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解读舒位的济世思想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q1989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舒位是清中叶一位忧国忧民的著名诗人,他有着强烈的济世之心并终身为之努力,但是由于屡试不中,报国无门,最终抱憾而去。西方政治学学者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和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夫妇提出的多中心治理理论为我们解读舒位济世理想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解读,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清中叶下层知识分子先进的治世理论。
  关键词:多中心治理理论 舒位 济世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多中心治理理论起源于西方的经济管理领域,之后的研究逐渐蔓延至文化、政治治理等领域。最早提出“多中心”这一词语的是出生于匈牙利的社会学家卡尔·博兰尼。对多中心治理理论与人类社会公共管理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相关理论的是2009年10月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政治学学者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和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夫妇。“在《多中心》一文中,奥氏提出民主社会的重要特质是决策权能广泛分散,个人有充分的裁量权或自由,政府官员的行为受到有效且常规的约束,民主社会的活力取决于社会治理中存在着实质的多中心因素。与多中心秩序对立的是指挥秩序为一元化的单中心秩序。在指挥秩序中,下级便会扭曲信息,取悦上级,信息丧失和扭曲会导致失控,绩效与期望出现差距。”笔者在阅读清中叶著名诗人舒位的作品时,发现其对政治的构想已涉及到多中心治理理论知识,故藉此理论解读清中叶著名诗人舒位的济世理想。
  舒位(1765-1816)是清中叶著名诗人,字立人,号铁云,与王昙和孙原湘两人并称“江左三君”,又称“乾隆后三家”,王英志先生在其著作《性灵派研究》中将他列入“性灵派”得力干将。铁云自小勤奋读书,十四岁面见安南使者赋《铜柱》,得“中国才子”之名。其自小胸怀大志,锐意进取,高唱“东山著屐人,但为苍生起”;(《读史一首奉怀薏翁先生并送出宰青海》卷三)渴望有机会投笔从戎为国家建功立业,“我时倘投笔,定可勒铭还”;(《昆仑关作》卷一)决心为了实现自己的济世理想,就算要“翻身入虎穴”(《古剑篇赠人》卷二)也在所不惜。
  一 多中心共同治理太平盛世的理想
  明君、贤臣、勤民是舒位济世理想中的三个主要因素,明君居首。舒位深受儒家学说的影响,故其理想中的君王是既有古代圣贤尧舜的英明,又具备“天心”和“仁爱”,“至尊尧舜君,屡诏振聋聩。皇极是训行,天心乃仁爱”(《寄陈笠帆中丞》卷十六)。舒位所说的“天心”指的是上天的意愿,即要求君王遵循上天的意愿,多做有利于社会发展、顺应家国民生的事情,同时要对民眾有仁德厚爱之心。他在《新里行》诗中云:“梁人筑新里,梁人不能有。秦人不自哀,乃为新里守。国家之守守在德,不在池深与城厚。新里新,梁国奔。长城长,秦国亡。”一针见血地指出国家的存亡不在于城墙的深厚、长短以及是否坚固,而在于君王能否以德治国、以德服人。其次,是贤臣。舒位《寄挽沈松庐先生》(卷九)中记录的贤臣代表沈启震是浙江桐乡人,历官山东运河道,嘉庆四年,启震养病禾中却因诏带病治河并且“治水奏河平”。然而,第二年当朝廷授启震山东河道备兵时,“解节敦移疾,抄方验养生。出山传诏促,治水奏河平。地尚留棠憩,官应比济清。东方千骑在,肠断写铭旌”,这位长于治水的循吏却因为治水病情加剧而与世长辞。然后,是勤劳的民众。舒位认为勤劳的民众是建立和维持封建盛世的又一重要因素,面对恶劣的地理环境,他经常会想起燕地旱涝灾害、贫乏的水利设施、辛勤劳作的百姓却颗粒无收的痛苦;面对纷纷扬扬的大雪,他常想起那些勤耕细作的农民“令我忽忆南亩之农夫,黄蓑绿笠纷耕锄。平田漠漠播牟多,崇墉楷楷思黍秫。叱牛穷巷劳牧竖,养蚕阖屋愁小姑”《雪珠》(卷二)。在舒位建构的政治理想中,只要有开明圣听的君王、贤良勤政的臣子以及辛勤耕作的民众通力合作就能共建太平盛世。
  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角度来看,要建立一个和谐的太平盛世,就需要三个主体因素的共同努力:即皇帝要根据民众的切身利益制定合理的政策制度,这些制度能确保皇帝、官员与下层民众形成长期稳定的和谐关系。为了维持这种上下、官民的和谐关系,皇帝还需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调整赋税、兴修水利、赈灾救灾、抵御侵略等利民政策;贤臣则需上能领会圣旨,下能体察民情并积极引导民众进行农业生产;身居底层的民众需勤劳勇敢、精耕细作,还要注意环境的保护……当作为封建社会主体的帝皇、臣子、民众三个中心因素围绕着和谐的政治理想而付出的努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回报,长治久安的太平盛世将能够长久维持。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舒位建构的明君、贤臣、勤民三者只要通力合作就能共建封建太平盛世。然而事实并不如此!
  二 残酷黑暗的现实
  首先君不仁。在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地主阶级专政政权。这种专制政权的基本特征是“把国家一切政治权利,诸如行政权、军权、司法权、立法权、财政权、监察权、选拔用人权等,高度集中到中央政府,最后集中到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和代表——皇帝的手里,形成最高的、唯一的、绝对的政治权力即皇权。皇帝任命各级官僚机构的人员,令他们秉承皇帝的旨意办理政事、统治人民。”居于这种政权金字塔最上方的统治者一方面要压迫、剥削、镇压人民,另一方面要组织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在这个管理机构中,强权是其最基本的治理方式,地方政府和官员对皇帝负责,皇帝可随时任命罢免官员、处置百姓。由于皇帝权力的高度集中,其个人政治品质的优劣往往就决定封建中央集权制度行使的优劣。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发展到顶峰的时期,此时清政府入主中原,为了钳制汉人,震慑汉族知识分子,史称“康乾盛世”两朝的天子大兴文字狱,仅乾隆一朝,就有130左右起。统治者动辄诛杀文学作品的作者,重者株连九族。清政府的高压政策使得民不聊生,阶级对立日呈尖锐,各地农民纷纷举起起义大旗:乾隆三十九年山东王伦领导当地的农民起义;乾隆四十六年哲合忍耶回民起义;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领导台湾农民起义;乾嘉年间川陕楚白莲教掀起了大规模的起义;嘉庆二年贵州苗民起义……   自身的遭遇和残酷的现实使得诗人深深的失望与愤慨,这种失望、感慨和济世之心糅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包括政治忧患和自然忧患,它使得舒位处于一种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之中。而由于时局的限制,他的政治忧患意识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忧叹”,而这种“忧叹”则又进一步反映了他契而不舍的入世精神。此时的舒位载运心灵搏动、直面世道人生的血性文字较少,“忧生之嗟”的文字亦不敢直面当朝统治者,只能借写古事发今愤,如“仕宦朝中如酒醉,英雄末路以诗传”(《向读文选诗爱此数家不知其人可乎因论其世凡作者十人诗九首》卷八),严迪昌在其《清诗史》中评价舒位以“论古人之世,实即讽自身所处之现实。这是一种天理不公的格局,昏聩之徒踞于中朝,‘英雄末路’只能‘以诗传’!”古代臣子为君王鞠躬尽瘁,而君王一旦事成疯狂杀害贤臣。对此,伤时忧国却身居下层的诗人舒位只能借凭吊古人而痛苦地发出悲叹“君不见夜斩大蛇作天子,晨听牝鸡杀猛士。天子万岁猛士死,大风萧萧吹不止”(《歌风台》卷十三)。
  其次臣不贤。正如史上流行的话语“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千里为官只为钱”一样,那些拥有特权的官吏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经济特权对上惟命是从,对下巧取豪夺。如舒位在《象生花》(卷三)中所描绘的:皇族中的皇妃、公主、达官贵人的妻妾均把“象生花”镶嵌于帽子上作为身份的标志,地方官员为了取悦皇族,强行在民间征收“象生花”赋税,“一枝花当十户赋,几朵云收数乡税”,凝聚着民众辛勤血汗的税收变成了开在贵妇人头上的花朵,而花开瞬间即“滑落委泥沙”;在《捉虎行》(卷一)他又写道“鬼门关前”,“猛虎捉人如捉鬼”,官吏们却熟视无睹、无动于衷,深受虎害的人们将老虎打死后却战战兢兢,担心“县官来收虎皮税。官来收税尚犹可,吏食尔虎如食菜,尔有虎皮何处卖?”
  三 民不勤
  清朝皇族、官员、地主利用自身的特权疯狂兼并土地,他们占有土地却不直接经营,而是分散给农民租种收取地租,苛捐杂税均由租种的农民负担,耕种土地农民实际所得根本无法满足个体家庭生活所需,故而失去劳动的积极性,“有田不耕,有机不织,坐俟三冬之雪,仲春之雨”。(《附丹阳道中寄孟楷》卷十七)其直接后果就是土地无人耕种,农业歉收,给封建国家带来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危机。
  正所谓“位卑未敢忘国忧”!这位饱读诗书、九次科考却终无法跻身仕途的诗人,在目睹帝皇的荒淫残暴、众多官吏的贪婪与凶残的现实后,济世理想不灭,忧国忧民之心依旧。他终生幕游,踏遍大半个中国,每到一处,都极为关注当地的地理形势、水利设施、体察当地的民风民情,提醒和告诫自己所追随的官员们和那些已跻身仕途的朋友们要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少居燕云时,他详细考察了燕云的地理水文情况,查阅了诸多古今文献并深入分析和研究,积累了大量有关治河、兴修农田水利的经验并无私的将之献给有幸跻身士林的晚生后辈“夫古之王者在西北,黍稷桑麻,未尝不备,则以其得水利也。今虽井田既废,屯田可行,屯田兴而水利出焉。仆又知燕云十六州之地,又无处不可屯田也”;(《附丹阳道中寄孟楷书》卷十七)嘉庆二年正月,贵州苗民在韦朝元、王囊仙的带领下起义,嘉庆帝命令河间太守王朝梧和云贵总督威勤侯勒保率师镇压,时舒位为王朝梧幕僚,随同前往,他力劝太守和威勤侯要善待被俘的起义者,要“以美言甘降者”。太守威勤侯听其言而“降者遂不叛”,爱民之心见之于言行;他对起义农民深表同情,矛头直指当朝统治者“谁驱民做贼?乃以吏为师”,(《纪事诗六首》卷十六)“形成若豺虎,奸更甚狼狽……莠民故丧心,残吏尤汗背”(《寄陈笠帆中丞》卷十六);起义平息之后,舒位却发现贵州西部民众有种植吸食罂粟的陋习,他对此痛心疾首,感叹道“青霞一口吐深夜,那知屋底炊烟孤。切勿呼龙种瑶草,转缘南亩勤春锄”,(《兰州烟水篇》卷三)同时奔走于官府与民间,劝诫人们放弃种烟、吸烟的陋习,改种农作物,爱民之切,感人肺腑!
  舒位的济世理想是如此的美好!然而,这种美好的济世理想只有在今天的民主社会里,在“多中心”中各因素享有一定的决策权、裁量权和人身自由,在政府制定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和制度约束官员、民众的行为,而民众和官员亦可以对政府做出的决策提出异议,各因素通过协商来共同解决所有问题的社会里才可以实现。在以帝皇、臣子、民众等多个中心形成的治理结构中,如果他们之间是多元、平等、合作与共同协调的,亦即皇帝不能凌驾于臣民之上、官不欺民、民拥君臣,这个金字塔才能稳固。从以上分析来看,居于金字塔顶端的封建皇帝,非但没有致力于构建权力平等、秩序公正的制度来实施各种政策并协调社会矛盾,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专制大肆挥舞屠刀滥杀无辜以震慑士人和平民;居于中上层地位的官吏,除极个别的循吏之外,绝大多数的均为虎作伥,借助手中的权力欺压百姓、掠夺民众的财富和土地等资源;辛勤耕种的农民,承受着来自官僚的镇压、自然的侵扰,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流离失所,最终不得不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反抗封建统治的起义……所有这些不仅动摇了清朝政府的专制统治,也粉碎了忧国忧民的诗人舒位美好的济世理想!他只能慨叹“白云如衣,不能御寒。明月如饼,无以加餐。王道易易,何如行路难?”(《行路难二首》卷十三)
  参考文献:
  [1] 王志刚:《多中心治理理论的起源、发展与演变》,《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2] 舒位撰,曹光甫点校:《瓶水斋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3] 严迪昌:《清诗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4] 郑祖华:《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名份与土地占有的共振和谐》,《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89年第2期。
  作者简介:朱晨,女,1973—,广西玉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工作单位:广西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奥斯卡·王尔德的著名戏剧《理想丈夫》以喜剧的方式对被上流社会广泛赞誉、被妻子崇敬膜拜的“理想丈夫”的真实面目进行了讽刺和揭露,其中喜剧性元素贯穿始终,让人印象深刻。本文主要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语言表达三个方面对其所展现的喜剧艺术进行解读。  关键词:《理想丈夫》 喜剧艺术 喜剧情节 人物性格 喜剧性语言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奥斯卡·王尔德,19世纪与萧伯纳齐名的英
期刊
摘要 在西方复仇文学现代性的进程中,怀疑精神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气质。在对旧事物、旧秩序、旧观念否定的基础上,它不仅促使了传统复仇文化的提升,更加深了现代人对人性与道德这一主题的理解,从而使现代复仇文学具有了新的道德特性和宽容的高贵精神。  关键词:复仇文学 怀疑精神 现代性品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同爱情主题、死亡主题一样,复仇主题也是从古到今永不磨灭的文学主题,是世界文学宝库
期刊
摘要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作品以丰富的叙事技巧、深远的历史主体、史诗般的语言而备受推崇。在长篇小说《宠儿》中,莫里森使用了大量的叙事策略,将其个人魅力与远见和后现代思想相结合,从而使这部小说成为“黑人文学历史上的里程碑”。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 《宠儿》 叙事策略 后现代思想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其作品揭
期刊
摘要 本文以《左传》为中心,探讨了春秋晋国历史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对春秋晋国历史文学进行了界定,揭示晋国政权变化的原因,说明了春秋晋国历史文学的战争特色,并充分表现了春秋晋国历史文学中的趣味性。  关键词:古代文学史 春秋晋国 战争特色 历史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在春秋时期,先秦典籍中记载最为丰富的是晋国,晋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如在《左传》中
期刊
摘要 司马迁创作《史记》时,继承了许多已有的文体,其中包括多种儒家经典与解经文献中的文体,尤其是“传”体对后世文体发展影响至为深远。《史记》“传”体继承了解经“传”体的阐释性和记事性,具有义理与史事两种途径。在继承之外,司马迁又为“传”文体加入了情感变数和体例变数。“传”这个由解经而来,跨界到史学、文学中的文体,在司马迁手上完成了关键性的拓展。  关键词:《史记》 传 文体 解经  中图分类号:I
期刊
摘要 《剪灯余话》是明代初期李昌祺继《剪灯新话》之后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传奇小说集,作者把自己的怀抱、才情和责任倾注于小说之中,因此表现出独特的创作思想,这既有豁怀抱宣郁闷的忧愤之心,又有力图超越《剪灯新话》的炫才之心,还有为弥补《剪灯新话》之不足而敦促人伦以广教化的良苦用心。  关键词:李昌祺 《剪灯余话》 创作思想 《剪灯新话》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剪灯余话》(以下简
期刊
摘要 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一种不曾断绝的忧患意识,而这种忧患意识在特殊时代的士大夫身上就体现为一种悲情。辛弃疾作为士大夫的代表,在国势多艰危机四伏的历史条件下,无法金戈铁马,进而转向自己内心的情感抒发,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学天地。“亭子”作为辛词的一个文字符码,在意境上正是辛弃疾悲情英雄的词象。  关键词:辛弃疾 词象 悲情 亭子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德国著名哲
期刊
摘要 中国诗词造诣颇高、历史悠久,有的描绘江南秀丽水乡,有的记叙漠北边塞风光,有的言事,有的抒情,有的勒景,有的悼人,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每首诗词中传统意象的传达。秋与酒作为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传统意象,既是一种社会文化,也是一种艺术文化,与交际礼俗、祭祀敬神等中国传统文化形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传统意象在文人骚客眼中已不是单纯的季节或饮食,而作为一种寄托情感的媒介,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醇厚气息。 
期刊
摘要 李渔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戏曲理论家和戏曲家、小说家,他的小说借鉴、糅合了戏曲及话本艺术的语言、结构、情节、叙事角度等诸多要素,形成别具李渔特色的小说艺术风格,展现出李渔坚实深厚的传统戏曲、小说艺术功底。  关键词:李渔 戏曲 小说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李渔是明末清初的戏曲理论家和小说家,他不仅有颐养人生兼戏曲理论的著作《闲情偶记》名垂后世,且以戏曲十种、小说二部赢得无数
期刊
摘要 敦煌文学作为敦煌文化的重要载体与组成部分一直为学界重视。《儿郎伟》是敦煌文学诸多体式的一种,虽存世数量不多,但极富特色,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而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敦煌写本的辑校和对《儿郎伟》这一文学体式的名称、形式、性质等考辨上,较少有结合具体篇目进行的探究。本文拟对其中颇为相似且独具一格的两首驱傩词进行分析,探究其创作的成功之处、发掘其包含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敦煌文学 《儿郎伟》 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