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外语专业第二课堂建设路径探析

来源 :海外英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138677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德育优先”教育理念,高校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须发挥全员的力量,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的全方位.为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外语专业第二课堂建设也要践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教育理念,促进外语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大力推进外语专业的内涵发展.本文从分析“三全育人”与“外语专业第二课堂”的时代背景出发,先后分析二者的时代蕴意与时代价值,进而阐述二者相融合的时代意义,最后分别从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原则遵循、群体合力、素拓平台五方面提出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外语专业第二课堂建设路径.
其他文献
以2010-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17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综合运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物流综合效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从静态视角看,在观测期内,“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物流综合效率整体偏低,且在空间上呈西北地区>东部沿海>东北地区>西南地区的分布态势;从动态视角看,“一带一路”沿线各省份的物流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东南地区增长较快,西北地区增长较慢.因此,各地应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契机,根据当地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顶层设计,引导
以PTA氧化残渣为热解对象,在实验室自制微波热解设备的基础上,研究微波馈口形式对微波热解升温特性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4种馈口形式的微波热解温度变化规律,发现当四馈口 E-H分布时,物料升温速率快,反应充分,热解终温高,固态产物产率低,且在相同热解终温下总能耗更低.该结论可为微波热解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英语专业学生写作方面思辨能力普遍欠缺,表现在英语作文中主要是逻辑分析能力不强,没有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本文在“社区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垃圾分类的调查和宣传,旨在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思辨能力.
教师是大学英语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提升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是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关键.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处于起始阶段,教师思政能力不足,思政效果欠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提高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策略:健全高校课程思政机制、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培训、开展课程思政专项学习、开展课程思政活动、成立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
随着移动网络的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利于英语听说教学的应用问世,其便携性、及时性、交互性和个性化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让教学内容更丰富,任务更有针对性,延伸了课堂教学,也让学习评价动态化.所以如何把移动终端的优势融入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课堂并延伸到课后就是必须讨论的问题.通过对英语教学的现状,移动学习终端的特点分析,课前、课中、课后、课后评价四部分被提出.通过这四步的分析讨论和实施,希望能真正地让课堂教学得到延伸,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至“深度融合”阶段这一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发展决定着外语教学信息化的走向.从高校外语教师的特征出发,结合文献阐释了信息素养内涵的历史演变,分析当前提升信息素养的困境所在,进而罗列提升思路,为信息化外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形态复杂词由两个以上词素结合而成,以往词汇加工研究关注其内部结构的静态处理特征.眼动技术建立在多个动态行为指标之上,可以对形态复杂词加工进行全过程动态复现.该研究从控制模型、实验范式、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形态复杂词的眼动加工研究现状及问题进行汇总与分析,结果发现形态复杂词的眼动控制模型受实验范式影响显著,同时语言本体形态特征和学习者因素是影响研究结果的两大主要因素,眼动模型在两因素的协同作用下呈现波动性.新范式、多语言、复合因素协同研究将是未来该领域的主要拓展方向.
写作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表达性技能之一,但目前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仍面临着诸多问题.随着支架理论的逐步成熟,英语教师日益广泛地将其应用到写作教学中.根据支架式教学的基本原理,选择黄河交通学院为研究场所,探究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支架策略的运用现状,从而提升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质量.
核心素养指能够适应21世纪复杂多变社会的各种素养及能力,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随之推行.各科的教学目标都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且各个科目都有学生应该发展的学科素养,英语学科的学科素养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组织策略、激励策略、提问策略及评估策略等普遍性教学策略的使用对于学科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都可以在教师合理安排教学策略的前提下得到有效的发展.
《中西方文化比较》课程进行了不同于传统的课程学习模式探索,即采用以翻转课堂为基础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目标,充分挖掘学生的认知潜能,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和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帮助学生完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提高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