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思维,从善问开始

来源 :启迪·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onizu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问与答,是数学课堂上常见的学习方式。若学生经常解决只由老师提出的模仿性、封闭性、确定性的问题,那只会成为亦步亦趋的思维“小跟班”。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学会提问是老师的责任。本文由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起点、拐点、热点、亮点处谈预设、反思、合作、主动四个方面的措施和作用,以期帮助学生启迪思维,学会数学地思考。
  [关键词]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数学思维
  问与答,是数学课堂上常见的学习方式。回顾课堂,或许老师更侧重于自己发问的权利,对于学生,只期待他们能圆满回答、顺利解决老师的问题即可。但长此以往,学生在解决此类模仿性、封闭性、确定性的问题中,只会成为亦步亦趋的思维“小跟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注重“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成为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并列的四项具体目标之一。
  其实,如果细细翻阅苏教版的教材,你会发现从一年级开始,教材在很多地方都有意识地设计了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练习。比如一年级(下册)教材中有一题:
  通过细致观察,理清已知信息,解决已有问题,进而模仿着进行基于数学思维的独立提问。若能坚持,对学生而言,这将是一个提问意识和能力不断生长的过程。作为老师,就要有意识、有责任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学会提问。期待在课堂这个预设与生成相互交织碰撞的时空里,灵感与顿悟的萌发,思维与能力的跳跃。
  一、精心预设促感悟,发现和提出问题之“起点”
  问起于思。在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之初,应给予提问方法上的指导与帮助。不妨结合学生实际预设一些精彩问题,使其能驻足思考,体悟问题间的联系,进而迈出提问的最初一步。
  [课例摘选]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学生动手操作:用边长4厘米和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铺摆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
  铺摆完后思考:为什么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能正好铺满,而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却不能?
  讨论明确后又思考:除了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外,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呢?
  展示所有情况后再思考:为什么边长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的正方形都能正好铺满整个长方形呢?这些数与30、20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呢?
  连续三问,环环相扣。每一问,都紧紧抓住活动设计的意图,使学生在操作、观察中不断以数学的思维进行思考。尝试铺摆后,“好奇”引发思考:为什么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不能正好铺满呢?明确“4厘米是20厘米的因数,但不是30厘米的因数;而5厘米既是20厘米的因数,又是30厘米的因数”后,“不满足”又促使大家思考:还有没有这样的正方形了?一一罗列后,“探究欲”再次引出思考:为什么这4种正方形都能铺满整个长方形呢?最终引出关键所在――公因数。
  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靠一点一滴的训练逐渐积累起来的,在有意识、充分预设的问题链中,引导甚至迫使学生在每一个环节中有所停留,有所思考,从而有所感悟和启发。同时,老师还可以充分暴露自己分析思考的角度,产生困惑的由来,使学生能贴着问题行走,在一次次历练中不断萌发问题意识,尝试提出问题,产生探究欲望。
  二、反思评价溯根源,发现和提出问题之“拐点”
  问,若千篇一律,则苍白乏味;问,若直击要点,则语出惊人。沉下心来反思回味、中肯评价,恰恰能展现别样风景。
  [课例摘选]因数和倍数
  师:给大家一个数,能试着找出它的因数吗?
  生齐答:能!
  师:这个数是30。请大家安静思考半分钟,然后自己独立写一写。
  指名交流。
  生1:1,30,5,6,3,10。
  师:找的是很准确,但是――
  生2(抢答):15,2。
  师:像你这样光告诉这个同学答案,其实对他一点帮助也没有,写漏了难道仅仅是因为粗心吗?
  教室里瞬间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在用心地思考。
  生3:啊,我知道了。生1在写30的因数时没有按一定的顺序,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就容易漏掉。
  生2:从小的数开始一组一组写,1,30,2,15,3,10,5,6。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应该要――
  生齐答:有顺序。
  师:对,要有序。(板书:有序)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课堂上表现比较活跃,对于同伴的回答总会未经思考就“信口开河”或人云亦云。尤其是当同伴回答出现错误时,往往会不假思索直接说出正确的结果。如上述片断中,对于生2的插嘴,生1心领神会:哦,我只是漏掉了两个因数。而在其他学生眼中,生2也仅仅是由于粗心的缘故。若只是这样,那学生仅在问题的边缘徘徊,而未能抓住问题本质――怎样才能既准确又全面地写出一个数的因数呢?对此,老师的“写漏了难道仅仅是因为粗心吗?”一句反问,促使学生沉下心来静静思考,追寻出错的原因,从而发现问题的根源,提出改进的措施。
  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结果,而忽视对思考过程的回顾与反思。“能对自己的智慧活动进行自觉地反省和有效地自我调节,是智慧成熟的标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与反思,透过表面,发现和提出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解题方法,真正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三、合作交流互补足,发现和提出问题之“热点”
  思维与思维之间的“加”就是碰撞,两人的思维碰撞,新思维就会像火花一样既多,又热烈。
  [课例摘选]认识年、月、日
  师:以2013年为例,你会计算2013年全年的天数吗?你能想出哪些不同的算法?先独立思考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小组交流:
  生1:我先算7个大月共有多少天,再算4个小月有多少天,再和2月的28天全部合起来,总共是365天。
  生2:我还可以这样算31×12-7。
  生1:这样算不就变成12个大月了!
  生2:我知道有4个小月和一个2月,多算了要减去的。瞧,不是有“-7”?
  生1:这样写不清楚,要先减去4个小月多算的4天,再减去2月多算的3天。
  生3:对,31×12-4-3这样写好。
  生4:那也可以先当成12个小月来算呀。
  生3:瞧瞧我的算式90+91+92+92=365(天)。
  生2:哪来的九十几呀?
  生3:哈哈,我是把一年分成四个季度来算的。
  用不同方法计算全年天数是认识年、月、日中的一个难点。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使每个人的思维都能相互交流、碰撞:使一些本来计算方法单一的学生感悟不同算法的妙处,也使那些考虑不够完善的学生慢慢缜密自己的思路。同时,生与生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使他们能畅所欲言,刨根问底。当一个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时,问题就成了连接不同思路的纽带,展示学生在不同数学知识方面的能力和偏好,同时使其数学思考力得到生长。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面对一个新问题时,由于问题本身的探索性和挑战性,适时安排合作学习无疑是明智之举。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学习组合中,学生之间的原有学习差距在你问我答,你思我辩中相互取长补短。同时,也要使生生之间的交流探讨成为学习过程中一种自发的需求。这时,老师可以更多参与到倾听的行列,细致聆听同学间的合作、分享、沟通甚至争执,关注学生真实的、丰富的思维过程,引导他们相互启迪,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实现方法的共享和优化,最终达成问题的解决。
  四、主动出击显智慧,发现和提出问题之“亮点”
  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成为学生自觉行为,这绝非一日之功。只有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和有意识的训练,才能使学生逐渐产生由内而外的需求,享受其中的“问之趣”。
  [课例摘选]认识百分数
  师:(板书:认识百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百分数。对百分数,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1:百分数是怎样读的?
  生2:怎样的数叫百分数?
  生3:百分数中有没有假分数的?
  生4: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
  生5:百分数是不是也是一种分数?
  ……
  师:汇总大家想对“百分数”的了解,我们确定今天研究的内容是:第一、怎样读写百分数?第二、什么是百分数?第三、百分数与一般的分数相比有什么不同?(板书上述三个研究问题)
  师:下面请大家打开书本,先自主学习,尝试解决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可用笔圈圈画画,等会儿再作讨论与交流……
  随着对自然数、分数、小数的学习和了解,学生对数的认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他们会把新学的数与已学的数进行比较,会探索数的读写方法,会了解这类数的用途等等。因而,在上述教学片断中,当老师为学生提供了这样思考、发现的舞台后,学生的问题是多么五彩纷呈。接着,以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作为课堂研究的主要内容,请学生自主尝试解决。这样的安排无疑更加点燃了他们探究的渴望,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学习的自信与动力。
  无独有偶,一次听三(上)“认识几分之一”一课即将结束时,老师询问:学完了今天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吗?话音刚落,一只只小手就高高举起了:
  “分数怎么加、减、乘、除?”
  “分数怎么列竖式?”
  “分数可以在什么地方使用?”
  “分数中为什么总是大的数在下面?”“分子和分母可不可以一样大?”
  “和哪一个大?”
  课堂在这一个个大大的问号中向课外延伸着,拓展着。
  很多数学家认为,数学的发展即是“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新的问题的提出……”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要给予学生细致观察、探索发现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能运用比较、分析、猜想、类推等方法,进行较为完整地思考和自我组织,并主动大胆表述,求得回应,进而提出新的讨论话题。这样的组织形式,可以说是提问的高境界。平时的课堂,就是发现和提问的训练场,舍得让学生思考与提问,舍得让学生为自己的问题求解和证明。据此,学生的智慧会被充分激发,定会全身心进入学习活动状态。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那么,在数学学习之路上,拥有善于观察的眼睛,积极思考的大脑,勇于质疑问难的嘴巴,勤于操作实践的双手,这该是多么丰厚的一笔财富啊。学会数学地思维,让我们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开始吧!
  参考文献
  王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7
其他文献
<正>众所周知,课外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家长为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作为语文教师,应
脑机接口技术作为当今神经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这种技术在开发和应用时会带来诸多的伦理问题和伦理困境,比如安全问题、自主性问题、社会公正
9月10日,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民营医疗美容机构分会联合国内著名医美机构发表加强行业自律,杜绝非法行医的呼吁:2014年8月3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再次曝光了非医疗美容机构
最近,美国会计学会(AAA)主席、迈阿密大学牛津分校法默商学院院长称,他发现会计学教育的新趋势:教授教导学生的重点不再是财会内容本身,而是强调学生终生受用的技能,其中包括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要创新就要培养创新的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就要有创新的教育.创新教育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宽松的创新环境.
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中重要的一环.本文主要从词形信息,语境信息和词块三方面对词汇教学进行了探讨.
<正>近年来,随着公交站厅地域覆盖率越来越广,新媒体形式的不断增加,公交站厅广告投放成为企业用于品牌宣传和营销活动的重要载体。本文以中国银联多城市公交站厅广告投放服
好奇心是小孩子的天性,是小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因而小学教育需要尊重这一特性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小学生正处于感性认知的阶段,对于新鲜具体的事物会产生浓厚的
最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去产能和调结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107号)。《通知》明确,对按照去产能和调结构政策要求停产停业、关闭的企
以空气解冻、4℃冰箱解冻、静水解冻和微波解冻4种不同解冻方式处理猪肉,分别测定处理后猪肉的汁液流失率、蒸煮损失率、剪切力值、色泽、p H值、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