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网络合作学习设计与实施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qwanif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合作学习是在“合作学习”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的教学创新。教师应该对网络合作学习进行设计与分阶段的实施,以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合作学习;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2-0033-01
  网络合作学习是在传统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引入多媒体技术,在网络的虚拟学习空间中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互联网来开展讨论与学习,并最终将学习成果在网络上进行展示。
  一、网络合作学习教学方案的设计思路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网络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案设计需要先进行教学分析,根据教学内容来明确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时应结合“最近发展区”原则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单独的问题,然后围绕这些问题设计导学案,并结合学生学情探讨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要确定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比如《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信息技术的获取》中,“各种各样的信息来源”“从因特网上获取信息”“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增强信息安全意识”为重点,而“电磁型信息源”“利用运算符号连接关键词”等内容对于高中生而言,是学习的难点。
  对教学进行分析之后,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学情进行分析,包括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学生原有知识框架分析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主要在高中一年级与二年级进行,此阶段的学生在自我理性约束与情绪控制方面较自觉,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强,具备合作学习的意愿与能力。高一与高二的学生可以熟练运用计算机来完成基本操作,掌握了一定的互联网知识,具备网络合作学习的条件。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有些知识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比如“编程问题”,但有些问题可以在“网络合作学习”的模式下由学生自主或合作来解决,比如“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在因特网上获取信息”等。因此,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设计网络合作学习教学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以上分析结果,进而确立正确的教学设计思路。
  二、网络合作学习实施过程
  1.准备与组织阶段
  首先,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情分析结果来划分网络合作学习小组,确定小组的规模与类型,并且尽量使小组在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保持稳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形成相互依赖的合作学习关系。其次,教师要确定目标,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必修模块进行划分,并将重点、难点、疑点等发布到师生同在的网络平台上,比如微信群、QQ群或者班级博客等,然后在学生的参与下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最后,教师应结合学生学情培养网络合作学习小组骨干,使其在网络合作学习中起到带头作用。
  2.实施与发布阶段
  在实施网络合作学习教学时,每名小组成员要在多媒体教室中按照平时上课的习惯和要求,进入自己小组的虚拟学习空间,查看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单,并在教师的新课导入中进行网络合作学习。在网络小组中,每名成员都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分工合作,或独自探索,或小组讨论,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网络合作学习中,对教学过程要实现双向监督,即组员相互监督与教师监督、指导和帮助。最后在完成小组学习任务之后,对学习成果进行发布,再由小组指派一名成员进行演示与讲解。
  3.评价与存档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先是小组内进行讨论与自评,得出小组最为理想的结果后开展组间评价。将小组学习成果发布出去,由另外的小组进行评论,并对评论结果进行反馈,然后小组结合其他组的评价进行学习与讨论,进而形成新的学习成果。然后将新的学习成果发布到班级网络平台上,比如班级博客或学习园地,由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并进行成果总结,在班级开展讨论,进行答疑解惑。最后小组将最终的学习成果进行存档,以供后期复习巩固之用。教师还要结合每个小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课外的网络合作学习。
  4.延伸与扩展阶段
  在课后,学生依然以網络小组的形式,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对下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预习与讨论,将问题反馈到班级网络学习平台上。此外,小组还可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与学习,完成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拓展。
  这种网络合作学习模式不仅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教学实践也表明,基于网络合作学习模式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取得了更为突出的教学效果。
  (特约编辑 斯 陌)
其他文献
【摘 要】分析中职学校招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校 招生工作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005-03  中职学校招生工作非常重要,其完成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中职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而且影响中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完成中职招生任务,是做大做强职业教育的基础,是促进整个高中阶段教育
制图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新旧观察思维的更新过程,也是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初学者缺乏空间想象能力,部分学生往往用观察美术图的方法来观察工程制图,因而不能步入制图
从主要任务、重要手段、发展方向、重要保障等方面对老年教育进行研究,以充分发挥现有的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与潜力,通过老年教育领导体制的改善、多元化经营体制的形成、现代化
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出发,借鉴国内外高校成功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成才渴望、对学生学校施加外力、教师施之大爱、创建浓郁文化氛围等方面促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国内外就虚拟实验室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其发展状况,建立虚拟实验室的显著意义,以及对应不同工作要求而划分的不同种类进行了解析。
"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素质培养的主要阵地,然而在教学中,特别是在职业教育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固守于传统的或者是程式化的教学理念,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所以政
通过对在数控车床上进行凹弧曲面加工的剖析,提出了一种根据凹弧尺寸要求,合理选择加工刀具的方法,从而避免因缺少依据而进行猜测或凭借加工经验选择刀具,防止造成刀具损坏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