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背景下跨国姓名权法律选择的完善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tou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人姓名问题涉及不同的法律领域。2020年我国《民法典》第四编第三章为自然人姓名问题提供了最新的实体法保护规则。早在11年前,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法律适用法》)就已对自然人姓名问题作出了规定。在国际私法中,个人姓名面临的基本问题是法院地国应适用何种连结点以确定涉外个人姓名的准据法。我国《法律适用法》第15条和第46条分别对涉外姓名确定和变更问题、涉外姓名侵权问题规定了法律选择规则,同时第5条对涉外姓名法律选择设立了不得违反我国公共秩序的最低界限。然而,我国对姓名国际私法规则采取“归
其他文献
摘 要 依恋回避是指一个人不信任伴侣的好意,防御性地保持行为和情感的独立。愤怒抑制表示抑制愤怒情绪的外在表现。为了探讨依恋回避对愤怒抑制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以具有恋爱经历的成年个体为被试,采用实验法和问卷法,先后对267人、101人、429人进行依恋回避、亲密关系权力感和愤怒抑制的测量,并检验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在亲密关系中:(1)依恋回避与愤怒抑制显著正相关,依恋回避与亲密关系权力感显著负相关,
“党的光辉照边疆,各族人民奔小康,酿出米酒香万里,富裕不忘党中央……”“村村寨寨,打起鼓敲起锣,阿佤唱新歌.”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成为边疆几代人的
期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
期刊
“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的特殊交汇期.新时期中国发展的根本目标是自觉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顺应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把发展质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以“十一个坚持”为基本内容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正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强调“要紧紧抓住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大力加强智慧检务建设。”检察机关人工智能建设的成效值得深入调研。以S省Z市G区检察院人工智能与智慧检务
互联网平台企业中多元化的用工方式和灵活自主的用工制度强力冲击着传统劳动关系的边界,其便利的监管手段和大数据分析功能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加剧企业与劳动者地位不对等的
《民法典》作为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研究《民法典》中部分重要条款的理解与适用,既关系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
加强专利权保护是形势使然.专利权具有无形性、公开性和非竞争性,容易受到侵害.专利民事司法保护存在刚性不足、赔偿数额认定难等局限.专利行政执法对效率的追求造成程序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