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包鄂榆城市群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时空变化及可持续利用评价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tryer7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流域当前面临着脆弱的水生态环境和严峻的水资源保障形势,位于黄河几字弯内部的呼包鄂榆城市群也呈现出水资源承载力有限与水资源需求量渐增的矛盾.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2001—2019年呼包鄂榆城市群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相关性检验对生态足迹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呼包鄂榆城市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发现,呼包鄂榆城市群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存在明显差距,生态压力指数始终高于标准值,其中鄂尔多斯市的生态赤字最为严重.城市群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矛盾较为突出,水资源利用形势不容乐观.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促进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LULCC)以及土地管理对气候影响的理解,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设立了土地利用模式比较计划(LUMIP).该计划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的试验设计:第一阶段涉及理想的毁林情景耦合试验和陆面模式模拟试验,旨在促进LULCC对气候影响过程的理解,并量化模式对LULCC的敏感性.第二阶段的试验重点关注土地利用变化的历史影响,以及未来土地管理决策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潜力.本文概述了其科学背景、试验设计和方案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西北太平洋台风最佳路径数据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5再分析资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HORIZONS系统天文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1949-2019年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路径上各节点所受引潮力,并诊断引潮力与大气环流之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1)向上垂直引潮力越大,热带气旋生成数越多、增强速度越快,同时向西移速增大.水平引潮力方位角与热带气旋前进方向接近时,垂直引潮力增强的效果更明显.2)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跃期(7-10月),向上的垂直引潮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别将一日4次、日平均、月平均资料作为输入进行计算,分析了浮力频率在不同尺度下的时间变化及空间变化,发现浮力频率的分布与纬度和高度、海洋和陆地、山脉和地形分布等有关.一般认为,浮力频率取决于上下层的温度差.通过对其表达式的推演,指出浮力频率除了与上下层温度差有关外,也与气温本身有关,是两者的非线性函数.针对不同时间尺度及空间的采样样本,研究了气温和垂直温差在浮力频率时空变化中的相对重要性.结果 表明,对浮力频率的某些时空变化,在一些区域,气温本身的变化也很重要,其影响甚至
极端温度事件不仅影响人类健康,而且易造成重大社会经济损失,是引起重大气候灾害的原因之一.对于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高敏感地区来说,确定区域气候对不同程度全球变暖的响应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区域气候降尺度试验-东亚区域(CORDEX-EAS)数据集,预估了1.5℃和2.0℃全球升温水平(Global Warming Levels,GWLs)下成渝经济区及周边地区极端温度的未来变化趋势.结果 表明:成渝经济区及周边地区极端高温指数在两种升温水平下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而极端低温指数呈现下降趋势.极端冷暖事件具有局部对称
利用1965-2015年冬半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借助FMM算法对影响我国的寒潮路径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四类主要移动路径;并通过统计分析探讨欧亚遥相关型(EU)活跃位相与我国寒潮发生频次的关系及对路径选择的影响.结果 表明:EU处于正位相活跃年时,寒潮活动增多,经向环流增强,冷空气干冷,第二类北路型寒潮频次和强寒潮事件相对增多;EU处于负位相活跃年时,纬向环流增强,冷空气湿润,第三类西北型寒潮频次相对增多,与第四类西路型寒潮的强寒潮事件增加.
探空观测是气象资料同化中最基本的常规观测资料,对同化分析和预报的有效改善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现有探空观测站的空间分辨率较低,分布不均匀,且每日仅有两次观测,数量偏少,限制了其分析场对中小尺度大气状态的准确再现能力.自我国L波段雷达-数字探空仪更新换代以来,探空观测具备了获取每日4次、垂直分辨为秒级和分钟级的大气廓线资料.本文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通过06时(世界时,下同)加密探空资料和12时常规探空资料的有效同化,研究分析了时间加密探空观测资料对同化分析和预报质量的敏感性影响.结果 表明:同化06时的时
利用1979-2019年Hadley中心的海表温度资料、GPCP的降水资料以及NCEP-DOE的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北半球春季热带南大西洋海表温度异常与北半球夏季亚澳季风区降水异常的联系.研究表明,北半球春季热带南大西洋海表温度异常与随后夏季热带西太平洋到南海(澳大利亚东侧海域到热带东印度洋)地区的降水异常为显著负相关(正相关)关系.北半球春季热带南大西洋的海表温度正异常可以引起热带大西洋和热带太平洋间的异常垂直环流,其中异常上升支(下沉支)位于热带大西洋(热带中太平洋).热带中太平洋的异常下沉气流和低层
北大西洋地区除了存在约70 a周期的AMO(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北大西洋年代际振荡)之外,历史长期气候记录中英格兰温度(Central England Tempera-ture,CET)与格陵兰冰芯净雪累计率还存在显著的20 a周期波动.本研究利用CCSM4(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 version 4)耦合模式工业革命前控制试验(piControl)结果中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
利用近30 a中国地面气象台站1767站的逐月降水资料、同期NOAA的扩展重建(Extended Reconstructed SST V3b)海表温度资料和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1年夏季(6-8月)东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西南地区极端干旱事件的影响机理.结果 表明:2011年夏季西南地区降水呈现极端偏少的特征,区域平均降水距平为-270 mm,小于负两倍标准差,降水负异常极小值区域主要位于滇黔桂三地交界处.2011年夏季西南地区降水极端负异常与东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偶极型(NorthE
采用主客观结合的方法进行赋权,结合障碍度模型等方法,基于新发展理念,对2004—2018年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高,绿色发展和开放合作水平相对滞后;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北部、中部、南部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利好态势,均已达到中高水平,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万人第一产业专利授权数、污染治理投资强度、农业R&D投资强度、农药施用强度、农业R&D人员占比为内在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