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骨鹰嘴截骨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xqfe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比较尺骨鹰嘴截骨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效果。
  方法:收集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69例,其中31例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观察组),38例采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石膏固定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肘关节功能疗效。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石膏固定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但未显示明显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2.58%(7/31)vs5.26%(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02%(28/31),对照组为78.95%(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操作更简便,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获得更优的肘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尺骨鹰嘴截骨肱三头肌舌形瓣肱骨髁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014-01
  肱骨髁间骨折属肘部关节内复杂性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移位明显,伴有骨折碎片移位及关节面受累,手术难度很大。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中正确入路,充分暴露肱骨远端是获得良好肘关节功能的重要前提[1]。本研究比较尺骨鹰嘴截骨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的效果,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69例,其中31例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观察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26~68岁,平均(41.2±3.1)岁;伤后至入院时间1h~10d,平均(41.2±3.1)h;车祸伤18例,坠落伤8例,摔伤5例;按AO/ASIF分类,C1型7例,C2型11例,C3型13例;合并尺神经损伤5例。其余38例采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对照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25~69岁,平均(40.7±3.9)岁;伤后至入院时间1h~10d,平均(43.0±5.2)h;车祸伤21例,坠落伤11例,摔伤6例;按AO/ASIF分类,C1型10例,C2型14例,C3型14例;合并尺神经损伤7例。所有患者经X线平片或CT检查确诊,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缺陷者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原因、伤后至手术时间、AO/ASIF分类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术前行常规处理和治疗,在全麻下手术,对照组采用肱三头肌舌形肌瓣入路,用刀沿肱三头肌腱膜边切开,使腱部仍连于肌肉,将肱三头肌腱膜做成舌形瓣,使其与肌肉分开,将舌形瓣向远端翻转,屈肘切开其余肌纤维,暴露骨折端。观察组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于尺骨鹰嘴尖处平行尺骨纵轴钻一骨孔以备用,用摆锯在距鹰嘴尖端2cm处垂直尺骨纵轴“V”型截骨,在鹰嘴两侧切开关节囊,将所附的肱三头肌肌腱向近侧翻转游离,暴露骨折端。两组内固定方法相同,术后均抗生素抗感染,石膏外固定,逐步进行肘关节主动、被动功能锻炼,定期拍片检查内固定以及骨折愈合情况。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
  1.3效果评价:记录两组手术时间、石膏固定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随访6~40个月,平均15.4个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以Broberg和Money标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活动度为40分,疼痛为35分,力量20分,肘关节稳定性5分)[2],95~100分为优,80~94分为良,60~79分为可,0~59分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采用独立样本R×C列联表资料的X2检验;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或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按α=0.05的检验水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肱骨髁间骨折占肘部骨折的10%~15%,多为暴力所致,常伴有复杂移位,是“很难处理的少数几个骨折之一”[3]。节面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并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是术后获得良好肘关节功能的前提。骨折损伤类型、手术时机、患者年龄、术者操作水准以及术后功能锻炼等因素均会对预后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手术入路的选择最为主观[4]。
  尺骨鹰嘴截骨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是临床常用的入路方式,目前报道不一。本资料中两组患者除入路方式外,其他资料具有均衡性。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石膏固定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相比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操作更简便,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获得更优的肘关节功能。笔者分析原因如下: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避免了尺骨近端肌舌状瓣对手术视野的遮挡,肱骨髁间暴露更加充分,利于肱骨髁间骨折的复位与固定,更加简便易行,节约手术时间。而且,用该入路无需切断肱三头肌腱腹接合部,术后能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可避免减轻术后骨组织和软组织粘连,减轻术后肘关节的僵硬程度[5]。而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由于周围组织对手术视野的遮挡,对肱骨远端的关节后方显露差;同时由于是圆弧形切断肌肉,对软组织损伤大,影响肱骨髁间骨折的正确复位,尤其是粉碎性骨折,很难保证关节方面的解剖复位,而且术后不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在愈合过程中易发生肌肉粘连,影响肘关节功能的恢复[6]。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应注意以下几点:截骨部位应位于尺骨鹰嘴切迹的中点,损伤关节软骨最少;术中要注意充分显露并予保护尺神经,以防止截骨时将其损伤;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截骨时要慎用摆锯,可选择细小钻头或克氏针由点及面截骨,防止截骨不整齐及截骨处爆裂[7];术后关节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进行,遵循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避免强力被动屈伸功能练习,以利骨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周小建,杨惠光.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进展[J].交通医学,2010,24(2):153-156
  [2]Bmberg MA,Money BF.Results of delayed excision of the radial head after fracture[J].J Bone Joint Surg Am,1986,68(5):669-674
  [3]卢世璧.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9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253-2262
  [4]周炎,瞿新丛.肱三头肌舌瓣成形与经尺骨鹰嘴V形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6):670-671
  [5]陈巍,李彬,唐中尧,等.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J].创伤外科杂志,2010,12(4):366-367
  [6]候永洋,庞施义,赵家宏,等.肱骨髁问骨折术后疗效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J].临床骨科杂志,2008,1l(3):233-235
  [7]陈波涛,丁勇,解庆骐,等.老年肱骨髁间骨折经尺骨鹰嘴截骨手术治疗的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1):64-66
其他文献
摘要:在围麻醉期间发生的应激反应对患者的内分泌和免疫功能以及代谢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还会对患者的外科疾病的转归产生不良影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目前怎样控制好患者在围麻醉期的应激反应情况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但是截止目前对其的处理方式仍不健全。  关键词:应激反应围麻醉期调控分析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015-01  应激反应主要
期刊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是临床常见问题,所以对于其类型以及发生时间的研究对医院治疗心肌梗死病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是通过国某医院150例心肌梗死病人进行观察研究,分析其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以及发生的时间,最后根据类型以及时间的规律提出治理的对策。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类型发生时间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011-01  急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张氏正骨手法结合杉树皮外固定治疗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张氏正骨手法结合杉树皮外固定治疗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16例,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评定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复位成功率96.55%,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治愈72例,好转43例,未愈1例。  结论:张氏正骨手法结合杉树皮外固定治疗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
期刊
摘要:目的:对应用健康教育模式对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受术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抽取126例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受术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63例。采用常规模式对对照组受术者实施治疗;在常规方案基础加用健康教育模式对观察组受术者实施治疗。  结果:观察组受术者术后留院观察时间和机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受术者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心理状态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确诊为退行性变膝关节炎(KOA)的50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5人,对照组25人。治疗组运用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单纯用针刺治疗,一个疗程后两者临床疗效和相关量表的变化。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72%,两组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由国家中医药管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Elecsys 2010电化学发光仪测定甲功三项(TSH、FT3、FT4)及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分别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甲功三项及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血清标本,并对两种方法的精密度、灵敏度、回收率等方面进行比较。  结果:电化学发光法检测TSH、FT3、FT4及β-HCG的平均批内及批间差为1.36%和2.72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临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我院妇产科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产妇200例,年龄在23岁到38岁之间,平均年龄28.3岁,孕周均在37周以上。将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施常规护理10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治疗的100例,比较两组在剖宫产和新生儿Appar评分上的差异。  结果:心理护理干预组剖宫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数据差异具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检测血清脂蛋白(a)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病人,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测定结果分为三组,糖尿病组(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另选本院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脂蛋白(a)[LP(a)]的水平。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总结大黄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  方法:将2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两组患者血淀粉酶水平有统计学差异(F=7.84,P=0.048),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所测血淀粉酶水平有差别(F=12.30,P=0.0095)。  结论:大黄能够明显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病情好转、缩短治疗时间等,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重要辅助手段。  关键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在脑出血术后感染诊断及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入住重症医学科的42例脑出血术后患者分别在入院后第1、3、5、7天采集静脉血PCT值,以判断PCT水平变化与脑出血患者感染之间的关系,并随机将感染组分成两组,一组为PCT指导抗生素治疗组,另一组为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之间应用抗生素时间,真菌感染产生例数,入住重症医学科天数。  结果:脑出血术后患者合并感染组与非感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