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美在其中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1989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语文教学;诗歌教学;语言美;意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1—0063—01
  在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的主要途径。我国是诗的国度,我们的诗歌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从先秦的《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无不体现着中国文化中诗歌的深厚底蕴。新诗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体味祖国语言的精华,感受诗歌带来的全新享受,进而热爱语文这门学科。下面,笔者就如何学习新诗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首先,要领会新诗,重在感悟诗歌的意象。意象即诗作中融合的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是作者通过联想或想象寄寓深刻含义的物象。诗歌意象的作用是能使本来很难具体可感的哲理,通过生动的细节刻画和现实画面的描绘,使读者从那些形象化的物象特征中感受哲理。比如,像“青春”这一抽象的概念,在诗人郭小川的生花妙笔下,竟写得如此生气盎然、神采飞扬:
  青春,不只是秀丽的发辫和花色的衣裙,
  在青春的世界里,沙漠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作黄金……
  一首好诗往往以形象、生动的意象取胜。徐志摩写《再别康桥》连用很多优美的意象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一系列美景的展示其实是委婉而含蓄地表达作者对康桥的难舍之情。“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艺术的魅力来源于以丰富的生活为基础的丰富的想象。”既然诗歌的创作如此,不难理解,读诗的人也要以丰富的想象去体味诗中丰富的意象才能领会诗的内涵。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有利于很好地领会诗意。
  其次,学习诗歌的功力在于诵读。文学语言具有艺术的美感,诗又是具有明快的节奏和旋律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所以要求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诗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顾城的《我总觉得》:
  我总觉得星星曾生长在一起
  像一串绿葡萄
  因为天体的转动滚落到四方
  我总觉得人类曾聚集在一起
  像一碟小彩豆
  因为陆地的破裂进溅到各方
  我总觉得心灵曾依恋在一起
  像一窝野蜜蜂
  因为生活的风暴飞散在远方
  这首诗就要使用亲切而温馨的语气读出诗歌情感,体味诗作中作者以一颗晶莹纯洁的童心对世界永远充满团结、欢聚和依恋的憧憬,又不失对世界现状的遗憾和忧虑。
  当然,诵读不仅包括朗读,还包括另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背诵。在了解诗歌写作背景、领会诗歌内涵之后,要求学生熟读成诵。
  最后,新诗教学的方法应该灵活使用,“比较阅读法”是一种有效掌握诗意的方法。拿两首题材相似的诗歌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找出异同,有利于学生对诗意的深刻理解。如,《致橡树》与《我愿意是急流》同是爱情题材的诗作,同样表达诗人的某种爱情观,也同样用很多意象表现主旨,但它们的不同之处又是显而易见的。舒婷所追求的是独立的个性、平等的地位。爱的前提是要把“我”看成“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双方要具有同等的尊严和价值。而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却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塑造了一个坚强、豪迈、充满自我牺牲精神的形象。“我”愿意是一切,只要“我的爱人”快乐、幸福、青春永驻。与“我”的苦难、艰辛相对的是“我”的爱人,她幸福,像欢快的小鱼;美丽,像青青的常春藤;明亮,像珊瑚似的太阳。两首同样是写爱情的诗歌,通过比较阅读能进一步发现两位诗人截然不同的爱情观,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好诗不仅给人带来字里行间写及的那些东西,还通过诗句使人领会到数倍、数十倍于诗人没有写的东西。所以,教师要在诗歌教学方面努力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从诗歌中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从而热爱语文、热爱祖国。
  编辑:郭裕嘉
其他文献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教学模式;课堂展示;课堂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1—0047—01  新一轮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实施,在课改精神的指导下,笔者不断学习各种关于新课改的理论知识,研读新课程标准,努力实践,大胆创新,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力争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力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谈谈对课
期刊
[关键词]新课改;课程实施;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1—0045—01  加拿大教育者迈克尔·富兰在《变革的力量》中说:“变革是一个旅途,而不是一个蓝图;变革是非直线的,充满着不确定和兴奋,有时还反常。”始于2001年的新课程改革就是这样一个旅程,在此旅程中,语文因其较强的公共性和文化的普适性而显得尤其艰辛与曲折。一
期刊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习惯;培养;传统;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1—0033—01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必备的素质,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达到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当是多层面的。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包
期刊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发展;教学管理;评价体系;教育布局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9-0022-01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其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
期刊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9-0033-0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日趋突出。城市学校一方面为广大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另一方面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家庭
期刊
[关键词]中学政治课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9-0041-01  一、改变观念。做一个开放型的教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在瞬息万变的现代信息社会里,教师的学识不可能包罗万象,而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他们的智慧和信息量完全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教师。在此情况下,采用“师生互导、
期刊
[关键词]语文教学;紧扣教材;理想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9-0055-01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以提高自身素质。那么,如何做到这点呢?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利用教材中的名篇精品,对学生进行人文性熏陶  语文学科
期刊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习兴趣;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9-0063-01  语文学习兴趣同学习动机是紧密联系着的,培养语文学习兴趣除了运用培养语文学习动机的某些方法以外,还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心理规律采取一些特殊方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如何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以“新”培养兴趣  在语文教
期刊
[关键词]文言文;应用文;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9-0062-01  在现代文明的构建中,写作是非常重要的素质。作为现代人,起码要具备清晰得体、简洁流畅的表达能力,而应用写作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实践性、操作性课程。语言作为传递思想、联络感情、交流信息的工具,因时而宜,古人文言、今人白话,此乃历史的必然。今人古语大可不必
期刊
[关键词]语文教学;点拨;释疑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9-0072-01  “学贵须疑”,这是学习的经验之谈。“读书无疑,须教有疑”,这是教学艺术的经典之言。有疑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但它不是最终目的,还只是停留在学习过程的发现性学习阶段。通过探究学习或研究性学习,由有疑达到释疑,由释疑消除有疑,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无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