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媒体时代下小学德育“三同”模式的构建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b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一项紧迫课题。学校作为培养未成年人成为社会合格公民的专业机构,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尽管许多学校准确把握住时代的机遇并进行了创新性的、有效的应对,但也有不少学校还在迷途中彷徨,其中手足无措者有之,粗暴应对者有之、新坛装旧酒者有之,鸵鸟心态者亦有之。研究学校场域中全媒体传播的独特规律,直面现实中的种种问题,才能让学校教育在全媒体时代更好地引领学生的成长。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我们通过构建“三同”模式,促进更有效地开展小学德育工作。
   一、德育“同创”,时代召唤
   全媒体时代小学德育“同创”是大势所趋,是时代的召唤。
   一是利用全媒体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将网络发展成为开展德育的新阵地。比如农村中小学可以建设校园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校园网吧等,这样既可以减少学生到校外网吧所受到的不良影响,也可以营造一个非常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让学生可以在校内丰富各种知识,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且学校完善网络体系之后,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学生上网安全指引制度,在引导学生正确上网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上网监管,增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为开展德育工作建立起一道良好的网络“防火墙”。
   二是设立德育网站,构建全新的学校德育平台。广大农村中小学应当设立独具特色的学校德育网站,作为新时代开展德育工作的全新平台。而且当网站建立之后,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类和管理,比如开设“班级主页”“德育在线”“校长面对面”“我学习我参与”等栏目,通过网站公布学校的活动、日常检查情况、优秀班级、先进个人等信息,这不但要有利于学校加强德育知识的宣传,而且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之中,还要让学校领导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样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促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积极开展德育工作,全校联合,共同促进校园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德育“同享”,融入潮流
   全媒体时代是一个资源共享的时代,人们可以通过网实现各种学习、教育等方面资源的适时共享,所以要融入到时代潮流之中,实现德育“同享”。
   一是应用信息技术,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平台。现在的QQ、微信、飞信、E-mail等都是非常便利的通信方式,它不但能够第一时间进行信息传递,而且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减轻了心理压力,更容易讲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而老师也更容易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遇到的问题,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同时每一个班级还可以建立微信群、QQ群等,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都可以自由交流学习,这对于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感情,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共同学习和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运用网络,实现移动共享。通过利用全媒体技术手段,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开发设计“共享”资源库,上传各种关于德育的视频、图片、文章等相关的资料,也可以上传德育教学案例、家长分享案例等,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家中的电脑、移动手机等各种渠道都可以登录自己的账号进行碎片化学习,使得德育无处不在。同样,学生也可以通过资源库,将自己的德育小故事、德育学习心得等分享到网上,可以促进彼此间的交流学习,共享学习资源、学习心得。
   三、德育“同赢”,凝心聚力
   全媒体时代,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参与,也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使学生的树立良好的德育意识,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能够增强辨别意识,趋利避害,使全媒体成为德育的有利工具,从而实现德育“共赢”。
   一是加强网络监管,培养学生正确的上网意识。引导学生选择正面的内容,自觉远离负面信息,并且增强学生的网络免疫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运用信息技術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进行监管,比如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对学生的学习、出勤、社团活动、遵守纪律等情况进行记录,这更便于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实现德育管理工作的公平化、公正化和透明化。
   二是拓展信息渠道,创新家校合作的德育形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拓展交流渠道,比如通过朋友圈、微博、QQ、微信、手机短信平台等方式,将学生的情况适时报告给家长,让他们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让老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这样双方都对孩子有清晰的了解,能够更具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龙建刚
其他文献
初中的学生已经习惯了记叙文写作,要转向议论文写作难度确实不小。教学的关键是要在了解学生写作事实的基础上寻找到两种文体的相通之处,打通由记叙文转向议论文的通道。本文以《恒》为例,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探讨基于学情的初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恒”是2018年广东中考作文题。“恒”只有一个字,但内涵丰富,写作记叙文议论文都可以,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记叙文,如果用议论文写作能让老师眼前一亮,从而更有机
校际合作是改进薄弱学校的有效措施,但在发达地区,绝对薄弱的学校并不多见,更多的是相对薄弱的学校。例如G体校在体育方面绝对是当地翘楚,而文化教学却相对薄弱,S学校则较重视文化学习,体育运动则相对较弱,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两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试图走出一条体教结合的新路。   一、体教结合的内涵   长期以来,我国在竞技体育领域,一直实行体育集训制,专业运动员都在固定机构(如省、市、区体校)进行“三重
办好特殊教育,促进特殊教育公平融合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用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已成为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简称“湛江特校”)创办于1988年,是广东省规模较大的一所为听障、视障、智障、孤独症、脑瘫及多重残疾孩子提供学前教育至高中阶段教育康复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面对新时代特殊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湛江特校作为湛江特殊教育中心学校,2015年11月在湛江市政府和湛江市教育局等部门
采访李杰的想法由来已久,过去三年来,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wNv总能够引起中国电子竞技圈巨大的关注。但相比于wNv在玩家中如雷贯耳般的名气。李杰本人面对媒体就低调很多了。在去年的CPL新加坡站事件之后,本刊记者就向李杰提出了采访的要求。当时李杰拒绝的理由是:“等到什么时候wNv拿了冠军了,我才会走向前台。”在同年的12月。wNv取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之后,记者再次提出了采访的要求。不过李杰依然婉拒了采
古典诗词应该鉴赏什么内容?运用什么方法来鉴赏?袁行霈教授主张:“鉴赏中国古典诗歌,不仅要着眼于描写的客观对象,还要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情感,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诗歌的意象,才能真正鉴赏中国的古典诗歌。”可见,要领略诗意,获得审美感受,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中去。下面以笔者执教的李白《行路难》(其一)教学为例,谈谈一孔之见。  一、明辨体式,解读诗题  了解诗歌体裁及
阅读是从视觉材料获取获取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并且审美体验和增长知识的活动,阅读可以激发大脑活跃。美术课堂阅读包括欣赏作品和理解文字内容,课本中精美的图片与精炼的文字内含丰富的知识量,是提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本文以岭南美术出版社教育教科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3课《无敌孙大圣》为例,介绍如何运用方法通过文字读懂图例,通过图例理解学习内容,进而掌握知识进行创作的过程。  一、善用经典,感受中
由全球最大的板卡生产厂商——华硕鼎力支持的WGT 2006电子竞技大赛经过月余苦战,顺利完成了全国共计10个分站的预选赛。
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每天与我们齐在,我们天天用数学。从这一个理念出发,根据日常中与圆有关的一切事物,以及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充分利用学生的所见与所闻在课堂上进行探究。  世间万物,各有千秋。不同的物体因为有了组合,才会更加美丽,图形的组合也会发挥一种美感。在对于圆与其他图形组合的教学上,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反思与经验,对圆的组合图形的教学,探索出更好的方法。  一、动手操作,研出半径与边长的关系  教师成
“笼式”足球场是由铁丝网围成一定面积的封闭式笼子状场地,面积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它的出现缓解了初级中学足球场地不足的问题,降低了足球项目进校园的门槛,为校园足球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一、案例描述  L教师课前在长24米、宽18米的“笼式”足球场以及场地外围做好场地布置,并准备好足球43个(学生每人一球)、标志杆20支等,置于场地周边。  准备开始部分,学生由四行横队转换成长方环形队伍,与“笼式
一、重兴趣、备学生,设计历史小制作   以往历史课堂教学多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讲台上教师滔滔不绝,讲台下学生无精打采,被动地听和记笔记,学生懒于思考,提不起兴趣,没有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突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往往从教育者的角度去备课、讲课,强调怎样“教”,教师很少考虑学生需要什么知识,学生怎样去学习知识,忽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