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区深覆盖区第四系岩相特征分析方法研究

来源 :地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研究天津地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岩相特征至关重要。以往的工作中对第四系钻孔资料运用了多种方法进行研究,获得了大量的经验和结论。本文在收集这些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天津地区第四系岩相划分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沉积构造 地质环境变化 岩相划分
  [中图分类号] P6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8-56-2
  本文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及前人研究成果[1-5],深入探讨天津第四系地质环境研究中岩相在沉积学、微体生物学、测井地质学,以及地球化学上的特征。
  1沉积学方法
  分为沉积构造与粒度分析法。
  1.1沉积构造
  沉积构造是沉积岩的重要特征,原生沉积构造及其组合序列是判断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天津地区第四系研究中确定了下述几种重要的沉积构造。
  1.1.1洪泛盆地边部韵律沉积
  “千层餅”沉积构造,是由薄层砂、粘土互层组成,砂呈灰白色,粘土为黄褐色,或浅红棕色。沉积物为雨季、旱季或丰水年、枯水年交替沉积的产物,其相应古地貌部位应为河流越岸的泛滥盆地或扇间洼地边部。这种环境的粘砂互层也包括粘砂互层的比例较悬殊互层现象,沉积位置可能更靠近洪泛盆地中心。
  1.1.2洪泛盆地、湖泊、洼地韵律沉积
  块状结构的厚层粘土主要是以悬移泥质为主的沉积物组成,其反应的沉积环境基本为静水环境;大段的粘性土层出现时说明沉积位置为洪泛盆地中部,远离了河流泛滥的影响。湖泊相沉积可根据土层中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划分为富营养湖、贫营养湖和中等营养湖。
  1.1.3海侵层潮滩沉积
  滨海平原地层中往往发育有砂质带、砂泥混合带、泥质带三大类为主的海侵层,这些沉积物的沉积环境可分别归入潮下带、潮间带、潮上带三种类型,是完整的潮滩沉积序列,反映了岸边海水由浅到深、再由深变浅的过程。可通过分析岩性组合判断潮滩沉积环境,例如河北黄骅地区钻孔,全新统没有出现潮下带的砂质沉积,直接出现了潮间带、潮上带的砂泥混合带和泥质带,表明这里水深相对较浅。对比天津塘沽地区,这样的情况则少见。在全新世海侵层中可见到河道充填沉积物,与潮上带环境同期异相。
  1.2粒度分析
  粒度分析主要是确定沉积物样品中滚动、跳跃、悬移三大类物质的含量。从现有工作积累看,实验室粒度分析主要用于较均值的沉积颗粒。对于具沉积构造的砂层,肉眼观察即可确定沉积亚相,如具有明显交错层理的砂层,可确定为河流心滩沉积。
  2微体生物学方法
  微体古生物化石包括有孔虫、海陆地介形虫等化石,在研究第四纪环境方面具有很好的指向性。
  天津第四系深覆盖区介形类动物群反映的水深與矿化度环境皆不同于山间永久性湖泊的极静水环境,而是近静水、缓流水的沉积环境,与边滩及河湾的沉积环境一致。
  微体古生物研究的另一重要作用是确定海侵层。如天津—塘沽之间的军粮城钻孔海相微体古生物主要集中出现在约60m以上地层中(见图1),从中可大致判断出第一、二、三海相层的大致分布区间位置。
  3测井地质学方法
  在测井曲线表现上,因为砂层和粘土层岩性不同,在曲线中的特征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所示:柱形表示粒度稳定,分层为突变接触;钟形表示粒度由粗到细,是水进的结果,顶部渐变底部突变接触;漏斗形表示粒度由细到粗,是水退的结果,底部渐变接触,顶部突变接触;在曲线中,如果曲线是光滑的,说明沉积物是比较稳定的,可能是单层的岩性特征,也可能是岩性渐变所成;而规则锯齿状的曲线则表明是砂粘土层互层的结果,这些都同一定沉积环境形成的沉积物相联系,可作为划定岩性的标志之一,并且能够从整体曲线的特征断定其粒序是否为正粒序。
  4地球化学过程分析
  在天津地区晚新生代研究中,沉积物颜色能够很好的反应岩相变化。自上新世至第四纪天津地区地层呈棕红、褐、黄褐、灰色调的变化规律;天津地区实际的第四纪工作中,这一色调变化赋予更多的内容,有些研究将沉积物色调变化分别作为各时期地层的特点。
  4.1富铝化过程与棕红色粘土层
  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铝、铁、锰氧化物在土体中残留或富集,土层易形成棕红色。薄层近棕红色的粘土层是极浅水水位波动间歇氧化所致,为洪泛盆地和洼地边部沉积特征。天津地区约三分之一钻孔中的前第四纪松散土层均出现棕红色粘土,显示有较长时期浅水、氧化的背景。第四纪杨柳青组地层中浅棕红色粘土层厚度一般小于5m,这就表明上新世的氧化时间较长,进入第四纪近似的状况就较短且不是普遍现象。这为我们划分M/G 界线提供了线索。
  4.2钙化过程与淀积层
  在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下,土体中易形成上部棕红色粘土层,中下部形成钙积层的沉积组合,这种沉积组合在横向上是统一出现的,可以作为地层划分的标志层。例如天津陈官屯地区钻孔,晚更新世第三海侵层之下两次出现了厚1m棕红色的粘土层与下伏钙质结核淀积层。
  4.3潜育化过程与灰绿色、蓝灰色粘土层
  在整个土体或土体下部,因长期被水浸泡,几乎完全处于闭气状态,有机质分解产生较多还原性物质,将高价铁、锰转化为低价,形成灰绿色、蓝灰色粘土层。这种土层在天津地区的中更新统佟楼组中下部出现频率较大。
  4.4潴育化过程
  在直接受到地下水浸润的土层中,由于地下水位季节性升降,土层干湿交替,使铁、锰化合物移动或局部富集,形成明显具锈纹、锈斑、含铁、锰结核的土层,称潴育层。根据对天津地区众多浅钻资料的整理研究,多数钻孔20m左右深度之下,锈斑明显增多,推测这种现象可能与更新世的末次冰期气候状况有关。据此为我们划分天津地区的全新世与更新世的界限提供了线索。
  参考文献
  [1]天津市地质矿产局.天津市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140.
  [2]吴标云、李从先,长江三角洲第四纪地质,海洋出版社,1987,37-81,127-149.
  [3]李世瑜,古代渤海湾西部海岸遗迹及地下文物的初步调查研究,天津史地知识,1987,55-70.
  [4]李元芳,海河河口地区全新世环境及其地层,地理学报,1989,3.
  [5]王宏,渤海湾牡蛎礁与新构造活动:几个基本问题的讨论,新构造与环境(卢演俦,高维明,陈国星,陈杰主编),地震出版社,2001,171-184.
  [6]洪有密.1993.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1~270.
  [7]沃克,沉积相模式,地矿部地质情报研究所,1982,1-9,53-72.
其他文献
[摘要]沱沱河雀莫错铅锌矿区是西部找矿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发现多处具有找矿潜力的热液矿床。由于恶劣的工作环境、复杂的地质构造等因素影响,严重制约了对矿床成因的认识和控矿因素的研究,目前找矿工作遇到了瓶颈。在前人对沱沱河地区研究成果及自己在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构造成矿学理论,结合矿床地质资料,从构造、岩浆、地层等控矿因素分析入手,利用遥感构造解译,对铅锌矿进行控矿构造研究。
期刊
[摘要]造山带成矿作用研究是当代国内外成矿学的研究前沿和热点。青海省东昆仑造山带规模巨大,成矿作用显著,引起国内外地质学家广泛关注,已开展大量基础地质研究和成矿作用研究工作。而以往研究更多关注的是东昆仑东段,对于东昆仑西段,由于自然条件和工作程度的制约,对区内构造环境和成矿作用还缺乏系统的认识。东昆仑西段,尤其是野马泉地区成矿条件优越,大中型矿床密集分布,已发现的矿床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晚古生代-
期刊
[摘要]通过近年来在青海省格尔木市昆仑河地区进行地质矿产调查,对小南川一带侵入岩进行了系统研究,该套侵入岩对区内钨锡矿种成矿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经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认为该区侵入岩时代为晚三叠世,形成于后碰撞花岗岩时期构造背景之下,是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所形成的产物。  [关键词]侵入岩 晚三叠世 特征  [中图分类号] P6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
期刊
[摘要]通过对矿区所处的区域地质背景、等多方面分析,阐述矿区地质特征及矿体特征,为以后在该区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石英岩 地质特征 矿体特征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8-46-1  1区域地质背景  本区在区域上位于南祁连褶皱带,柴达木—仓吉哈达隆起东端。对应的成矿带为东居洪图—石乃亥加里东期(钨、锡、铋、金、铜、铅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矿产资源需求不断提升和矿产开采技术日益成熟的情况下,进行铜镍矿床找矿方法以及地质特征的研究分析,逐渐成为铜、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研究和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新疆哈密市黄山铜镍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及矿体地质特征分析,并探讨了该区的铜镍矿床成因及找矿思路,以期为矿区资源开采提供参考和依据,促进矿区资源的生产开采与发展。  [关键词]新疆哈密 黄山 铜镍矿 成因 找矿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北祁连造山带因其具有特殊的地质构造意义而受到国内外地质学家的关注,其中熬油沟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和构造环境是目前北祁连造山带研究的重点,也是目前存在较大争议的所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笔者通过研究分析近年来关于熬油沟蛇绿岩的科学研究结果,结合北祁连地区地质背景、巖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年代学的分析,将北祁连熬油沟蛇绿岩形成时代厘定为早古生代早奥陶世,为Rodinia大陆裂解后在早奥陶世期间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阳山县区内已知温泉点概况,并进行地质特征研究,总结该地区控热构造以及地热分布规律,为下一步该地区地热调查工作起到指示作用。  [关键词]温泉点 断裂构造 岩浆活动 控热构造  [中图分类号] P31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8-60-2  0前言  广东是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出露温泉点最多的省份之一[1]。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发现温度≥30
期刊
[摘要]本文概述了西涝口矿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区地质特征,研究了地层、断裂、裂隙构造等方面的控矿条件,总结了找矿标志,指出了该区的找矿方向。  [关键词]控矿因素 找矿方向 西涝口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8-42-2  西涝口矿区位于山东省乳山市崖子镇北西约8km的西凤凰崖一带,地理坐标:东经:121°10′00″—121°1
期刊
[摘要]阳山县七星桥铁多金属矿区位于桂湘赣粤褶皱带与桂粤隆起交界地带,连阳岩体的东南缘接触带,属热液交代充填类型铁矿。通过研究、剖析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旨在寻找隐伏矿体,扩大找矿前景。  [关键词]铁矿 热液交代充填 控矿因素 找矿前景  [中图分类号] P61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8-61-2  1区域地质概况  七星桥矿区区域构造上隶属华南褶
期刊
[摘要]矿区处于北东向武夷断裂成矿带之南西部,区内构造不发育,钼矿化的强弱主要是受北北西-南北向组和北东向组裂隙构造控制。矿石以原生硫化钼矿石为主,兼极少量混合钼矿石。原生硫化钼矿石呈细网脉状、稀疏结晶浸染状、稀疏粗晶浸染状。根据钼矿床地质特征,初步认为该矿床属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充填型矿床,成矿与花岗岩侵入有关。  [关键词]钼矿床 矿床类型 高-中温热液充填型  [中图分类号] P611 [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