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情——英语学习的“催化剂”

来源 :南北桥·教学探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n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过滤说认为,有了大量适合的输入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到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转化成语言的“吸收”。即积极情感对语言输入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强调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呢?
  
  一、游戏激“趣”,激发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天性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新鲜事物易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设计游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起到“以趣激情,寓教于乐”的作用。
  1.“猜”的游戏。小学生好奇心强,巧用Guessing game往往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ball这个单词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然后问:“What am I drawing now?”学生的回答是各种各样的:“An apple, An orange? A head……”最后引出ball这个单词,通过Guessing game,学生很好地复习了已学的知识,还对新学知识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2.“做”的游戏。小学生天性好动,让学生老老实实地坐在座位上听讲,会使他们感到厌烦,教学效果也肯定不佳。如果能根据内容的需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让学生活动的游戏,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完left和right这两个词后,为了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这两个词,我设计了Listen and dance 这个游戏,让学生在听音乐、学跳兔子舞的过程中愉快地掌握了这两个词。
  3.“画”的游戏。儿童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也渴望通过自己的画笔画出自己的所学所想。小学英语教材中也有很多适合学生画的内容,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把握它们。如:在教学完26个字母后,我安排了“连线成图”的游戏,不仅让学生巩固了字母表,而且所连成的可爱的小猫、大象等图形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另外,颜色类单词、图形类单词、国名(可画国旗)、公共标志类单词的教学都可以让学生动手画画,涂涂,相信在学生动手涂画的过程中会大有收获。
  
  二、歌诀助“学”,陶冶情感
  
  英语单词记忆使某些学生感到头疼。如何赋予枯燥的内容以鲜活的生命力呢?本人认为恰当地利用歌诀帮助学习非常有效。
  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A第二单元Ben,s birthday这一课时,学生除了须掌握十二月份单词之外,还须掌握第1-31的序数词,方可正确表达日期,词汇量之多令学生生畏。而序数词比较特殊的基本是第1-12,为了帮助学生既快又准确地记住这些序数词,我利用以下歌诀帮助学生记忆,效果较好。如第1-12序数词巧记歌诀:一、二、三要死记(first, second, third),五和十二变ve (fifth, twelfth),八加h九去e(eighth, ninth),其他都加th(fourth, sixth, seventh, tenth, eleventh)。学生很有兴趣地诵读着这首歌诀,不觉得记这些单词是件苦差事了,自然也就乐意学了。
  
  三、以“情”促“学”,熏陶情感
  
  教师和学生走进课堂就要产生人际间的联系,实际上,教师只有在这种人际间联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自己的教育意图。课堂上的人际关系与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尽管有很多差异,但是,毋庸质疑的是:无论是课堂上的人际关系,还是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都是要渗入情感因素的。活跃的课堂互动可以有效地培育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情感。我曾被一篇题为《给孩子一个人性化的课堂》的文章所感动。文中的教师John因学生情绪低落将教学计划临时做了调整,为了能让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学习,他竟允许学生问他私人问题。回想我们平时的教学,我们是否也及时注意到每一个学生上课时的情绪变化呢?当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时,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能做到像John一样吗?
  教师的情感熏陶可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师既要庄重严肃,又要和蔼可亲,温情脉脉,平易近人,把微笑带进课堂,多给学生以理解,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他们的一些过失。特别是对那些比较害羞、胆小的学生,应注意观察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点滴变化,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不吝惜鼓励性的语言,多给学生以鼓励和赞美,让学生既尊重你,又愿意接近你,从而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这就是“亲其师而信其道”所阐明的道理。
  总之,积极情感是英语学习的“催化剂”,它能捕捉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使学生学而忘我,乐此不疲。注重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并发挥其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这是深化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其他文献
班级管理工作是锤炼学生的熔炉,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基地,是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首先,班级的管理工作会促进班干部积极、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促进他们动脑想办法,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其自主管理的能力。其次,班级工作又使他们不可避免地走上讲台,讲观点、谈看法,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克服了胆怯、害羞的心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儿童研究所对我国杰出青少年的调查中发现,其中89.19%的人童年时期当过班
期刊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学生进入知识宝库的一把钥匙。怎样使低年级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利用丰富的生活资源,愉快地、轻松地识字?下面就我个人在教学之余,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的体会,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在家庭中,开展“家庭生活”识字    家庭生活是学校生活的基础,孩子的大部分时间在家中度过,家庭环境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家中,看电视是孩子的一种娱乐,我们利用孩子这一嗜好,让孩子在观看电视时,看
期刊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儿童眼中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儿童心中的梦想是神奇诱人的。参加游戏活动,他们会娓娓动听地讲给别人听;看见美丽的景色,他们会情不自禁地用稚嫩的线条、色彩画出五彩斑斓的画,可见,作画和语言成了儿童传达内心世界的直接途径。虽然两种形式不同,却
期刊
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创新性培养人才的模式。在旧的教学观念上,缺乏尊重、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民主环境个体的“另类”思维往往遭到歧视,致使学生不敢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自己的“独到见解”,学生之间没有激烈的“讨论”和“交锋”,师生之间缺乏真诚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在教学评价上,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为核心,着重考查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的记忆和重现情况,注重答案的统一化和
期刊
物理学科是一门与生产、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自然学科。学生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与获取,一方面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简单问题,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并从中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与欢欣。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实验是学好物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一堂好的实验教学课还有
期刊
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的学习是主体在自己的头脑里建立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活动及其经验内化的过程。这种内化的过程,或者是以同化的形式把客体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或者是以顺应的形式改造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完成这样的过程,完全是自主行为,而且只有通过主体积极主动的智力参与才能实现。所以,学生自主参与是建构有效课堂的基本前提。那么数学课堂如何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呢?    
期刊
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其课堂可以表现为:    一、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而探究活动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就像艺术家,创造出杰出的艺术作品,使课堂这一大舞台充满吸引力。在教学活动中,要真正掌握好这门艺术,不仅要求学生从全局上把握知识体系,而且要从全局上把握好科学思维体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更重要的就是开创趣味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那么,怎样开创趣味课堂,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第一步,激趣。  1.新而生趣。思维是从惊奇开始的方法:
期刊
“天衣无缝”,“滴水不漏”,难容错误的传统课堂,让我们只能仰视,感受更多的是无奈。学生知识水平不同,生活背景不同,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十分正常的。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布鲁纳曾说过:“学生的错误是有价值的。” 错误是学生探究的标志,也是一种学习经验。 一般来说,只要学生经过思考,其错误中总会包含某种合理的成分,有的甚至隐藏着一种超常,一种独特,反射出智慧的光芒。以人发展为本的数学教学,要求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的主力,是时代前进的动力。而实践基于理论之上,用创新的思想,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发现过程中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已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本文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浅谈教师如何在课堂中运用创新思路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把学生引导到参与学习的实践中去。    一、用学生的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