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来源 :南北桥·教学探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mao_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明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前进方向,我们必须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更新观念,不断探索,努力搞好教学的每个环节,让学生“喜欢数学”和“会做数学”,“会用数学”,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下面就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如何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根据教材设计意图确定教学方法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选择对本节课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前,要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并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6的乘法口诀》教材中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其设计意图是要让学生完全自主地探索6的乘法口诀,体现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所以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根据学生所掌握的原有1-5的口诀这一知识状况,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
  
  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我们要明白每一环节中教学设计的目的,在目标的指引下理性地进行教学,从而达到一节课的总目标。如:教学《6的乘法口诀》,第一个环节复习1-5的乘法口诀,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既复习旧知识,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白本节课的知识目标。第二个环节,动手拼图形、填表、编口诀,采用多种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对6的乘法口诀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第三个环节实践应用,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多种数学能力。
  
  三、联系生活进行各环节教学
  
  数学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程突出强调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力求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与“生活问题数学化”达到有机统一。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他们生活中所需的数学,并让他们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内容的呈现应该是现实的、生活化的,尤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应多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
  如:教学《6的乘法口诀》,从主题图——水中的鱼这一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包含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在掌握口诀之后,寻找生活中的事物哪些可以用6的乘法口诀来解决,让学生在学习中初步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让学生结合课堂上的分组情况(每组6人),计算3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全班有多少人?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需要,促进了学生主动学数学。
  
  四、让学生经历新知呈现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数学内容放在真实有趣的情境里,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生的过程。
  如:在“乘法的初步认识”新授课中,为了让学生真实体会“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计算规律,在课始我让学生用小棒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四人小组摆同样的图形),并用加法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全班摆出了32个三角形,我让他们列式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学生埋头写了几个3相加就感到太烦琐,不愿写了,这时我很快算出了得数。问:你们想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吗?当学生产生了迫切的学习愿望后,我趁势告诉学生,是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来计算的。接着,在原来的板书旁边写出乘法算式:
  2个3相加 3+3=63×2=6
  8个7相加 7+7+7+7+7+7+7+7=56 7×8=56
  32个3相加 3+3+3+… +3=96 32×3=96
  通过以上的设计,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尤其是“32个3相加是多少”,学生在经历了连加计算的烦琐后,接着看到了老师用乘法计算的简便和快捷,体会到了乘法运算的优越性,感悟了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呈现过程,了解新知产生的由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引导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创造性,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的,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如:教学《6的乘法口诀》,把学生分成6人小组,让小组的每名学生用6个三角形拼一条小鱼,根据拼成的图形,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再根据图形、表格,结合编1-5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独立编出6的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了获取6的乘法口诀的全过程,把学数学变成找数学。
  新课程改革的路途是漫长而艰巨的,我将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实践和探索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教学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其他文献
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创新性培养人才的模式。在旧的教学观念上,缺乏尊重、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民主环境个体的“另类”思维往往遭到歧视,致使学生不敢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自己的“独到见解”,学生之间没有激烈的“讨论”和“交锋”,师生之间缺乏真诚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在教学评价上,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为核心,着重考查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的记忆和重现情况,注重答案的统一化和
期刊
物理学科是一门与生产、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自然学科。学生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与获取,一方面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简单问题,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并从中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与欢欣。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实验是学好物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一堂好的实验教学课还有
期刊
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的学习是主体在自己的头脑里建立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活动及其经验内化的过程。这种内化的过程,或者是以同化的形式把客体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或者是以顺应的形式改造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完成这样的过程,完全是自主行为,而且只有通过主体积极主动的智力参与才能实现。所以,学生自主参与是建构有效课堂的基本前提。那么数学课堂如何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呢?    
期刊
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其课堂可以表现为:    一、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而探究活动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就像艺术家,创造出杰出的艺术作品,使课堂这一大舞台充满吸引力。在教学活动中,要真正掌握好这门艺术,不仅要求学生从全局上把握知识体系,而且要从全局上把握好科学思维体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更重要的就是开创趣味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那么,怎样开创趣味课堂,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第一步,激趣。  1.新而生趣。思维是从惊奇开始的方法:
期刊
“天衣无缝”,“滴水不漏”,难容错误的传统课堂,让我们只能仰视,感受更多的是无奈。学生知识水平不同,生活背景不同,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十分正常的。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布鲁纳曾说过:“学生的错误是有价值的。” 错误是学生探究的标志,也是一种学习经验。 一般来说,只要学生经过思考,其错误中总会包含某种合理的成分,有的甚至隐藏着一种超常,一种独特,反射出智慧的光芒。以人发展为本的数学教学,要求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的主力,是时代前进的动力。而实践基于理论之上,用创新的思想,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发现过程中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已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本文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浅谈教师如何在课堂中运用创新思路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把学生引导到参与学习的实践中去。    一、用学生的心
期刊
情感过滤说认为,有了大量适合的输入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到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转化成语言的“吸收”。即积极情感对语言输入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强调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呢?    一、游戏激“趣”,激发情感    心理学研
期刊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指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动态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不断创新课堂的一种教学流程。那么如何建构生成式课堂呢?    一、全面柔性预设,为课堂生成敲响前奏    首先,准确把握教材。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苏教版教材素以人文性浓厚见长,而教师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文底蕴,没有对教材深层次的挖掘
期刊
在课内外,有不少孩子暴露出情绪方面的问题,经常表现为易怒,易消沉,孤僻等。通过对孩子们的反复观察,发现他们表现出的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着正常的交往及学习生活。作为教师,就应及时发现并处理孩子们情绪背后的苦恼,打开他们的心结,并进一步引导他们控制冲动,安慰自己,增强他们对压力的正确反应和恢复正常情绪状态的能力。    一 、做孩子心声的倾听者    研究表明,描述情绪对神经系统的紧张状态有松弛作用。当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