)一书,迄今为止它仍是研究维柯的权威著作之一。克罗齐对维柯的许多看法
这些年来,“一次性”在新闻报道中的使用频率高起来了。请看以下数例:(1)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将一次性赔偿小蔡人民币17万元。(《上海法治报》2004年5月10日)(2)“一费制
<正> 我国学术史上有汉学与宋学之争,有经今文学与经古文学之争。对经今古文学之争,彰健已著有《经今古文学问题新论》一书,有所考论。现在谨对汉宋学派之争,试提出管见,以就正于各位先生。(一) 论程朱了解《论语》的方法讨论汉宋学派之争,应先从程朱对《论语》的了解开始。而这牵涉到他们了解《论语》的方法,而他们的方法正是与汉学等学派不同的。
(六)t奥特迦对于集体总是怀有一种深刻的疑惧。他认为个人与集体不同,越是个人的活动(如爱情、友谊)就越有理性,越是社会的(如习俗、政治)就越缺乏理性。前者是个人作为有理
2015年,人民法院在党的坚强领导、人大的有力监督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审判执行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国法院新收案件
儒学作为先秦显学,奠基于孔子。孔子以仁学为主要构架,提出了人道源则与理性原则,二者具体展开于天人、义利、群已之辩以及理想人格等学说之中。从总体上看,在孔子那里,儒学
摘要 新中国的海防战略指导思想,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以建设一支海军与岛屿守备相结合,保卫海岸线和领海为主的近岸积极防御战略指导思想;改革开放新时期是以提高海军质量建设和现代综合作战能力为主、突出国家主权的近海积极防御战略指导思想;新世纪新阶段是以信息化的现代海军为骨干、捍卫海洋权益为主要任务,增大战略纵深的近海积极防御战略指导思想。  关键词 新中国 海防 战略指导思想  
本文认为,中西文化的沟通和融合,是两种文化间互动的体用关系的建构过程。体用关系有“原始典范”与“引申典范”之区别:前者是“用”依靠“体”、“体”创造“用”;后者是体
<正> 一熊十力、冯友兰、金岳霖、贺麟哲学是“后五四时期”(30—40年代)中国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成就。熊冯金贺哲学出现的文化背景是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特别是五四时期,在激烈的文化冲突中产生的以现代批评传统和以传统批评现代的双向互流的文化思想运动。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通过对中外文化精髓的深层反省,他们摆脱了情绪化的对峙,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新的综合”,即在吸收融化、超越扬弃中外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重建民
<正> 一、导言康有为崇拜西方的科学发明、议会政治和异教信仰,这激发了他对传统中国文化的无情抨击和对中国及世界未来的独特构想。自他的《大同书》于1935年问世以来,关于康有为的乌托邦思想的文献便大量涌现。为显示康的乌托邦思想在中国政治学和世界乌托邦文献中的独特地位,本文拟将康的《大同书》与柏拉图的《国家篇》作一番对比研究。其目的在于,第一,比较两书的哲学基本内核及其由此引生的一系列可比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