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宫:最牛的不是开始,而是我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3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到罗浮宫的游客,必定会去参观传说中的那三个女人——
  然而,这三个象征着法兰西荣耀的罗浮宫镇馆之宝的女人,居然是外国人——来自意大利的中年妇女《蒙娜丽莎》,来自希腊的残疾女性《胜利女神》
  《断臂维纳斯》。
  这就好比是一支很牛的球队,它的当打球星却是三个外援……对于其他人来说,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对于性情高傲的法国人来说,这是很难忍受的!
  法国人的高傲,从整个罗浮宮的布局就能看出来。
  在罗浮宫有一条长达300米的超级画廊,它是16世纪末的法国国王亨利四世花费13年打造而成的,也是整个博物馆里光线最好、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个长廊最中间的一段,法国人把自家那些巨画全都堆了进去。
  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整个博物馆都是你的,你想怎么挂,你说了算……
  然而,法国人这么摆放展品,就让那些参加旅行团的大叔大婶们头疼了,因为他们要看的这三个女人离得太远:《蒙娜丽莎》在二层16厅,《胜利女神》在一层的达鲁楼梯,《断臂维纳斯》在一层16厅。基本上看完这三个女人,再挤进去拍张照片,就离导游规定的集合时间不远了……连购物的时间都没有!
  那么,
  罗浮宫的展品难道是由着性子乱摆的吗?当然不是!
  1793年,罗浮宫第一次向公众开放时,藏品只有两种分类:绘画和文物。
  两百多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领导人的努力(抢夺、偷盗、刨坟掘墓),罗浮宫的藏品数量已经翻了无数倍。现在的分類有:古埃及艺术、古希腊罗马艺术、东方艺术、绘画、雕塑、手稿、装置艺术。
  这些数量庞大的展品首先是按楼层分类的:楼层越低,年代越久远。
  一层有两河流域和古埃及的展品;
  二层有古希腊和文艺复兴的展品;三层有欧洲近代展品。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花几天时间从下往上逛,你会发现:整个罗浮宫就是一部西方艺术发展史!
  这时,你就能看穿法国人的心机了。
  在顶楼的最后一段,有一小块印象派的地盘——
  要知道,印象派在刚出道的时候是不被法国官方认可的。那么,他们的作品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因为:我决定不了开头,但我必须决定结尾!
  把印象派放在顶楼结尾的部分,那么这部“艺术史”便结束于此了。
  艺术史的高潮和结尾都是法国精品,足见法兰西人民的高傲。
其他文献
独处的时候,总无聊得紧。瞄了一眼手中已翻过了大半的 “畅销小说”,我寻思着是不是该给朋友发条短信、聊聊近况?正当这时,一阵爆竹的响声把我引向几步之外那一窗窄窄的夜景。  炫丽的光芒正绽放于被映得通红的天幕,巨大的声响夹杂着欢呼装入我的耳朵,无处可躲。烟火像是流泻的瀑布,隐没了几颗本来就不十分明显的星星。向下望去,被高楼遮挡住的街道仍露出一角,而通亮的街灯仍想挤入我的视线。车鸣声与远处的乐声,在烟火
1924年4月,张恨水的《春明外史》开始在北京《世界晚报》副刊上连载。小说自见报第一天起,读者便与这份报纸格外亲昵起来,每天只要报纸一上市,大家便急着购买,然后沉浸在小说中。  小说也同样吸引了张学良。这年冬天,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获胜。常到北京的张学良看了几期《世界晚报》,不由得对小说着了迷。小说揭露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和腐败,让他产生了共鸣,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也令他拍案叫绝。  在一个难得
在明太祖朱元璋的记忆中,当年与外甥李文忠的那一次重逢,是他交织着权谋、死亡的苦难创业史上,难得的充满温情欢笑的一幕。  李文忠的母亲朱佛女是朱元璋的二姐,李家广有田地,比起朱元璋家吃了上顿愁下顿的苦日子,可算是幸福家庭了。而这幸福家庭对于童年的朱元璋来说,更是一种特殊的暖。姐夫李贞乐善好施,二姐朱佛女更是嫁人不忘娘家。对小弟朱元璋,李家格外疼爱,甚至一度供应他读书学习,有点好吃的更是想着他。  如
克里斯蒂·布朗是爱尔兰著名作家和画家。许多人对他的文才钦佩万分,但并不知道他是一个身有严重残疾、未进过一天学校大门的人。  克里斯蒂患有天生脑性麻痹,11个月时,他的嘴还常常合不上,身体也十分瘦弱,既不能坐,也不能爬。他的父母没有放弃,他们坚信儿子不是低能儿,并着手证明这一点。  年复一年,母亲经常给克里斯蒂读书、讲话,想方设法使他有所反应。但是,克里斯蒂没有什么进步。他能听得见,看得到,有知觉,
1940年,浙江大学迁移到遵义,为了补充教师资源,校长竺可桢邀请政治学家費巩前来担任训导长,费巩一口答应了。竺可桢认为費巩能在特殊时期来浙大任职,理应得到较高报酬,但费巩表示:“我不要训导长的薪俸,仍要教授原薪,一年可省出四五千元钱来,这笔省出的钱可用在学生物质生活的改善上面。”竺可桢得知后十分感动,更加敬佩费巩。
我们都行走在“人生”这条大道上,每迈出一步都会看到新风景,有新收获,也可能遇到新挑战……年华易逝,只有让身体带着灵魂上路,赴一个又一个与我们今生有约的春天,成长为当初所期望的那个自己,才不会留下遗憾。  ——题 记  闲暇时,我站在书柜前,面对一排排摆放整齐的书,任手指在书本间滑动,那感觉如同在琴键上飞舞一般。最后,我的手指停在一本名为《秘密花园》的书上,翻开来,那优美的文字、精美的插图如磁铁般牢
20世纪30年代,梅兰芳初到上海,虽唱功绝顶,但想一下子出名也难。当时替梅兰芳筹划的那个戏班子就想在报纸上打广告,宣传梅兰芳。但怎么打广告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呢?他们在某报纸上显眼位置印了三个字——梅兰芳,便登出去了。  第二天,报纸上的那个位置上还印着三个大字——梅兰芳。连登了几天之后,上海市街头巷尾都在议论:“您知道梅兰芳吗?”连登了一周之后,报纸上才登出详细的广告:“梅兰芳是京剧名旦,今晚将在
除水患  清朝襄阳知府郑敦允留在史册里的政绩很多,首先就是治水。因为襄阳的樊城位于汉江边,一旦到了雨季,洪水就会冲毁城池和房屋田地,甚至冲走居民。  早在唐朝时,孟浩然诗曰:“楼台晚映青山郭,罗绮晴娇绿水洲。向夕波摇明月动,更疑神女弄珠游。”诗中景色很美,描写的是春暖花开时的襄阳,人人歌舞欢笑。到了清道光八年(1828年),郑敦允做了襄阳知府,他看着洪涝期间汉水吞噬樊城民居、襄阳百姓人哭人喊的惨景
在任何時代,拥有粉丝都是一个作家的幸运。鲁迅的读者多如山里树叶、岸边碎石,而其中堪称为骨灰级粉丝的,则是著名教育家、传记文学作家许寿裳。  许寿裳与鲁迅同是绍兴人,并都赴日留学。留学期间,许寿裳与鲁迅相识,对其赏识不已,私交颇深,自此开启了二人三十多年的情谊。  对一个作家最深切的怀念,莫过于保护其遗物、出版其作品。鲁迅逝世不久,许寿裳即开始征集、保护故友的文稿与其他遗物,积极筹备出版《鲁迅全集》
宋宁宗在位时,可谓是南宋“折腾的黄金时代”:朝内将相大战,宫内母子相争,对外关系也是一团糟。所谓上行下效,民间的一些“折腾专家”也蠢蠢欲动,准备大显身手。  嘉定年间,失业军人张军因得不到政府的及时抚恤而心生怨恨,他纠集了不少同病相怜的“丘八兄弟”攻进桐城,砸了一名乡绅朱少卿的豪宅,意外地得到了不少这名乡绅私藏的兵器、马匹。一次普通的“吃大户”行为由此瞬间变了味儿。两日后,一支由兵痞为骨干、以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