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岁藏,力尽今夕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_f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守岁》 宋 · 苏轼
  不知为何,很喜欢苏东坡的这首五言古诗,诗意明白易懂,且妙用比喻,将快要辞别的年岁,精妙地比作了游向幽壑的长蛇。此时此刻的我眼中,仿佛一条金鳞大蛇,无情地吞噬了旧年那令我们熟知的一切,呼啸着匍匐而过,什么都没有留下。
  春节的脚步离我们近了,又远了,新春的气息,浓了,又淡了。远去的,是肖复兴笔下曾经浓烈的年味,淡去的,是人们对春节那种厚实的憧憬。
  戊戌狗年的春节,与前几年的春节相比,毫无特色,空气中还是那种淡泊的新春气息,甚至比往日的更淡了,好似一个不知姓名的人,不停地在这新年的大桶里不停地灌着自来水,看似越来越淡,但始终也不会消失不见。
  新年到了,相距千里的人儿乘着飞机,高铁,相继赶回千里之外,魂牵梦绕的家乡,和家人聚一聚,吃上一顿一年一次团圆饭,看上一次画风千年不变的春晚,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年都会在漂泊在故乡之外的游子们身上发生一次。一些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回家团聚的,一个人守着饭桌,电视,自娱自乐的在手机上抢抢红包,看上去过得也挺自在。
  总听别人说年味淡,故乡远。改变,离心很远,却离行动很近。
  心急总是吃不了热豆腐,热心而不失冷静地去工作,去学习,只要倾注了自己的热血,再冷心的种子也会发芽,当遇到磨难,不是低头,而是问自己:“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想当春天真正到来的时候,她一定不会亏待勤劳的人。
  不要再抱怨你安慰淡了,新年本该属于心怀大志,满怀热枕的人。
  后记:未来有几个名字;对软弱的人来说,未来叫做不可能;对游离不定的人来说,未来叫做未知;對于深思熟虑且有勇气的人来说,未来叫作理想。
其他文献
遇见,是幸,相依,是缘。迢迢银汉,昭昭赤心,在光阴中轻舞的,是我和我的倔强。有一次遇见,山遥水阔,跨越了斗转星移,梦外不见你音讯;有一缕牵挂,青梅煮酒,西窗剪烛,眉间愁意不可抚。  我似在梦中与你相见。清雅高贵的白衣公子,着长衫,佩短剑。他自古代迢迢而来,带着一身风尘仆仆,带着被丛间芦荻浸染的露水,踏过万水千山,采集千年的风物,将它们与本草一同纳入心中。  我看见,他遇见了那个黑衣蹁跹的女子,他的
期刊
一  那年转身离去,水声远了河岸,村落是否依然?千里万里我怅然回首。  村头古树下的青草叶上,挂着未凝干的露水,摇摇欲坠。晨露弥漫中,有唱着歌谣的渔夫摇着渡船,淌过小河湾。  我枕着手臂躺在屋顶上,见繁星如旧,倏忽又想起,瓦下厅堂中,茶香袅袅,说书人响板一敲,描画的纸上长安。  长安,长安,终是成了执念。我踏过青石长桥,桥面像结了霜,鞋底冰凉,寒意陡生。款款而来的姑娘撑着一把油纸伞,擦肩而过的时候
期刊
“医和”与“医缓”都是春秋名医,是有史记载的最早的中医。1867年,清代刑部尚书谭廷襄亲自登门,给英国大夫德贞赠送“西来和缓”颂匾。  ——题记  要讲清楚协和医院与协和大院的历史,必须先要讲到三位早年来到中国的西方大夫,他们都是英国人,于19世纪30年代—20世纪20年代,接续了在中国创办医院及医学堂的事业。他们是:“伦敦教会·北京华人医院”创办者威廉·雒魏林(Williiam Lockhart
期刊
她喜欢大家叫她南。她生在南方,后来辗转于南、北两个城市之间。  南的名字其实叫林念。  南是个有趣的人。平面设计专业毕业后,她无法忍受创意总监的模糊说辞,辞掉了工作。最穷的时候,在二十四小时的便利店值夜班,每天都是啃面包。有一天,她突然高兴地说要请我吃饭。那是我们认识的第六年,她说她终于攒够了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紧接着,我听到了五年前最想知道的事。  我清楚记得五年前的那副情景。  “为什
期刊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2,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3”语不才4,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5,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6,袖金以私之7。即门者持刺入8,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
期刊
曾经,是无论如何都喜欢不起来中药的,因为太过苦涩,即便很久之后想起那种滋味,口腔中仿佛残存依然着一份苦涩。纵使有那些美丽的名字作为装点,也掩饰不住舌尖的辛涩滋味。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慢慢喜欢上了这些草木熬成的药,在苦涩中品尝到了一丝丝淡淡余香。本草多情,不读其心  你可能不曾见过它们的样子,但你一定听说过它们的名字。它们从远古赶赴而来,带着或温暖或孤独的名字:浮萍,当归,独活,将离,王不留行…
期刊
宗臣,字子相,嘉靖进士,为明代“后七子”之一,三十六岁即离世而去,但其操守与才名却广为人知。宗臣中举后先授职为刑部主事,后调任吏部考功主事,他不满奸臣当道、朝政昏聩,因染疾咳血请辞回乡,在扬州百花洲上筑室而居,读书赏景养病,悠闲惬意。闲适的生活没过多久,被朝廷贬抑的重臣李默重掌吏部,催促宗臣回京供职,宗臣避世是因为不满,并不是不想做官,有正直的长官他还是愿意回来继续参与政事的,他一番考虑之后回京,
期刊
初为人师  走在大街上,一样的马路,一样的行人,一样的街景熟悉得教我心惊。想那时,也是这么骑车去学校——是去上学,而今是去教书了。  学校门口,又一次被执勤的学生堵住问,“你是哪个班的?”我无奈而又懊丧,低下了眼睛道,“我是老师。”  “我是老师”?我是老师么?!自从爸爸去世后,我自己也一败涂地,似乎不想着再站起来。深夜睡不着总还在想,既然生命短暂,人生在世,就更应该做些什么,为自己,也为别人。命
期刊
有些时候,情感与理性之间充斥着激烈的矛盾与冲突,逼迫着人们做出选择。许多人不知道“鱼”和“熊掌”到底应该摒弃哪一个,最终酿成大祸。  其实,情感与理性并不如此势不两立。只要我们能克制情感,不让其泛滥成灾,理性地思考,权衡利弊,做出合理的取舍,这样情感与理性就能握手言好,冲突也就灰飞烟灭。  为了情感与理性友好往来,我们就要划分好情感与理性的界线,不能让二者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后唐主庄宗,喜爱
期刊
书柜里有一张《天唱》,二十多年前,先生特意为我买来。  那时,我刚刚结束一段刻骨铭心的西藏之旅,脸上黝深的高原红还未褪去,凹陷的双颊如瘦石般嶙峋着。  然而,“眼睛很亮”。  这是先生的话。在机场见到第一眼时,他脱口而出:“惨不忍睹。”回家路上,望着兴奋不已的我,又说:“眼睛很亮。”几天后,面对祥林嫂般喋喋不休、没日没夜说西藏的我,先生说了第三句话:“魂掉了。”  这极简地勾勒一个旅人从形到神到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