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s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前教育是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幼儿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处于主导者地位,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在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阶段,由于受到经济和地域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教学素养相较城镇地区幼儿教师整体偏弱。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帮助幼儿教师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就能更好地缩短这种教育上的差距,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农村教育;学前教育;教师专业素养
  一、提高农村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意义
  1.开展更多的教学形式。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在对幼儿进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地开展了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例如游戏活动、语言教学活动等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成长,但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教学活动能否有效开展,帮助幼儿进行学习和成长,教师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教师拥有一定的专业素养,才能保障多种教学形式有效开展。
  2.弥补教育水平的差距。正如我们前面所述,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受到各个方面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教育水平上的差距,想要弥补这种差距的最好方式是提升农村地区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在对幼儿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够做到更加高效,从而为幼儿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教育。
  二、当前农村地区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
  1.幼儿教师没有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素质教育,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但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过程中,还是有部分教师没有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在对幼儿教学的过程中还往往是以书本教学为主,没有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培育幼儿的综合素质能力。
  2.师资力量短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力量,但在当下的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过程中却普遍存在师资力量缺失的问题。在当下的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过程中,大部分教师的年龄偏大,整体教师年龄比例不科学。年轻的教师往往不会选择到农村地区的学校进行任教,并且农村地区的幼兒教师往往专业水平相对不足,没有相应的竞争力,这导致了当前的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过程中普遍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专业素养不高的问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也就得不到有效提升。
  三、提高农村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
  1.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转变幼儿教师的观念。我们想要提高农村地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最为直接的手段就是对幼儿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学校应当积极开展一些相应的教育讲座,将先进的教育观念进行传导,让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更加明确的认知,将自己的教学目标从理论知识的教学逐渐转移到培育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上。
  2.提升师资力量。教师是幼儿进行教育的主导力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当从源头上进行转变,提升我们的师资力量水平。在幼儿教师引入过程中,我们应当提升幼儿教师的待遇水平,提高教师行业的吸引力,让更多优秀的幼儿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过程中来,从而改善我们整体的教师年龄结构,提升农村地区幼儿园的师资力量水平。其次,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应当给予相应支持,帮助农村地区幼儿园更好地进行建设和发展,帮助幼儿园构建良好的办学环境,从而提升农村地区幼儿园的核心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四、结语
  农村地区的教育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在教育水平上与城镇地区幼儿园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应当通过对幼师进行培训,转变幼儿教师的教学观念,并且提升我们的师资力量,从而帮助幼儿教师提高专业素养来弥补这种教育上的差距,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责编  吴 娟)
  参考文献:
  [1]秦弋.杨达.程翔宇.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建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8).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在授课时应该设置一些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感,还能够帮助教师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虽说课堂提问是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主要方式,但若是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则会取得反效果。而本篇文章首先详细地讲述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对的艺术性修饰,之后又详细阐述了该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提出一些具体的策略,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
摘要: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主要体现在历史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信仰等建设方面。初中历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现代化发展史的认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必然的。因此,对于初中历史教师而言,探究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需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教育教学的关键基础学科,数学阅读成为学习数学语言、开展数学活动的关键,所以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十分必要。基于此,本文对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教育培养具体策略做出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一、培养数学阅读兴趣  通过故事激发兴趣。如果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动机,教师必须要重视构建充满数学味、故事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趣味化、欢乐的轻松学习氛围中获得良好的情感
科技的发展和未来社会的特征,决定了人才的知识结构正在由单一学科型向多学科、复合型发展.为此,上海交通大学整合校内工科专业打造了工科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旨在培养具有宽厚
摘要: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有150余条概念。初中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所有的科学知识,但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备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为此教师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核心概念,帮助学生掌握解决科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内化为扎实的科学知识,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根据调查研究可知,经过学生思考后得到的科学概念,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因此,为
“意境”之说发端于六朝的“意象”说。后来把“境”作为一种体现于象而超越于象的精神境界了。但意的获得必须通过”心”。 王昌龄说:“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那么怎么才能使”心”入于境而创造出意境来呢?荀子在《解蔽》中说:“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道?曰:虚一而静。”管子学派也认为“心能执静,道将自定”(《白心》)。意境的创造,得自于虚空的心灵。只有虚静的审美胸怀才是意境创造的主体
摘要:作为中小学教师必备的一项能力,即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这也是教师朝着更加专业发展的必要技能。本文主要是探讨作为中小学心理教师如何提高自身关于心理健康素养,并且为日后同行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构成情况;心理教育素养;重要目标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当前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原因,各地区纷纷开设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并且配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学校也已经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