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分析与对策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0rx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考察了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根据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建议。
  关键词 网络 政治参与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与社交网站、微博、微信的大量普及,公众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意识也得到了极大的激发,网络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大学生以其良好的素养、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与较高的参与热情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群体中最活跃的群体,作为祖国未来希望的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程度如何?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理性的对待网络政治参与?这些问题都是十分值得探讨的。
  1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
  1.1 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我们根据随机与分层抽样的原则,在2014年7月对湖北省的两所高校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主要选择了暑期在校的300名本科大学生,发放问卷共3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收回的有效问卷共275份,问卷有效率为91.6%。统计调查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抽选学生的主要指标与在校大学生的总体情况较为接近,为了进一步了解真实情况,我们也联系了26名大学生进行了访谈作为补充。
  1.2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
  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时政治信息获取的渠道主要是网络,其中82.3%的学生选择将网络作为时事政治信息的主要渠道,而选择通过电视获取时事信息的大学生仅占8.6%,报纸与广播以及其它形式的渠道则非常少;在网络时事信息的获取过程中,有59%的学生将新闻网站作为获取时政信息的主渠道,选择微信、微博的大学生为21%,而网络社区以及QQ等通讯软件分别占15%与6%,可见如今的各大新闻网站对大学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由于政治相关的新闻极其广泛与复杂,加之个体的喜好,大学生对于时政新闻的选择也存在着群体性差异,对于国家政策、社会矛盾和人民生活现状等热点新闻的关注度比较高,调查显示有58.3%的大学生对这类问题有着较强热情与兴趣,调查显示这部分大学生有86.7%的参与时评的意愿度;对于近期国际热点新闻的关注率也达到了42.5%;笔者发现在网络政治信息选择中,由于年龄、性别、专业等都体现出了由于差异性而显现出的相关关系,其中性别的差异最显著,也正是由笔者调查的学校是理工院校男生较多,所呈现出的总体调查结果对于政治信息的偏好程度较高。
  如今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的形式日益多元化,调查显示大学生有网络政治表达、游行、演讲、参与政治社团组织、信访、社会实践调查等各种政治参与方式,网络政治表达、入党、社会实践调查已然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最主要的三种形式,其中由于思政课程的体系的要求,社会实践调查的参与比例达到100%,有网络政治参评的学生比例达65%,入党的比例有12.3%;其中有过网络表达经历的大学生中有82.3%的大学生对于“中纪委打虎行动”、“新疆暴恐事件”、“山东招远杀人案件”等社会热点问题参与网络讨论。调查也显示出大学生对于网络政治参与的途径也主要还是通过关注网络新闻与参与评论的方式,对于政府的参政调查、以及政策宣传的网络关注极少并且兴趣不大,关注政府网站的学生比例仅占2.1%,参与过政府网站调查的学生也仅有3.6%,可见大学生更热衷于非制度性的讨论,哪怕在自由程度较高的网络中,对于制度内的政治参与仍然十分消极。总的看来,大学生关心时事,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对于社会热点关注也体现出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然而当前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形式太过单一加之参与的深度还有待挖掘,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还是处于初级阶段。
  2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影响因素分析
  2.1 政治文化与制度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中一直所倡导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臣民文化,强调的是对权威的顺从,封建传统文化中还包括着民本、务实等思想,人们参政的意识是长期被压制的。在近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我国百姓的政治参与度相较西方国家一直较低,在今天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的政治表达欲也并不强。
  第二,制度因素的影响。我国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取得兴世瞩目的成就,民主政治制度相较于以往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近年来是政府致力于将网络作为搭建与民众沟通的桥梁。然而在高速的经济发展中也伴随大量的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很多问题还与共产党的理论主张有较大差距,理想与现实、在各种“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反差,再加之在网络政治参与的过程还存在参与渠道有限、透明度不高、参与效果并不明显等问题,直接导致对于政治有很高关注度的大学生却更偏好于非制度性的网络政治参与方式,而与政府直接相关的网络政治参与方式呈现出整体性的参与意愿较低。
  2.2 大学生自身因素影响分析
  第一,“90后”做为大学校园里的主流群体政治观念、理想信念等方面与“80后”和“70后”截然不同。尽管他们自我意识强烈,追求张扬自我,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相当部分的大学生表现出对于远大理想与抱负的漠然,但他们关心社会现实问题,对国家与社会的认知日趋理性;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利益关系的复杂使得“90后”更加务实,对于政治参与的动机更多的是基于个人利益的考量,特别体现在大学生入党的动机与个人前途发展的高度相关;调查显示有大部分的学生对具体事件的评价问题疑虑较多,对深层次思考如抽象的民主自由等问题兴趣不大,可见不少大学生关注政治的出发点比较功利,值得肯定的是他们对社会主义价值观有着较高的认同感。
  第二,网络政治信息的获取。大学生作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其时政信息、政治知识以及政治思想的立场除了课堂的学习外,很大程度上是以网络信息为中介进行的,由于网络具备虚拟化、匿名化特征,大学生在网络政治的参与中往往不需要考虑现实以及自身的利害关系。一方面,在网络的交往行为中形成的政治理念以及思想通常具有理想化特征,这种理想化的认知体系与真实世界巨大反差极易使大学生产生对现实的不满;另一方面,大学生所面临的是极度膨胀的信息化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利用网络传输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严重影响着不成熟、易冲动的大学生的政治倾向以及心理偏好。   2.3 网络环境因素影响分析
  自媒体时代的互联网作为最大的信息聚集平台,扩大了政治参与者的信息来源,调动了网民参与的积极性,推动了民主的发展。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民主的同时,也为各种问题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例如近年来屡屡发生的群体极化现象,由于网络缺乏监管,不少网民在网络中宣泄不良情绪,由于自媒体时代信息快速扩散特点,在现实中难以聚集的个体变得更加容易集合,网络舆论随之发生蜕变;如同“蝴蝶效应”,一个论坛中的帖子或者一条微博,伴随着信息碎片和不良情绪,迅速在网络中传播,引发大量网民的关注上升为网络公共事件。根据从众效应人们大多都遵从多数人的意见,在网络传播中导致严重的对立化情绪,在这种网络群体事件中,大多数人的意见未必是公正的。这种现象的影响十分恶劣,大学生在这类非理性的网络事件中很容易受其感染,动摇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认同,这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3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引导策略与措施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前提。应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和心理动态,对其进行系统理论教育引导学生。首先,引导大学生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明确在政治体系中的是与非,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极端或严重西化的思想划清界线;其次,培养大学生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大学生树立公民意识,形成对于个人与他人、人个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的正确价值取向,对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最后,注重对于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意识的培养,自觉抵制各种“非理性”的网络行为,有效规避群体极化现象带来的认识与行为的偏差。
  其次,网络实践引导是基础。从高校的角度来看,数字化已然成为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的生存方式之一,高校应以此为切入点着力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平台,数字化平台应作为校园主流文化阵地,以平等互动性为前提,注重多元化交流,针对大学生关注的时政热点问题进行疏导;从思政工作者的角度来看,思政工作者还应帮助大学生提高政治参与的素养,如今大学生基本上都拥有具有上网功能的手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手机通过微博、微信等载体引导媒介方向,向大学生传播政治观念,在涉及到重要问题时随时沟通,并且及时反馈,培育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热情。
  最后,道德与法制规范是保障。尽管网络政治是虚拟的,但其对于社会的影响却真实存在,在高校仅仅是教育与引导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通过道德与法制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首先,在进行大学生德育的过程中,应加入网络道德规范,让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明确伦理道德观念,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的情况下知荣知耻,在匿名的网络环境下也能严守道德规范;其次,对大学生进一步进行网络法律的宣传教育,使大学生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积极进行网络政治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认识。通过道德和法制规范的双重保障,让大学生在不断积极进行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成为推动网络政治文明的中坚力,创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网络政治社会。
  本文系2010年湖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虚拟实践与人的发展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0q074
  参考文献
  [1] 熊光清.网络政治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2] 杨萍.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形态及政治功能.东岳论丛,2014(4).
  [3] 杨宇.网络政治舆论的疏导与治理.湖北工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和多民族社会,加拿大一直保持着国家形态的完整和国内各族裔对于自己民族的较高程度的认同。历史的原因造就了加拿大民族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也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不同民族、种族文化和睦相处的现状成了加拿大区别于其他移民国家最显著的标志。本文将着重分析加拿大的英国文化、法兰西文化和美国文化,力求能够走进历史的源头,让人们更加了解加拿大社会。  关键词 多元文化 英法战争 多样
摘 要 新桂系时期,广西开始创办现代航空业。20世纪20年代末,广西已经开始修建机场、开辟航线、创建空军。30年代初,在创办军用航空的同时,新桂系也曾筹办民用用航空,在广西境内营运的航空公司主要有西南航空公司、中国航空公司和欧亚航空公司三家。广西航空业在抗战期间发挥过一定的军事作用,但总体来看,经济价值不高。  关键词 新桂系 广西 航空业 创办  中图分类号:K262 文献标识码:A  1925
摘 要 目前,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覆盖广,信息快使得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在交流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如何在校友工作中加强新媒体技术的使用,是进一步加强校友工作水平,提升服务校友质量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校友工作 新媒体 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新媒体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更好为校友工作服务,是值得深思研究的课题。  1
摘 要 临安旅游纪念品设计是对临安地区的旅游市场一个良好的支撑,合理运用临安本地特色材料也是对吴越文化的一种传承。通过创新设计和研发能够彰显吴越文化特色、传播临安旅游形象的产品,是促进临安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要项目。  关键词 临安旅游 临安旅游纪念品 设计元素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1 临安旅游纪念品市场简要分析  临安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偏远地区。三面环山的特殊地理位置让整个临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摘 要 既然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网络文化也就是互联网所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那么,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介,网络已经形成一种生活方式。网络文化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首先表现在互联网的规模越来越大,人们在网络世界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本文大体研究网络文化,具体浅析网络恶搞文化,分析近几年和最新的文化现象,来此探究网络恶搞文化的来源及其社会中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互联网 文化 恶搞 来源 意义  中
疾病是人类社会无法预测和逃避的风险之一,它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医疗保险的存在十分必要。文章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阐述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实施概况与
摘 要 本文在与西方古典戏剧《俄狄浦斯王》的对比中,从时间的跳跃性、空间的虚拟性及语言表达的暗示性上阐释了《赵氏孤儿》的召唤结构特征。它的召唤性对观众产生了审美召唤,使观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从而产生审美的愉悦。  关键词 召唤结构 跳跃性 虚拟性 暗示性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在《文本的召唤结构》一书中,西方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提出了“文本的召唤结构”的理论。“文本的召唤
“天下谁人画竹枝,金阊门里瓣莲居。三竿两节竹和雨,一身未解折腰枝。”冯其庸先生这首寄赠姑苏著名画家蒋风白先生的小诗,当是对蒋风白先生为人、为艺的且具典范意义的写照
摘 要 随着手机成为我国第一大上网终端,以微博、微信等为主要代表的微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微媒体通过构建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创新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媒介形式,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途径,开辟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领域,但同时也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在微媒体环境下,通过提升教育者在微媒体中话语权威、丰富微媒体的内容设置、组建大学生微媒体管理团队,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