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干预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 :世界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ada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理特征,其发病机制复杂,包括肥胖、遗传等因素引起的多种激素水平紊乱,慢性轻度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能量代谢障碍导致线粒体功能受损等,基本可分为受体前、受体和受体后3个环节。中药复方、中成药、单味中药或其有效成分、针灸等疗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IR,从细胞、分子水平展开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细致、深入。
  关键词 中医;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药;中药复方;中成药;机制研究
  Abstract Insulin resistance(IR)is an important pathological feature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MD).Its complicated pathogenesis includes disorder of various kinds of hormones caused by factors such as obesity and inheritance,chronic low inflammatory reaction,and impaired mitochondrial function caused by oxidative stress,energy metabolic disturbance,which can be basically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pre-receptor,receptor and post-receptor stage.It has been proved that herbal compound prescriptions,patent medicine,single types of herb or its active component,and other therapies such as acupuncture can to some extent alleviate IR.Related research from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evels has also become more detailed and deeper.Starting with the pathogenesis of IR describ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and Western medicine,this paper reviews the mechanism research of TCM intervention of IR in recent years,and offers a reference for relative research in future.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sulin resistance; Type 2 Diabetes; Pathogenesis;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Mechanism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R242;R587.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1.07.026
  胰岛素作为人体内最重要的血糖调节激素,能够使葡萄糖进入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促进葡萄糖在组织细胞的摄取和利用,促进脂肪、蛋白质、糖原等的合成。遗传、肥胖、高血糖或某些药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下降或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性减弱,导致葡萄糖的摄取利用率降低,称为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IR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环节,有报道称,超过7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IR,同时IR也是高血压、冠心病、代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其他多种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1]。因此,深入研究IR的發生机制及其防治具有非常重大的临床意义。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无论是中药复方、中成药,还是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或者针灸等治疗都能有效改善IR,说明中医药对IR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有效降糖、减轻靶器官损害,就是通过改善IR实现的[2]。因此,近年来中医药对IR的干预成为研究热点,其中有关机制的研究见仁见智。现从IR的中西医病机入手,将中医药改善糖尿病IR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1 西医发病机制
  IR的机制较为复杂,不仅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且从胰岛素合成、分泌到发挥生物效应的任一位点出现异常都可成为发病的启动环节。从病因来说,遗传、药物、肥胖、线粒体功能受损[3]、微量元素缺乏都是能够导致IR产生的启动因素[4]。根据发病环节不同可将其病理机制分为受体前、受体和受体后3个环节。受体前的IR主要包括基因突变导致合成结构异常的胰岛素分子、胰岛素降解速度过快或产生自身抗体、药物不良影响或自身胰岛素拮抗激素水平过高[5]。受体环节的IR则指胰岛素受体的结构、功能、数量等方面的异常,如受体的亲和力下降、受体合成减少、降解加快、转运出现障碍等[6]。若是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信号在胞内转导过程的异常,代谢通路中各种酶的结构或功能缺陷,以及葡萄糖转运系统的异常而导致的IR则属于受体后环节。虽然从发病环节分为三类,但通常来说,受体后环节的异常和信号传导障碍是最主要原因,与2型糖尿病最相关,也是目前多数研究的切入点[7]。受体前和受体环节异常导致的IR相对特殊,所占比例也相对较小,通常与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成人隐匿性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LADA)、药物影响以及基因突变有关,此外也有部分IR是由多环节的异常共同导致。   目前较为热门的中医药干预调控的信号通路包括如下几条。1)磷脂酰肌醇3/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在代谢中起至关重要的核心作用[8]。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R)结合后,促使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IRS)磷酸化,激活PI3K,进而使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hosphoinositide(4,5)-triphosphate,PIP2)转化为磷脂酰肌醇3,4,5-三磷酸(Phosphoinositide(3,4,5)-triphosphate,PIP3),激活AKT调节葡萄糖的转化和糖原的合成[9]。2)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s 4,GLUT4)信号通路:GLUT4负责葡萄糖的转运,经胰岛素刺激后从胞内转移到胞膜上,以异化扩散的方式完成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3)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通路:AMPK是调节机体能量代谢,维持糖脂平衡的重要激酶,能够被很多因素如激素、细胞压力等激活,增强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敏感性,从而介导糖异生。4)IκB激酶β(Inhibitor Kappa B Kinaseβ,IKKβ)/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该通路是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炎症反应通路。IKKβ可使IRS-1丝氨酸残基磷酸化,抑制正常状态下的酪氨酸磷酸化,导致胰岛素信号传递被阻断,骨骼肌葡萄糖摄取和糖原合成减少。通常认为肥胖诱发的IR多与炎性通路相关。过度堆积的脂肪组织中往往巨噬细胞增多,这些巨噬细胞可代谢产生或分泌许多饱和游离脂肪酸、细胞因子(如抵抗素)和炎症介质如IL-6、TNF-α[10],引起氧化应激,使机体长期处于慢性、轻度的炎症反应状态。这一炎症反应不同于传统的炎症反应,被称为“代谢炎性”[11-12],正是这种慢性轻度炎症反应使正常的胰岛素转导信号受阻,导致IR的出现[13]。除此之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4(Toll-like R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等也与IR发生关系密切。
  2 中医病因病机
  IR属于现代医学术语,在中医学中并无对应记载,目前关于IR的中医机制探讨,历代医家多从脏腑和气血理论进行发挥,观点不同。有学者认为,目前糖尿病患者中肥胖者居多,饮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精微物质大量堆积,导致脾不散精,精微津液壅滞,聚而为痰,久而化瘀,形成IR[14]。也有学者认为肝气郁结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始动环节,气机的郁滞是诸多并发症发生的基础,此观点确与临床上部分患者的表现相符,尤其是伴焦虑抑郁状态者[15]。王家琳等[16]总结各家见解,提出2型糖尿病IR的病机实质在于脾肾亏虚,水湿痰浊内生,气虚无力行血,痰湿郁滞血脉,血壅生瘀,痰瘀互结而生毒。朱友文等[17]将IR中医病机归纳为脾气亏虚,痰湿内生,浊邪内存,痰浊、瘀血、气虚、阳虚等多因素混杂,病位在脾,亦与肝肾相关。
  辨证分型方面,徐江红等[18]对秦皇岛地区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统计分析,认为2型糖尿病IR中医证型分布可归属于脾虚湿瘀、肝胃郁热、湿热内蕴、气阴两虚、脾肾阳虚、热盛津伤几个证型,其中脾虚湿瘀证IR指数最高,是IR最主要的证型。肖燕倩等[19]对186例糖尿病IR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析对比组间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结果发现湿热(痰浊)困脾和血瘀脉络2组患者ISI最低,IR最严重。张亚琼和邓德强[20]提出IR中医病机可归纳为脾虚湿盛、脾肾亏虚、痰湿瘀浊3型。IR的病机关键在脾虚,脾不散精,痰湿内生,痰瘀毒交结,是症结所在,临床以脾虚湿瘀证为主要证型,亦可见脾肾亏虚、肝郁脾虚等其他类型[21]。
  本研究在总结现代医学关于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和中医学对糖尿病的病因、发病、病机、证候、辨证等的基础上,结合中西医学关于糖尿病的理论和临床认识,提出以IR为关键病机的糖尿病的发生是由于不同因素作用于人体,导致肝脾肾3脏不同程度的病变的理论观点。临床上根据病因病机和证候的差异,辨清标本先后、分清轻重缓急来辨证治疗糖尿病,采取肝脾肾3脏同调论治,包括调脾为主调肝调肾为辅、调肝为主调脾调肾为辅或调肾为主调肝调脾为辅等不同的治法[22]。
  3 中医药干预IR机制研究
  近来有关中医药干预2型糖尿病IR的研究很多,大量临床试验已经证实中医药改善IR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具有很好的优势。中药疗效及作用机制方面的实驗数量渐多,研究也愈来愈深入,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代谢信号通路等研究方面均有不同发现。由于中药成分复杂性,其治疗效果往往是多靶点、多环节、多机制的综合作用。
  3.1 单味中药及有效成分
  目前研究已发现至少70种中药具有改善IR的作用,其中20余种在临床较为常用[23],从有效成分来看,主要包括多糖类、皂苷类、黄酮类、生物碱等。实验证实,黄芩苷能够通过增加骨骼肌及肌细胞中GLUT4、PGC-la、pAKT、pAS160、pP38MAPK水平,调控AKT/AS160/GLUT4和P38MAPK/PGC-la/GLUT4信号通路,从而改善糖代谢和减轻IR[24]。匙羹藤总皂苷能够增强脂肪组织中脂联素的表达,激活PI3K/AKT/GLUT4、CAP/Crk Ⅱ/GLUT4信号传导通路,减轻IR[25]。黄连素则可下调TNF-α蛋白表达,抑制骨骼肌TLR4/IKKβ/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增加胰岛素受体和IRS-1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26]。银杏叶及其有效成分银杏叶总黄酮可通过升高脂联素、降低瘦素、抑制TNF-α等炎症介质、激活GLUT4等多途径改善胰岛素信号的转导[27]。黄芪多糖小檗碱促进胰岛素分泌,同时通过下调miR-126-3p水平增加IRS1-mRNA及其蛋白表达,其改善IR的机制主要在于恢复胰岛素信号传导[28]。牡丹皮多糖则通过抗氧化应激、促进葡萄糖代谢信号传导改善IR,其作用的关键分子包括葡萄糖-6-磷酸酯酶(Glucose-6-phosphatase,G-6-pase),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 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R)和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CK)等[29]。本研究探索了姜黄素、人参皂苷、肉桂醛等多种中药有效成分的抗糖尿病机制,发现姜黄素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肝脏及肌肉组织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1B,PTP1B)、IRS-1 mRNA的表达及蛋白表达[30];人参皂苷Rb1通过调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促进3T3-L1脂肪细胞褐变[31-32],而肉桂醛也能通过诱导白色脂肪组织褐变减轻小鼠饮食性肥胖[33],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发挥改善糖尿病大鼠IR的作用。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基本可以将单味中药治疗IR的机制概括为:修复胰岛B细胞功能,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岛素拮抗激素水平,增加葡萄糖的摄取;增强受体结合率,减轻炎症反应,调控胞糖脂代谢相关信号传导。
  3.2 中成藥或复方
  中药复方制剂成分复杂,因此其效果通常是多因素、多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大体可以归纳为调节激素水平,增加胰岛素受体数量、提高亲和力,调控糖脂代谢、抗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通路信号传导,以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3.2.1 调节激素水平
  部分中药方剂可对胰岛素、瘦素、脂联素等与糖脂代谢密切相关的激素产生影响。如黄芪散(黄芪、葛根、桑白皮)能降低血中胰岛素和痩素水平,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胰岛素和瘦素的敏感性[34];柴胡疏肝散、祛胰抵方可上调肝脏脂联素、下调瘦素水平,同时促进脂肪酸的β氧化,减少脂质蓄积和肝糖原输出,从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IR[35-36]。
  3.2.2 增加胰岛素受体数量,提高亲和力
  从受体环节入手研究中药改善IR的实验相对较少,但仍有研究发现,加味桃核承气汤、复方葛根胶囊等能够增加靶组织胰岛素受体的数目,提高胰岛素受体生物活性,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证实中药复方可从受体环节干预IR[37-38]。
  3.2.3 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
  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信号进一步在胞内的转导,过程涉及多条通路、众多关键分子,是复杂而精密的信号网络。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单药还是复方均不能用单一通路、单一分子靶点解释其机制,需从整体上认识。加减逍遥散可通过抑制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过度表达,促进IRS-1的生成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39]。白虎二地汤可通过上调PI3K、AKT表达来促进葡萄糖代谢过程,同时增加IRS-1数量并提高其活性,从而减轻骨骼肌的IR[40]。加味水陆二仙丹亦是通过IRS-1/PI3K途径对葡萄糖代谢进行调控,同时可上调GLUT4基因表达,增强细胞摄取葡萄糖的能力,最终达到改善IR的目的[41]。赵玉雪[42]进行了代综方(黄连、枳实等)干预骨骼肌IR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其作用机制在于激活肝脏及骨骼肌组织AMPK、促进脂肪酸氧化,同时抑制肝脏Notch信号通路,促进骨骼肌GLUT4蛋白表达,可以看出,其疗效也是多通路共同作用的结果。津力达颗粒可减轻肝脏氧化应激,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等活性,同时抑制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信号通路,增强胰岛素信号通路中AKT活性[43]。防己黄芪汤能够有效抑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TNF-ɑ等炎症介质mRNA表达,通过炎性通路改善脂肪组织的IR[44]。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葛根芩连汤的作用靶点,发现该方剂通过上调PI3K、IRS,下调载脂蛋白C-Ⅲ(APOC-Ⅲ)影响胰岛素信号传导[45]。降糖消渴颗粒则参与调控PI3K/AKT[46]、AMPK[47]通路的信号传导,同时可以抗氧化应激[48],降低游离脂肪酸水平、参与脂肪的分化和分解[49],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50],通过以上综合作用达到改善IR和抗糖尿病作用。此外,随研究深入,越来越多的IR相关靶点miRNA被发现[51],目前较为多见的如miR29、miR320与脂肪IR,miR106与骨骼肌IR,miR126、miR143与肝脏IR等,为中药改善IR的机制拓展了研究思路。
  3.2.4 调节肠道菌群
  近年来研究证实,IR与肠道菌群群落失衡、关键菌种相对丰度改变以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关系密切。高能量饮食、肠壁炎症反应等引起的菌群群落改变,菌群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胆汁酸(Bile Acid)的代谢失衡,可影响体内炎症介质、脑肠肽、糖脂代谢相关激素水平,从而在受体后环节影响胰岛素信号的转导。实验证实,糖耐康可影响ZDF大鼠肠道中乳酸杆菌、普雷沃菌和Romboutsia菌种的相对丰度[52];姜黄石膏合剂则在影响菌群多样性和不同群落相对丰度的基础上提高了产SCFAs菌群丰度[53];葛根芩连汤、薏苡附子败酱散则对肠壁炎症反应有明显缓解作用,除减少IL-6等炎症介质外,还可减少产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菌群的相对丰度[54-55]。
  3.3 针灸等其他疗法
  除中药及方剂治疗外,针刺、艾灸、推拿等其他传统中医疗法也可有效改善IR。有研究发现,电针足三里、关元、中脘和丰隆可以抑制下丘脑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减少TNF-α、IL-6等炎症介质水平,减轻中枢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改善IR的重要分子机制[56]。除了减轻炎症反应,电针还能够特异性上调SIRT1/叉头转录因子1(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 1,FoxO1)信号通路,抑制促食欲肽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通过抑制食欲、减少热量摄入、降低体质量来改善IR[57-58]。推拿手法可刺激提高大鼠的脂联素(Adiponectin,ADPN)mRNA水平,同时抑制COUP-TF Ⅱ基因转录,从而减轻IR。灸法可通过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T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 Axis)的调控、胰岛素增敏、减轻心理应激、腹部肥胖等途径干预IR水平。
  4 结语
  IR是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代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与此相关的机制及疗效研究正不断扩展和深入。相比全身性IR,各组织、靶器官的IR更具有针对性,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59]:如中枢神经系统IR与摄食、肥胖关系密切;脂肪组织IR和脂代谢异常、炎症反应相关;肝脏IR加重糖耐量异常;胰腺组织IR导致B细胞功能衰竭;而心肌组织IR可加速心力衰竭进展;骨骼肌IR则被认为与寿命缩减有关;而血管内皮IR则是高血压的病理基础等。从全身水平向器官、组织水平的转移使研究方向更加精准,作用机制更加清楚透彻。   中药干预IR的机制是复杂的。一种中药单体即可在IR发生过程中的多个环节、靶点,通过影响不同蛋白的表达,直接或间接地起到改善IR的作用[60]。而单味中药和复方往往富含多种有效成分,因此中药干预IR的作用方式通常是多靶点、多通路的,是多对多的复杂网络。中药改善IR的模式并非“一味中药-一个基因/通路-一种疾病”,而是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模式[61]。
  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干预IR的机制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其研究范围逐渐拓展,研究内容不断深入,并越来越多的结合和利用代谢组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先进技术。然而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IR的评价标准、检测方法的差别、中医辨证分型的判别等。因此,未来相关研究应当更加关注对动物模型的完善、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和统一、与中医辨证论治的契合,以期更好地为临床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沈伟,王旭.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药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2):279-280.
  [2]王海焱,刘铜华.中药复方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7,30(5):137-140.
  [3]时丽丽,张莉,谭初兵,等.线粒体功能损伤与胰岛素抵抗[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2,28(11):1481-1486.
  [4]窦梅,马爱国.胰岛素抵抗主要原因及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9,36(3):174-179.
  [5]韩莉娟.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0,15(10):115-117,125.
  [6]张世卿,佟丽.胰岛素抵抗作用发生机制及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2,23(3):364-368.
  [7]薛元明,罗志丹.受体及受体前致胰岛素抵抗的因素及对策[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4,10(4):3-5.
  [8]陈忠云.中医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研究进展[J].福建医药杂志,2017,39(3):140-142.
  [9]林玉芳,韩薇,李寅,等.中医药对胰岛素抵抗相关信號通路影响的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9(5):98-101.
  [10]Oh DY,Morinaga H,Talukdar S,et al.Increased macrophage migration into adipose tissue in obese mice[J].Diabetes,2012,61(2):346-54.
  [11]Hotamisligil GS.Inflammation and metabolic disorders[J].Nature,2006,444(7121):860-867.
  [12]杨曙光.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及其与慢性肾脏病相关性[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13]Harford KA,Reynolds CM,McGillicuddy FC,et al.Fats,inflammation and insulin resistance:insights to the role of macrophage and T-cell accumulation in adipose tissue[J].Proc Nutr Soc,2011,70(4):408-817.
  [14]第五永长,许建秦.胰岛素抵抗中医病机探讨[J].四川中医,2008,26(1):8-11.
  [15]季艳丹,雷雯,赵美云,等.三舒汤治疗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J].世界中医药,2020,15(21):3304-3307,3312.
  [16]王家琳,陶存武,冀舒文,等.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药治疗与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1):28-31.
  [17]朱友文,宋灿,霍海如,等.中药在2型糖尿病中的治疗和胰岛素抵抗中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5,10(1):135-137.
  [18]徐江红,朱立春,吴中秋,等.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J].临床荟萃,2013,28(2):201-203.
  [19]肖燕倩,杨志新,郭美珠.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4):743-745.
  [20]张亚琼,邓德强.中医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新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6,34(6):55-58.
  [21]陆聆韵,陶乐维,桑珍.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中医证型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1,43(7):34-35.
  [22]高思华,龚燕冰,倪青,等.肝脾肾同治法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8):1007-1010.
  [23]赵轩,高彦彬.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单味中药成分和机制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3,8(7):840-843.
  [24]方彭华.侧脑室注射M617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GLUT4膜转位及其信号通路的影响[D].扬州:扬州大学,2012.
  [25]秦灵灵,穆晓红,徐暾海,等.匙羹藤总皂苷对2型糖尿病小鼠脂肪组织GLUT4的调控作用[J].西部中医药,2019,32(5):16-19.
  [26]候丽琼,赵铁耘,张伊祎.黄连素对肥胖胰岛素抵抗大鼠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干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6(6):827-831.   [27]信琪琪,刘玥,杨琳,等.中药银杏制剂与糖尿病治疗: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3):4509-4515.
  [28]毛竹君,寿旦,柴可夫.黄芪多糖小檗碱下调IR-INS-1细胞miR-126-3p改善胰岛素抵抗[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7):2961-2965.
  [29]王松笛.凤丹皮降血糖的活性成分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30]秦培洁,张东伟,莫芳芳,等.姜黄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3):272-274.
  [31]Mu Q,Fang X,Li X,et al.Ginsenoside Rb1 promotes browning through regulation of PPARγ in 3T3-L1 adipocytes[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15,466(3):530-5.
  [32]Poher AL,Altirriba J,Veyrat-Durebex C,et al.Brown adipose tissue activity as a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obesity/insulin resistance[J].Front Physiol,2015,6:4.
  [33]Zuo J,Zhao D,Yu N,et al.Cinnamaldehyde Ameliorates Diet-Induced Obesity in Mice by Inducing Browning of White Adipose Tissue[J].Cell Physiol Biochem,2017,42(4):1514-1525.
  [34]李金磊.黄芪散改善二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模型小鼠糖脂代谢及其机制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35]李丹.柴胡疏肝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岛素抵抗大鼠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D].广州:广东药学院,2014.
  [36]马建,赵富民,赵娜,等.祛胰抵方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瘦素、脂联素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0(3):241-242.
  [37]李津,冯前进,宋强.复方葛根胶囊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素受体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3):862-864.
  [38]熊曼琪,林安钟,朱章志,等.加味桃核承气汤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3):165-168.
  [39]朱艳芳.加减逍遥散影响慢性心理应激T2DM小鼠IR机制的研究[D].廣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40]陈璇.白虎二地汤调控胰岛素信号通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
  [41]蔡晟宇.基于IRS-1/PI3K/GLUT4通路观察加味水陆二仙丹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42]赵玉雪.代综方干预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
  [43]金玺.津力达颗粒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氧化应激及胰岛素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
  [44]颜青.防己黄芪汤对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及炎症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D].银川:宁夏医科大学,2017.
  [45]章常华,涂秀英,熊淑平,等.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葛根芩连汤防治胰岛素抵抗作用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6,27(1):81-85.
  [46]Yu N,Fang X,Zhao D,et al.Anti-Diabetic Effects of Jiang Tang Xiao Ke Granule via PI3K/Akt Signalling Pathway in Type 2 Diabetes KKAy Mice[J].PLoS One,2017,12(1):e0168980.
  [47]赵丹丹,莫芳芳,穆倩倩,等.降糖消渴颗粒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7):1525-1527,后插5.
  [48]张毅,穆倩倩,于娜,等.降糖消渴颗粒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小鼠肝脏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6,11(9):1849-1851.
  [49]于娜.降糖消渴颗粒活血化瘀组分对肥胖小鼠糖脂代谢及3T3-L1细胞功能与分化的影响[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
  [50]2017首届世界浮刺针灸学论坛征文通知[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9):768-768.
  [51]王海英.益气养阴活血方对T2DM大鼠胰岛素抵抗及肝脏miRNA-126表达水平的影响[D].唐山:华北理工大学,2016.
  [52]吴莉娟.糖耐康干预自发性2型糖尿病ZDF大鼠胰岛素抵抗及机制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7.
  [53]朱杰.基于肠道菌群理论:姜黄石膏制剂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干预的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
  [54]章常华,马广强,邓永兵,等.葛根芩连汤对KK-Ay糖尿病小鼠血浆中LPS、TNF-α、IL-6及肠道菌群的影响[J].中草药,2017,48(8):1611-1616.
  [55]陈玲玲,张思为,李董平,等.薏苡附子败酱散对糖尿病小鼠炎症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8,39(4):415-418.
  [56]陈丽.电针调控下丘脑SIRT1/NF-κB信号通路改善ZDF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
  [57]舒晴.电针调控下丘脑弓状核SIRT1/FoxO1抑制摄食改善胰岛素抵抗肥胖的机制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7.
  [58]周焕娇.电针与热量控制对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HPA轴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7.
  [59]Guo S.Insulin signaling,resistance,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insights from mouse models into disease mechanisms[J].J Endocrinol,2014,220(2):T1-T23.
  [60]牟晓华,王家琳.肥胖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机制及治疗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27(8):1063-1066.
  [61]陈海彬,周红光,李文婷,等.网络药理学——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新视角[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7):2873-2876.
  (2019-12-01收稿 责任编辑:杨觉雄)
其他文献
有件事情比较有意思,我告诉一个朋友说:“大亨故事多。”他惊问:“俄罗斯还有大亨?”我又说:“俄罗斯大亨的最高身价是37亿美元。”他一愣:“啊,比中国大陆的还要高?”难道不是这样吗?还是让我们看看《福布斯》怎么写,听听俄国人怎么说。  2002年3月1日,美国著名的财富杂志《福布斯》公布了第16届全球富豪名单,但是全球只有497人入选,比2001年的富豪榜少了83人。2002年俄罗斯有七位富翁榜上有
期刊
摘要 医疗机构制剂继承了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对医疗机构在临床和科研运用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云南省54家州市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其共有1 127个制剂,含中药制剂634个制剂。云南作为中药材资源大省,亟待解决医疗机构制剂的开发问题。现综述云南省部分地州医疗机构制剂发展现状、开发情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大品种二次开发研究情况,从而提出加快我省发展医院机构制剂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云南省;医疗机构制
期刊
摘要 印度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不仅孕育出内涵丰富的文化体系,而且也有自己独特的成熟的医学体系,其中阿育吠陀医学的历史最为悠久、最具有代表性,而且是印度传统医学的构成主体。由于丝绸之路的开辟和佛教交往的频繁,自古中国和印度就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医药知识交流,其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现在的藏医学,在理论上和印度医学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从理论、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全方位简单论述中医学
期刊
摘要 云南中医民族药源远流长,造就了大量民族民间经验方和经典名方,在临床医疗和相关科研工作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对云南省的民族民间经验方、经典名方的整理情况,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二次开发研究情况分析,得到云南中医药民族民间经验方、经典名方启示开发思路。制约民族民间经验方、经典名方的主要问题为:资料收集整理不齐,临床应用缺乏相应的质量考评标准和系统的安全性总结;现行法律法规对民族民间经验方、经典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討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气虚证与并发症、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HFpEF气虚证患者16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医四诊、并发症信息,并计算气虚证积分,根据气虚证积分分为气虚重证组(n=98)和气虚轻证组(n=67),同时纳入非心力衰竭非气虚证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完善多普勒超声心动
期刊
阎学通 今天请大家来到清华,是想请大家讨论一下美台军事关系问题。前天美国媒体披露的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谈到有可能在台海冲突中对中国使用核武器,这很能反映美台关系的发展趋势。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核心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准确评估美台军事关系的发展趋势,恐怕就会误判我国总体的安全环境状况。特别是布什总统一方面访问中国,一方面让军方准备这样的报告,这很说明美国对华政策的主旨。防止台湾问题使我国安全环
期刊
摘要 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依赖于中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在中药资源深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药渣的粗放低值化利用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污染。近年来,应用双向发酵技术提升中药药渣的利用价值备受关注。现以中药药渣的生物转化为基础,探讨药渣双向发酵技术的特点与优势,介绍了目前用于药渣双向发酵的主要微生物种类及其转化体系,并对中药渣双向发酵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中医药的海外推广是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重要举措,并能以此为契机促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医药走向世界,造福世界。随着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两国外交关系的不断升温,作为“一带一路”上中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亮丽名片,中医药已成为两国共建健康丝路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两国在中医药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覆盖了科研、教育、新药研发、共抗疫情等各方面,中医药在乌兹别克斯坦逐渐深入
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泽泻汤治疗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MD)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SymMap、TCMSP、TCMID、BATMAN-TCM等中医药数据库及TargetNet药物-靶点谱在线计算平台,获取泽泻汤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OMIM、Gene Cards、TTD、CTD等疾病基因数据库,获取MD相关靶标基因;利用STRING蛋白质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
期刊
摘要 构建诊断与理法方药紧密契合的诊疗体系,从而实现诊断与治疗的精准化,是中医药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主诉诊疗学作为切入点,从四诊合参、关联分析等方面展开论述,提出主证精细深入分析、主证横/纵向分析等研究思路与对策,以期优化中医临床诊断思路,为临床路径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中医诊断;中医主诉诊疗;四诊合参;关联分析;临床诊疗路径;症对;精准诊断;精准施治  Abstract It is a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