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堂因“形”而精彩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ner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形结合;教学效率;能力;理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9-0076-02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数学思想有许多,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就是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相辅相成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可使计算中的算式形象化,帮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一、有效建“形”,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关注。而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内容的教学中要实现高效课堂似乎更是一种挑战。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构建有效的数学模型,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用多种感觉器官充分感知,并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如,我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教具准备:同桌1份学具,里面装有不同颜色的2cm、3cm、4cm、5cm、6cm的小棒各一根,并标明长度)
  师:如果你有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能。
  师:请同学们从学具中任意选三根小棒围三角形,你们会发现什么?
  生:有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的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到底怎样的三根小棒才可以围成三角形呢?我们以2em、3em、6em的小棒来进行研究。
  (所有学生动手围图形)
  师:谁想说说自己的想法?困笪查塑曼型兰:Q皇
  生1:这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6em的小棒有点长。
  生2:我认为2em+3em<6em,6era太长了,所以围不成三角形,应该把多余的lcm剪掉。
  (学生结合操作自己总结出了关系式,教师及时板书:2em+3em<6em)
  师:把多余的lem剪掉后三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多少?这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
  (学生回答三根小棒的长度后,从学具中找出这三根小棒继续围三角形)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我围成三角形了。
  生2:我没有围成三角形。
  师: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围成,有的同学不能围成呢?我们先闭上眼想象一下。(学生闭眼想象后,教师及时播放课件)
  ’
  师:现在大家来回答为什么不能围成?
  生:2em+3em=5em。
  师:对,两边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都不能围成三角形。那大家认为怎样的三边才可以围成三角形呢?
  生1: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请同学们自己选择合适的小棒來围三角形。
  ‘(全班学生又进行操作)
  师:谁来说一说怎样的三根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
  生2: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可以围成三角形。(教师及时板书)
  师:2em、3em、6em的三根小棒,2em+6em>3em,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是没有围成三角形。
  (学生都一副疑惑不解的表情)
  师:看来只将其中两条边的和与第三条边比还不全面。我们再将男外两条边的和与第三条边比一比,大家有什么发现?
  (我将学生分成三个大组,每大组负责找出一组边中其中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然后让学生分别汇报了他们得出的关系式)
  师:看板书,大家认为怎样的三根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
  生1:三条边不管哪两条边相加都要大于第三条边。
  生2:三个式子都要大于才可以围成,有一个小--于或等于都不行。
  生3:随便两条边的和都要大于第三条边才可以。
  师:同学们的想法可以用“任意”这个词来表达。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对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从“形”中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形”总结归纳出“数”,然后再将“数”运用于“形”中,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学生才能对知识理解得更深入。在教学中,为学生搭建有效的数学模型,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合理用“形”,发展学生能力
  合理借助图形的直观性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运算等形象化、简单化,给学生以直观感,让学生以多种感官充分感知,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理解知识本质,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在教学时,教师应做到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合理使用“形”,这样才能留足一定的空间,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如,在教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一节,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大家来猜一猜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里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呢?
  生1:10个。
  生2:100个。因为1分米等于10厘米,10厘米xlO厘米--100平方厘米,所以是100个。
  师:那我们怎样才能知道1平方分米里面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3:可以摆图形。
  师:你打算怎么摆?
  生3:在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里面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只要横着摆一行,竖着摆一列就知道了。
  师:还有别的办法吗?
  生4:画图形。用尺子把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每条边都用1厘米分割,然后再画成1平方厘米的格子后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非常好。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1平方分米里面究竟有多少个l平方厘米?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观察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1:用尺子测量大正方形的1条边是10厘米,正方形每条边都是一样长,所以10厘米x10厘米=100平方厘米。
  生2:先沿着上边摆10个小正方形,再沿着左边也摆10个,每条边都摆10个,所以是40个。
  师:你只是沿着四周摆,摆了大正方形的周长,你想一想中间摆不摆?应该是多少个?
  生3:中间也摆,应该是100个,因为10x10=100。
  生4:我是用画的方法,画完后发现也是100个。
  师:同学们用了很多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吧。
  (我播放课件,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里摆满10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在此教学过程中,我借助“形”,让学生的空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和1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为学生在操作时设计了一定的小困难。如果学生在摆满第一行时,没有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了,学生就会自己动脑思考:第二行摆满会是多少?竖着摆会摆多少行呢?怎样才能很快地知道竖行是几行?怎样验证自己的想法?在上边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在学生的操作中设计一些“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情境,更有利于学生空间能力的发展。因此,合理使用数学中的“形”,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
  三、巧妙用“形”,加深理解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经常会利用学具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尽量将知识直观化,可是往往效果并不如教师所愿。看来在搭建知识平台的时候,不仅要使用“形”,而且要巧妙地使用,这样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时,我主要通过折的操作方法让学生理解长方形的特征(对边相等)和正方形的特征(四边相等)。在操作时长方形因为有长边和短边的不同操作和理解都比较容易,但是对正方形的操作验证就不容易了。我将正方形拿到手中和长方形一样边操作边讲解,讲完后学生一脸的茫然,我很清楚学生没有理解,于是我又讲了一遍,但学生还是没有理解,这变成了教学的难点。我进行分析思考,发现虽然我使用了“形”,但是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这是因为我对“形”使用得不巧妙,所以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差、观察能力不强,为此我立刻改变想法重新操作演示。首先,将图形固定在黑板上不动,给四边涂上不同的颜色,并且里外两面都涂上,然后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很清楚地看到下边和左边一样长,左边和上边一样长,上边和右边一样长,同样右边和下边一样长,这样四边就一样长。第二次的成功就在于我及时调整策略,巧妙用“形”,让“形”固定下来,从而让“形”变得不同起来,这样更有助于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其他文献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习兴趣;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9-0063-01  语文学习兴趣同学习动机是紧密联系着的,培养语文学习兴趣除了运用培养语文学习动机的某些方法以外,还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心理规律采取一些特殊方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如何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以“新”培养兴趣  在语文教
期刊
[关键词]文言文;应用文;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9-0062-01  在现代文明的构建中,写作是非常重要的素质。作为现代人,起码要具备清晰得体、简洁流畅的表达能力,而应用写作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实践性、操作性课程。语言作为传递思想、联络感情、交流信息的工具,因时而宜,古人文言、今人白话,此乃历史的必然。今人古语大可不必
期刊
[关键词]语文教学;点拨;释疑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9-0072-01  “学贵须疑”,这是学习的经验之谈。“读书无疑,须教有疑”,这是教学艺术的经典之言。有疑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但它不是最终目的,还只是停留在学习过程的发现性学习阶段。通过探究学习或研究性学习,由有疑达到释疑,由释疑消除有疑,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无疑,
期刊
[关键词]语文教学;诗歌教学;语言美;意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1—0063—01  在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的主要途径。我国是诗的国度,我们的诗歌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从先秦的《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无不体现着中国文化中诗歌的深厚底蕴。新诗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
期刊
[关键词]语文教学;乐学课堂;兴趣;情境;氛围;探究;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1—0068—0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乐学体现的是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智慧,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乐学更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他们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乐学课堂把学生由
期刊
[关键词]李白;《行路难》;《蜀道难》;题旨探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1—0064—01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中国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屈原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形成了飘逸、豪放、雄壮的艺术风格。在诗歌创作中,他最擅长乐府歌和五、七言古诗。李白以这种体式作的诗作,写景雄伟壮阔,气势奔放;用事用典,大开大合,感
期刊
武威市凉州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充分发挥区域内民营经济活跃的优势,认真贯彻“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民办教育发展方针,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民办教育,全区民办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呈现出勃勃生机。  探寻民办教育发展之路  20世纪80年代初,凉州区大胆创新,不断优化发展环境,鼓励民间资金兴办教育。做好这一工作,首先,做到领导重视、政策扶持。在民办教育的发展过程中,
期刊
西部的春天虽然来得晚些,但仿佛一夜之间开放于街道两旁、小区园中的各色花朵,仍然给人带来惊喜。只是自古以来,春潮花事早已被历代文人墨客描摹殆尽,使得我辈“眼前有景道不得”,只能私底下发几声感慨而已。  感慨之余,不禁想起三月下旬发生在江城武汉的赏花情景,虽然事涉“高雅”,却未能幸免地蒙上了物欲的尘埃。散发出另类的味道。  君不见,三月樱花武大开,百万游人赏花来;学府一夜变公园,赚钱观景各开怀。近年来
期刊
今年1月初,匈牙利一家名叫《世界经济一周》的网站刊登文章,指出施米特总统215页的博士论文《新时期奥运会比赛项目分析》涉嫌抄袭自保加利亚体育专家尼古拉·格奥尔基耶夫1987年用法语写的论文。4月2日施米特·帕尔在国会会议上宣布辞职。他说,根据国家基本法的要求和自己的所能,他完成了总统的工作。但因论文抄袭问题,他决定结束总统任期。(据中国新闻网报道)  一位总统因论文抄袭而辞职,这件事无论如何都会让
期刊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9-0018-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教育信息化摆到非常重要的地位,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是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优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笔者根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