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孩子谈死亡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6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忌讳谈死亡,特别是对孩子。但孩子却未因此受到真正的“保护”,相反,我们看到的是儿童、少年、青年们对生命的轻视。
  典型案例1
  凡凡是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四五岁时,有段时间他总是惴惴不安、充满惶恐地问妈妈:“妈妈,姥姥会死吗?你和爸爸也会死吗?如果你们死了,我该怎么办呢?”
  朋友开始没有在意,但很长一段时间,凡凡都沉浸在这样的情绪里。原来,因为凡凡的姥姥特别疼他,那段时间总念叨:姥姥上岁数了,也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凡凡结婚娶媳妇了。本来是句玩笑话,却被凡凡听进去了。“原来,姥姥不能陪伴我一生。”凡凡第一次有了这样的意识。
  后来,朋友耐心地开导孩子:每个人都会死的,但我们死后会变成星星继续守护着你,对你的爱是不会变的。可凡凡的担心还是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慢慢淡化了。
  典型案例2
  我在工作时认识了一位校长,在她做教师时我就采访过她,印象中她做一切事情都全心全意,倾尽全力。因为工作,我们成了朋友,我才得知她有过一次特殊的经历——经历死亡。
  19岁的她正值花季,突然毫无征兆和原因地开始高烧甚至昏迷,一连收到了八张病危通知书。医生无计可施,父母伤心欲绝。她每一天都是在等待死亡的到来。“假如我还能活下去,我一定好好地活。”她每天都在暗暗为自己祈祷。
  上天真的是眷顾热爱生命的人。经过80天的高烧,她奇迹般地康复了。她还记得出院时,主治大夫说:“恭喜你获得了重生。”
  她真的像重生了一般,无论是学习、工作都用尽全力,认认真真地过每一天。她从来不会专门教育女儿要珍惜时间、热爱生命,但她谈起死亡时的坦然和对生活的热情,成了对孩子最好的影响。她说,余下的人生都是我赚的了。我开玩笑地说,也许这才是老天让你发烧的真正用意。
  典型案例3
  还有一位校长给我讲了自己的一段经历。他小时候比较贪玩,从上学开始就是班里最不起眼的那种学生。他对自己也从没有过高的要求,每天快快乐乐甚至是没心没肺地生活着。但在他四年级的时候,从小陪伴他长大的爷爷去世了。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很大。他这才知道,原来生活不会永远不变。他开始有意无意地与爷爷在心里对话,诉说自己生活中的快乐和烦恼。
  五年级时,原本他想上的一所普通初中突然不招生了,他要么到很远的地方读初中,要么就努力考到家门口那所全区最好的中学。“我当时就想,爷爷肯定希望我离家近一点儿,肯定希望看到我能上那所好学校。”他努力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这位校长已经人过中年,依然可以回忆起四五年级时心理变化的每一个细节。他说,和爷爷在心里的对话让我有了信心与目标。
  心理分析
  总有人在讨论如何回答孩子“我从哪来的”这个问题,却很少有人去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跟孩子谈论死亡。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忌讳谈死亡,特别是对孩子。但孩子却未因此受到真正的“保护”,相反,我们看到的是儿童、少年、青年们对生命的轻视。他们不但轻视自己的生命,遇到挫折总是想一死了之;也不在乎别人的生命,校园欺凌中下手毫不留情。在教育面前,我们可能要重新审视“死亡”。
  “死”虽然是生命的终点,但却对“生”有着非凡的意义。《论语》中有句话是“未知生,焉知死”。我认为反过来理解也可以:未知死,焉知生。
  我们总在教育孩子“人生没有彩排,每一次都是现场直播”“两只脚不会踏入同一条河流”“人生只有一次,永远不会重来”。但他们可能很难理解“只有一次”的真正含义。
  美国心理学家欧文·亚隆说:“一个人对生命中的懊悔感越少,对死亡的焦虑也就越少。如果你在生命的最早期,能让死亡照进你的生命,便能够获得更多。”只有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死亡,方能理解:能重新来过,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家长该怎么做
  忌用谎言美化死亡 上周末,威威正巧和女儿说起死亡这个话题,他直接告诉女儿,每一个你遇到的人都只能陪你生命中的一段路,有的陪的长点,有的短些,包括爸爸妈妈。所以,不要刻意地在意,也不要刻意地強求,珍惜现在,顺其自然就好。正在上三年级的女儿听得很认真。威威说,别拿孩子真的当小孩儿,如果只是一味编造谎言美化死亡,当她真的长大了,了解了真相更加接受不了,也会让孩子心理上产生落差或者撕裂感。不如让她从一开始就能正确认识死亡,这样,她更能懂得珍惜现在的重要,珍惜我们在一起的每一天。
  用绘本故事解读人生 可可今年3岁了,她的妈妈偶然读到了绘本《小熊,小熊,别伤心》,里面讲述的是小熊姥姥去世了,她如何通过燕子飞向南方,树叶飘落、睡鼠冬眠、太阳下山等故事了解人去世的过程,排解自己伤心的故事。可可妈妈说:“我开始以为孩子太小不能理解‘死亡’和‘永恒’之间的关系,这样沉重的话题孩子也不一定能接受,但我发现她能够听懂。还和我一起讨论,等孩子渐渐长大,自然而然也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借宠物寓意人生 婷婷是一名教师,小的时候特喜欢小动物,朋友送了她一只鸽子,她视若珍宝。一天早晨,鸽子被老鼠咬死了。哭成泪人的她,本打算放学后给心爱的鸽子举办个隆重的“葬礼”,不料晚上回到家时,发现爸爸和他的朋友把鸽子架上了火炉。这件事已经过去十几年了,但婷婷想起这件事时,仍心如刀割,她甚至还记得当时大人们的不解和嘲笑。婷婷说:“现在,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养小宠物,希望以此培养孩子的爱心。如果有一天小宠物生命走到尽头,也请认真对待这个已逝的生命,这正是能跟孩子一起面对死亡、谈论死亡的好契机,别让那份爱成为永远的痛与遗憾。”
  专家点拨
  清明节是一个与孩子一起和已逝亲人对话的好机会。我们缅怀过去是为了现在和未来。有的孩子总是走极端,要么过度敏感,要么过度麻木,这种能够触动心灵的对话,也许会让孩子们有更丰富的内心体验。
  我们如何跟孩子谈死亡呢?张秀芳教授多年研究幼儿心理、做家庭教育的心理咨询。她说,很多孩子对死亡的恐惧来自于家长,家长都无法坦然面对,谈起这个话题就唯恐避之不及,或者为孩子编造美好的童话,告诉孩子死后的世界是多么美好,这都会让孩子对死亡的认识产生偏差。家长自己要先强大起来,死亡是世界万物和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过程。家长应在遇到相关问题时,第一时间为孩子树立起对死亡科学的认识。
  (责编 刘国栋)
其他文献
摘要:审美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小学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和审美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等语文教育中处于突出地位。但是,小学语文教师在常规教育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忽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加之古诗教学时间偏少,教学方法上偏重于理性积累,以识字、背诵、默写、解释古诗文字内容为主,轻古诗内涵的感性体验,造成古诗教法中审美
班主任不仅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更是教育者和指导者。古人云:“业师易得,人师难求。”细细思量,的确如此。  我刚坐到办公室的椅子上想喝口水,就听见门外传来这样的炫耀声:“50元、50元,你有吗?”。回头一看,是李腾飞(化名)。于是我说:“李腾飞,你进来。”李腾飞听到我叫他,立刻停止了显摆,神色慌张地走到我跟前。  李腾飞的父母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家里还有一个妹妹,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他生活朴素。每天在
期刊
父母对孩子好奇心所持的态度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  孩子天生就有很强的好奇心,爱问为什么,会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作为家长,我觉得应该很好地引导并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而不是一味指责。  我的儿子從小活泼好动,爱问为什么,为此还闹出了不少误会。姥姥第一次用自行车带他去市场买东西,他坐在车座后面的小椅子上东张西望。当姥姥停在一个摊位前买东西时,他就拿起摊位上的咸鸭蛋,放在手里翻来覆去地
期刊
目的:建立颈动脉球囊内皮损伤动物模型,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对颈动脉内皮损伤后大鼠VEGF、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修复损伤内皮的可能机制。  方法:选用健康雄
我的女儿辛迪9岁.她有时候觉得自己跟朋友们不一样.她喜欢棒球帽,喜欢嚼口香糖,喜欢所有她的朋友们明显不喜欢的东西.这让她觉得和朋友们相处有时会不融洽.每次当她向我诉说
期刊
留守生活会对孩子的人生影响深刻,但只要家长正确引导、处理,或许会给孩子留下一些可贵的人生财富。  典型案例:当“小家长”不容易  文佳是初中二年级的一名女生,自律性较强,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前几年,妈妈生了第二个女孩后,文佳的生活因此发生了些许改变。从那时起,她每天除了上学、做功课之外,还多了一项看护妹妹的任务。眼见姐妹俩都已长大,爸爸妈妈便让文佳带着妹妹在家附近的镇内学校读书,他们都外出打工了。
期刊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多项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1 645例肠道疾病患者,其中肠道良性疾病组患者1 028例(B组),大肠癌患者617例(C组),选择1 60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
应用分形、智能Agent和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技术,研究分形供应链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构模式和策略模式.探讨了分形供应链Agent关联结构,提出了分形供应链双层自适应协同计算模式,
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家长要多给孩子一些心理支持和空间,适当引导,但是不能控制和安排,让孩子在父母的引导和支持下,自己去做一些选择和决定。  “窝里横”一般是指孩子在家胆子大脾气大,出外却胆小怕事。父母应该怎么教育“窝里横”的孩子呢?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的王新转表示,因为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孩子,“窝里横”性格的养成其实跟父母和家庭环境有关,有可能是家长平时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的。  导致孩子“
期刊
学习只有技巧和方法,以技巧結合切实的努力,成功便有可能降临。  去年,李梅同学凭借自己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刻苦努力,考入了市重点中学。当被人问及“学习有没有捷径”时,李梅只有一句话:在学习中掌握方法,以技巧结合切实的努力,成功便有可能降临。  做作业应该限时  对于学生来说,做作业最忌讳拖沓。李梅介绍,一张完整的数学试卷,做作业的时候就一定要限制自己在两小时内完成,不要做一会儿就休息一下,这样容易把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