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食育课程环境创设方法探微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peng4610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食育”是几年来新兴的幼儿教育理念,即以食物为教育媒介,在提升幼儿身体健康程度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与素养。基于此,文章以幼儿园食育课程开展重要性开篇,重点分析了其环境创设方法,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效参考与帮助,从而推动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发展。
  关键词:食育课程;幼儿园;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22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7-0127-02
  幼儿时期是促进个体身体、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其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基础阶段,幼儿教育通常应具备多样性、全面性、趣味性等。基于此,可通过加入一定的食育课程,强化对幼儿饮食习惯、卫生安全习惯等的培养。这需要教育工作者提升对幼儿食育课程的重视,进行相应的环境创建、优化与完善。
  一、幼儿园食育课程开展的重要性
  食育最早是由日本养生学家石塚左玄提出,即以食物为教育基础,展开对幼儿认知行为、情感认知、审美思维等方面的潜在型培养与教育。而我国儿童营养平衡状况与饮食行为普遍存有一定不足,无法有效推动幼儿良好成长与发育。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众对生活水平与膳食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这将进一步改善幼儿的膳食水平,提升其平衡度、科学性等,有效规避幼儿不良饮食习惯、能量摄取不均或过剩等问题,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
  而幼儿园食育课程开展的重要性,主要包括:其一,开展科学合理的食育课程,可以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规范饮食行为。相关研究表明,幼儿食用自己喜欢的食物时,大脑皮层中枢神经会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同时对这种兴奋状态进行一定的记忆,这样一来当幼儿长大后,重新吃到这种食物时可以持续一种兴奋状态,从而获得更为良好的精神状态与行动力。因此,应创设科学的幼儿食育课程环境,帮助幼儿调节膳食结构、饮食行为与习惯,纠正营养不均衡或过度摄取热量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其二,通常情況下,学前阶段是幼儿形成食物喜好与饮食习惯的重要时期,当儿童超过七岁时再开展食育课程,就很难获得相应效果。同时,幼儿在早期养成的不良饮食习惯,会形成隐形的“慢性病症”,或营养不良造成免疫力低下,或营养长期过剩导致出现肥胖症等。相关研究表明,我国近几年大众医疗消费主体渐渐从急性传染病向慢性病转变,大部分是由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实际上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有效降低约65%的慢性病发病率。因此,在幼儿园开展有效、科学的食育课程,是保证幼儿未来健康、长远发展的重要辅助措施之一。
  二、幼儿园食育课程环境创设方法
  (一)幼儿园食育课程创设目标
  食育并不仅仅是指由幼儿园来承担膳食的供应与营养规划,还应通过食育课程来让幼儿全方位理解与掌握食物的趣味、知识、操作、礼仪等,从而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提升其综合素养。
  第一,食物的趣味是调动幼儿主动参与食育课程的积极性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对应食育课程中的“情感”目标。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食育课程来提高幼儿对食物的喜爱度,提升幼儿对不同颜色、形状、味道、口感的食物的接受度,从而培养学生对健康食物的积极情感,并懂得爱惜、尊重食物。可以说,食育课程并不仅仅是为了向幼儿传授相应的食物知识,也不是通过对食物进行处理、制作,使得幼儿更加喜爱,而是让幼儿通过食育课程获得身心愉悦、和谐的体验,从根本上接纳、认识健康的食物,杜绝偏食、挑食等现象。
  第二,食物的知识就是指通过食育课程,让幼儿从简单地“吃”某一食物转变为“认识”某一食物,包括这种食物的外形、口味、习性、生长规律等,从而达成认知食物目标。因此,在食育课程构建过程中,应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开展相应内容的教学与活动,也可以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游戏内容结合,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更为直观、形象地掌握相应知识规律。
  第三,食物的操作就是指幼儿对食物的处理与食用范式,对应食育课程中重要的实际操作能力目标,即通过科学合理的食育课程,帮助幼儿懂得如何选择食物、简单处理食物、种植自己喜欢的食物等。其中,食物的选择就是指幼儿可以根据不同食物的特征进行辨别,并依据自身喜好与需求来进行食物选择;食物的简单处理则包括采摘食物、清洗食物、简单制作食物等;而种植食物则包括实际栽培、管理、收获等过程,这在锻炼幼儿使用工具的能力、提升其自理水平的同时,也让幼儿了解到了食物的来之不易。
  第四,实际上,我国古代就有“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的说法,因此应通过食育课程有效加深幼儿对食物的文化和礼仪的认知、了解,并将这种食物的文化和礼仪内化,落实在行动中。食物礼仪主要包括餐具使用、中式用餐礼仪、简单西式用餐礼仪等,通过学习,幼儿不仅可以了解中外优秀的饮食文化传统,规范用餐礼仪,还可以进一步提升自我修养与综合素质。
  (二)幼儿园食育课程环境创设内容
  1.整合食育课程创设资源
  幼儿园食育课程是由国外学者提出的理念,所以在食育课程环境创设上,应充分借鉴、吸收国外的优秀经验,并结合我国地方食物的不同特点进行细化调整,从而形成能满足我国幼儿成长所需的食育课程。一方面,国外对食育课程的重视较早,如日本2005年颁布的《食育基本法》,就是一项具有法律性质的强制食育监督办法,并将理念持续贯穿儿童校园学习时期,以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再比如,2006年由英国政府颁布的《健康学校计划》与创立的生活饮食教育联盟,都是以提升儿童饮食平衡性、健康度为目标,在传承英国饮食文化的同时,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推动儿童健康、长远的发展。而实际上我国的饮食文化非常悠久,虽然时至今日有所失传,但随着近几年大众对生活水平的要求逐步提升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饮食文化开始“重拾”与革新,对我国幼儿未来饮食健康与食育课程环境创设起到了良好的基石作用。
  另一方面,以我国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与优秀的国外经验为辅助,同时还应整合多方位的资源,打造更具现代化特性的食育课程环境。可以说,食育课程的开展与幼儿园的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幼儿家长、每一名幼儿都具有直接的联系,所有食育课程内的“成员”应通力协作。如,幼儿园应首先优化相应的食育课程配置,组建专业的膳食组、活动组、食育组、调度组等,共同为幼儿食育课程贡献力量;其次,应与家长就食育理念进行充分交流,及时进行相应问题的沟通与解决,切实推动食育课程的开展;再次,除日常食育课程内容,还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展相应的食育活动,如开辟有机小菜园、生活体验基地等,从而培养幼儿的膳食习惯。
其他文献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因大脑中的黑质出了问题而引发。
小学英语前置性作业是对预习作业的一种升格。教师基于对学情及教材的把握,设计前置性作业以引导学生在新课之前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其对英语展开自主阅读与理解,从中自主建构
目的研究生物衍生骨与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 MSCs)复合修复山羊胫骨缺损的血管化过程,了解其修复长段管状负重骨缺损的血管化情况. 方法制备生物衍生骨
目的 为解决难复性寰枢椎陈旧性脱位的外科治疗,探索手术入路措施。方法 采用经枕颈后外侧入路切除齿状突并一期行枕颈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椎陈旧性脱位5例。结果5例手术经过顺利
肠球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乳酸菌(LAB),同时也可寄居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内。肠球菌因其在健康促进方面的作用和食品工业中的技术优势等特性,它被广泛应用在发酵生产
初中数学教师在引导全体的初中生完成数学学习任务的时候,不能让自我的课程体系过于刻板、僵化、保守,而是应 该成为一个锐意进取、不断优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者,同时还能提供更
法官员额制改革催动着我国法院内设机构的优化调整,而基层法院审判团队建设作为配套措施具有显著作用。基层法院审判团队建设是构建以法官为核心,法官助理、书记员为辅助的新
以两种不同品牌的山西食醋为样品,通过对电子鼻测定数据的区间分析,确定样品处理方式,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传感器的选用进行优化并建立模板;用欧氏距离、相关性、马氏距离和
以Ni代Co粘结相的耐磨WC-Ni硬质合金涂层具有更优异的耐高温、抗腐蚀、防辐射等性能,有望在高温高压、高湿、腐蚀介质、放射环境工况下服役应用。但是,WC-Ni系硬质合金涂层作
针对山西霍宝干河煤矿煤与瓦斯突出严重,频繁发生安全事故,影响煤矿高产高效安全开采情况,建设了煤与瓦斯突出综合预警系统。该预警系统可以对矿井工作面的危险状态与发展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