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部优秀的作品大多有一个精彩的开头紧扣读者的心弦,使读者欲罢不能。同样,相对比较枯燥的思想品德课,如果设计新颖别致、触动心情的导入,将会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导入;学生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024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知。在多年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笔者通过对课堂导入的运用、改进、总结、积累,得出以下几种常用的导入方法: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积极的问题情境环境就等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铺好了一半道路,促使学生对整个过程都充满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来。
二、设置悬念,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悬念加趣味性是最能吸引学生的,学生急于找到答案,迫切需要知道原因,想弄清为什么,于是教与学的最佳心态就形成了。
一位教师在讲《公民的著作权》时,这样导入:“同学们,著名作家金庸以1元人民币的价格将其著作《笑傲江湖》的电视剧拍摄权转让给中央电视台,请问他为什么要郑重其事地收取这区区一元钱呢?”这就会引发学生想去探索的欲望。
三、精彩故事,引发学生无限遐想
故事是学生成长中的好朋友,能让学生倍感亲切、乐于接受。在上课前讲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可使学生通过故事所反映的思想、观念去理解所学课文的内容。在讲《自尊自信》这一课时,先讲述了姚明的故事,他曾经听力差、反应慢、手臂短、刀削脚,几乎都是成为篮球运动员致命的弱点。但他酷爱篮球,自信自己能通过增强体能、艰苦训练获得成功,自信、努力最终让姚明成为篮球巨星。姚明的故事深深地打动着学生们,学生们在听故事中更加崇拜姚明,激起要向他学习的强烈欲望。
四、平等对话,诱导学生进入课堂
对话是师生在互相尊重、信任、平等的背景下,通过语言和倾听进行双向沟通的方式。它要求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力求语言简练、生动、哲理性强,情感充沛、真实,感染力强。
通过教师或深沉娓娓、或慷慨激昂,或抑扬顿挫谈话式的导入,给学生轻松感和亲切感;在内容上略有延伸,唯一曲调先有情,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一种新鲜感。
五、关心国事,时政深入人心
如把从电视、报刊、网络上看到的2010年的云南大旱、青海玉树大地震等导入七年级下册《人生难免有挫折》的学习;也可用抗旱救灾中体现的中华民族美德、民族精神导入《弘扬民族精神》的课堂教学。新疆乌鲁木齐无论是三股势力制造的烧、杀、抢、砸事件,还是极少数别有用心的民族分裂分子制造的针刺事件,无不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加强民族团结的最好事实材料。在学习九年级思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框内容,用此新闻报道导入新课,既能让学生关心国事,又加强学生对维护民族团结的认识与理解。
六、漫画导入,令学生回味无穷
漫画具有诙谐、幽默的特点,同时它针贬时弊。漫画导入法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想能力。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难报三春晖”时,首先出示漫画“岁月不留情”。第一幅画面:一个孩子正在和母亲吃饭,母亲给儿子夹的是一条鱼。第二幅画面:长大后的儿子也在和母亲吃饭,儿子给母亲夹的却是鱼刺。漫画告诉人们,要孝敬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大的父母,而且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提出问题:图中的儿子做得对吗?我们该怎样对待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由此导入课题“难报三春晖”。
七、投其所好,音乐、多媒体导入
中学生大都喜欢明星,喜欢流行歌曲,有许多学生精心备有歌本,抄写有许多自己喜欢的歌曲。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导入时,可适当运用“音乐导入”。音乐导入是指教师选择与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歌曲作为开场导入新课内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创设情景,渲染气氛,使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音乐导入,所选歌曲必须与教材有密切关系,同时歌曲本身必须健康有益,有利于培养学生素质,不能纯粹地追求趣味性。八年级上册《男生女生》可以播放Flash歌曲《我是女生》,同学们在欢快的歌曲声中,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与激情,为这节课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恰当利用视频导入来创设特定的形、声、色情景,让学生直观感受,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多样化的优点,使用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加深记忆,能更好地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一位专家讲授《维护消费者权益》这一内容,上课铃一响,教室里鸦雀无声,巨幅的银幕上放映着南方某游览区缆车坠落事故的全过程,血肉横飞,哭声震天,惨不忍睹的画面配以雄浑沉重的画外音强烈地震振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突然,画面和声音嘎然而止。紧接着,该教师便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很有感情地开启新课导入:“这一案例让我们触目惊心,然而痛定思痛,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如何拿起法律武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这种导入,借鉴电视台主持人的某些风格,使课堂气氛显得庄重严肃,这样,就能把学生们的注意力牢牢地抓住,使师生在双边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紧密结合,开启了学生积极思维的闸门,为上好这节课埋下了伏笔。 八、幽默诙谐,小品吸引学生
初中生好奇心强、模仿性强,课前布置个别学生依据课本内容自编自演几分钟的小品,会使学生情不自禁的将注意力投向课堂。
小品趣味性强,妙语连珠,能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便于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从而产生愉快的体验。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新课导入的方法非常多,除了以上说的几种方法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如生活导入法、开门见山法、温故知新法、谜语导入法、讨论导入法、辩论导入法等等。导入是一门艺术。导入有法,但无定法,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对象的差异,灵活地选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研究,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导入方法,让学生感到新颖、生动有趣,使新课一开始就能紧扣学生心弦……但在充分运用各种导入方法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 导语设计要具有科学性。要求精,有概括性。导语只是引语,并不是讲授的主要内容,因此,要切中重点,语言要精练、概括,不能繁杂、过长。
2. 导入的题材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课堂导入首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但首要前提是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千万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新课”。导入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讲清楚课堂教学的目的,为讲授新课作好铺垫。教师设计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而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导入方法要简明扼要。尽可能用少量的语言说明课题要学习的内容、意义和要求。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思路带入一个新的知识环境中,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如果导入与内容脱节,不管导入多么别致、精彩、吸引入胜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3. 要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启发性。导入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新教材。
4. 导入要掌握时间性。导入所用时间不宜太长,要切中要点,语言简洁明快。一般情况下,导入的时间应控制在3至5分钟内,力戒喧宾夺主和冗长。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前导入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艺术。恰到好处的课前导入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启迪思维、发展能力的“兴奋剂”和有效手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广西崇左市龙州县民族中学 532400)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导入;学生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024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知。在多年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笔者通过对课堂导入的运用、改进、总结、积累,得出以下几种常用的导入方法: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积极的问题情境环境就等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铺好了一半道路,促使学生对整个过程都充满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来。
二、设置悬念,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悬念加趣味性是最能吸引学生的,学生急于找到答案,迫切需要知道原因,想弄清为什么,于是教与学的最佳心态就形成了。
一位教师在讲《公民的著作权》时,这样导入:“同学们,著名作家金庸以1元人民币的价格将其著作《笑傲江湖》的电视剧拍摄权转让给中央电视台,请问他为什么要郑重其事地收取这区区一元钱呢?”这就会引发学生想去探索的欲望。
三、精彩故事,引发学生无限遐想
故事是学生成长中的好朋友,能让学生倍感亲切、乐于接受。在上课前讲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可使学生通过故事所反映的思想、观念去理解所学课文的内容。在讲《自尊自信》这一课时,先讲述了姚明的故事,他曾经听力差、反应慢、手臂短、刀削脚,几乎都是成为篮球运动员致命的弱点。但他酷爱篮球,自信自己能通过增强体能、艰苦训练获得成功,自信、努力最终让姚明成为篮球巨星。姚明的故事深深地打动着学生们,学生们在听故事中更加崇拜姚明,激起要向他学习的强烈欲望。
四、平等对话,诱导学生进入课堂
对话是师生在互相尊重、信任、平等的背景下,通过语言和倾听进行双向沟通的方式。它要求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力求语言简练、生动、哲理性强,情感充沛、真实,感染力强。
通过教师或深沉娓娓、或慷慨激昂,或抑扬顿挫谈话式的导入,给学生轻松感和亲切感;在内容上略有延伸,唯一曲调先有情,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一种新鲜感。
五、关心国事,时政深入人心
如把从电视、报刊、网络上看到的2010年的云南大旱、青海玉树大地震等导入七年级下册《人生难免有挫折》的学习;也可用抗旱救灾中体现的中华民族美德、民族精神导入《弘扬民族精神》的课堂教学。新疆乌鲁木齐无论是三股势力制造的烧、杀、抢、砸事件,还是极少数别有用心的民族分裂分子制造的针刺事件,无不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加强民族团结的最好事实材料。在学习九年级思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框内容,用此新闻报道导入新课,既能让学生关心国事,又加强学生对维护民族团结的认识与理解。
六、漫画导入,令学生回味无穷
漫画具有诙谐、幽默的特点,同时它针贬时弊。漫画导入法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想能力。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难报三春晖”时,首先出示漫画“岁月不留情”。第一幅画面:一个孩子正在和母亲吃饭,母亲给儿子夹的是一条鱼。第二幅画面:长大后的儿子也在和母亲吃饭,儿子给母亲夹的却是鱼刺。漫画告诉人们,要孝敬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大的父母,而且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提出问题:图中的儿子做得对吗?我们该怎样对待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由此导入课题“难报三春晖”。
七、投其所好,音乐、多媒体导入
中学生大都喜欢明星,喜欢流行歌曲,有许多学生精心备有歌本,抄写有许多自己喜欢的歌曲。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导入时,可适当运用“音乐导入”。音乐导入是指教师选择与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歌曲作为开场导入新课内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创设情景,渲染气氛,使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音乐导入,所选歌曲必须与教材有密切关系,同时歌曲本身必须健康有益,有利于培养学生素质,不能纯粹地追求趣味性。八年级上册《男生女生》可以播放Flash歌曲《我是女生》,同学们在欢快的歌曲声中,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与激情,为这节课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恰当利用视频导入来创设特定的形、声、色情景,让学生直观感受,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多样化的优点,使用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加深记忆,能更好地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一位专家讲授《维护消费者权益》这一内容,上课铃一响,教室里鸦雀无声,巨幅的银幕上放映着南方某游览区缆车坠落事故的全过程,血肉横飞,哭声震天,惨不忍睹的画面配以雄浑沉重的画外音强烈地震振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突然,画面和声音嘎然而止。紧接着,该教师便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很有感情地开启新课导入:“这一案例让我们触目惊心,然而痛定思痛,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如何拿起法律武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这种导入,借鉴电视台主持人的某些风格,使课堂气氛显得庄重严肃,这样,就能把学生们的注意力牢牢地抓住,使师生在双边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紧密结合,开启了学生积极思维的闸门,为上好这节课埋下了伏笔。 八、幽默诙谐,小品吸引学生
初中生好奇心强、模仿性强,课前布置个别学生依据课本内容自编自演几分钟的小品,会使学生情不自禁的将注意力投向课堂。
小品趣味性强,妙语连珠,能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便于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从而产生愉快的体验。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新课导入的方法非常多,除了以上说的几种方法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如生活导入法、开门见山法、温故知新法、谜语导入法、讨论导入法、辩论导入法等等。导入是一门艺术。导入有法,但无定法,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对象的差异,灵活地选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研究,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导入方法,让学生感到新颖、生动有趣,使新课一开始就能紧扣学生心弦……但在充分运用各种导入方法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 导语设计要具有科学性。要求精,有概括性。导语只是引语,并不是讲授的主要内容,因此,要切中重点,语言要精练、概括,不能繁杂、过长。
2. 导入的题材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课堂导入首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但首要前提是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千万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新课”。导入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讲清楚课堂教学的目的,为讲授新课作好铺垫。教师设计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而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导入方法要简明扼要。尽可能用少量的语言说明课题要学习的内容、意义和要求。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思路带入一个新的知识环境中,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如果导入与内容脱节,不管导入多么别致、精彩、吸引入胜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3. 要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启发性。导入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新教材。
4. 导入要掌握时间性。导入所用时间不宜太长,要切中要点,语言简洁明快。一般情况下,导入的时间应控制在3至5分钟内,力戒喧宾夺主和冗长。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前导入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艺术。恰到好处的课前导入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启迪思维、发展能力的“兴奋剂”和有效手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广西崇左市龙州县民族中学 53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