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工厂”理念、“无货架寿命”理念、“无界限组织”理念、“问题启发式(PBL)教学”理念是新加坡较具代表性的先进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这些理念对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团队建设、师资素质提高等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新加坡;职业教育理念; 高职会计教育;启示
笔者有幸参加了由广西教育厅组织的赴新加坡为期半个月的“高等职业教育培训”研修班学习,受益匪浅。期间,笔者参访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新加坡理工学院,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培训。通过学习,对上述三所理工学院的办学特色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共和理工学院的“问题启发式(PBL)教学”理念、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理念、“无货架寿命”理念及“无界限组织”理念。下面,笔者对这些理念进行阐述,结合我国高职会计职业教育的情况提出自己的设想。
一、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先进教学理念
1.“问题启发式(PBL)教学”理念
在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培训期间,笔者感受最深的是“做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该院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考试模式,采取创新的“解析式教学法(PBL)”教学模式,它把学生置于混乱、结构不良的情境中,并让学生成为该情境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把实际生活问题作为教学材料,采用提问的方式,不断地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最终解决问题。其教学过程是: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确定任务→学生查找资料设定学习步骤→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总结评估。其特点是:
(1)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一个设计者、引导者、监督者。
(2)所设问题不是一般的课堂提问,而是来源于工作、生活中的综合案例;设计的案例必须形象、生动,理论联系实际。
(3)所设案例必须能涵盖当天课程必须掌握的主要知识点。
(4)案例中要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
(5)体现开放性,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
(6)强调师生互动。
(7)鼓励发散思维,注重答案的多样性。体现了“过程”比“答案”、“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的理念。
(8)学生每天提交学习成果,教师每天评定成绩。
这一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强化基础,提升素质。
2.“教学工厂”理念
“教学工厂”理念是南洋理工学院办学理念创新的代表,它是一种教学模式,按工厂模式建学校,全方位营造工厂实践氛围,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教学工厂”理念的内涵要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工厂设计的转换升级,已实现由模拟到模仿再到融合的转变;二是强调实践环境的深度融合,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到教学环境中;三是保证有实践活动的载体依托,依靠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里。
值得重视的是,“教学工厂”的定位很明确:一是强调以学院为本位,而不是以企业为本位;二是要求建立在现有的教学系统(理论课、辅导课、实践、项目等)的基础之上。
“教学工厂”不是校办工厂。“教学工厂”的目的有:一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完善和更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过程;二是鼓励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确保有关培训的课程与企业需求挂勾,与时俱进;四是提供学院能力开发和教职员工专业培训的重要途径;五是搭建促进学院与企业紧密联系的桥梁。
3.“无界化”理念
“无界化”理念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又一大特色,是NYP建校开始就建立的思路并且一直沿用至今。所谓“无界化”理念,就是打破学系与学系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界限,实现彼此协调融合,相互合作,共享资源。“无界化”的核心就是团队合作和资源共享。“无界化”理念崇尚团队合作,加强了不同学系和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了资源和人才的共享,推动团队精神的跨学系级工程项目的发展,强化了师生的专业能力,提供更多综合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机会,强化了学院的灵活度与反应能力。如亚历山大医院项目,参与企业包括微软、新加坡资讯发展局和NYP。其目的在于为病人提供一套简易的软件应用系统。其中,NYP的“无界化”团队包括信息技术系、电子工程系和机械工程系的师生。又如泰国教师培训项目,各学系教职工都积极参与,信息工程系与工程系提供实验室,为其量身定制培训计划,对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出迅速的反应。这是无界化合作的典范,体现了团队合作。
4.“无货架寿命”理念
什么是无货架寿命呢?超市货架上的物品是有保质期的,过了保质期就得下架。教师的知识能力就等同于货架上的货物,要确保不被淘汰,就得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不断地学习,使知识能力与时俱进。南洋理工学院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只要教师自己提出,学校都给予支持。同时非常重视教师能力的转型培训,教师能力的转型是通过培训、项目的开发,在企业的实习来逐步达到的。比如有的教师原本是工程系负责机械方面的,后来又转到设计系,为适应新的环境,专门去参加产品设计培训。在以创新为主导的知识型时代中,能力转型有利于教职员共同应对变迁挑战。
二、新加坡高职教育理念对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的启示
研修归来,笔者深有感触,现结合我国高职会计职业教育的一些情况,提出一些不成熟的设想。
1.借鉴“问题启发式(PBL)教学”理念,完善案例教学
目前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中,对于一些会计实操技能课程主要实行了以仿真工作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证明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行之有效的。而对于《审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主要用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因此今后对这些课程,在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要借鉴“PBL教学”理念,设计一些有趣、实用的工作或生活案例,采用“PBL”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借鉴“教学工厂”理念,完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由于企业财务机密的特殊性,会计专业承接完全真实企业会计项目进行开发教学可不可能?在南洋理工学院考察期间,笔者一直带着这个疑问。当参观南洋理工学院工商管理系时,笔者特地问了工商管理系主任,他如实回答,主要还是以仿真为主,企业真实项目较少。由此看来,会计专业的完全真实项目训练是国际上的共性难题。但我们仍然是可以借鉴“教学工厂”理念用于会计教学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营造出良好的会计教学氛围。
一是按企业财务场景进行设计会计实训室。墙的四周挂上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图、会计岗位工作职责等,实训场地分割成若干个组区域,每组就是一个企业的财务部门,教学设备及实训用具宜分组摆设,以适合于分岗、轮岗实训需要。以企业真实案例为背景,进行实训项目的开发与设计,以仿真训练项目导入教学,将理论知识、应用技能和项目有机组合,形成若干个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联系的教学模块。仿真训练项目来源于实际,又要高于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和企业会计专家通力合作,按照企业真实业务,设计出可行、有趣、实用、先进的仿真训练项目,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是设立代理记账公司,让学生得到“真刀真枪”的训练。通过设立代理记账公司,让学生体验全真的票据,全真的业务、全真的证、账、表资料,全真的账务处理流程,全真的纳税申报处理,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得到会计工作全过程训练。
三是充分利用好高职院校的财务处、实训超市、实习工厂等现有条件,分阶段、分班级、分组,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学生进行真实会计业务的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借鉴“无界化”理念,强化团队合作
南洋理工学院的“无界化”理念主要是指打破学系与学系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界限,实现彼此协调融合,相互合作,共享资源。从高职会计专业内部来讲,首先要先做到会计专业内部“无界化”,要强调会计专业教师团队成员之间合作。目前有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仍然存在彼此分割、各自为战的现象。如一些教师上的专业课或实训课主要还是由任课教师本人开发,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同一门课的不同教师之间也缺乏相应的沟通。其次,要做到不同学系、不同专业之间的“无界化”,实现跨专业的合作。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训项目的开发,要充分利用相关专业各自的优势教学资源,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充分发挥“1+1﹥2”的效应,实现资源共享。
4.借鉴“无货架寿命”理念,提高师资素质
第一,学校的教学主体是教师,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需要一线教师的操作,高职院校建设需要培养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因此,建议学校制定政策让更多的专业教师到国内发达地区、知名高校、国外等学习,学到更多的先进教育理念、前沿知识与技能。
第二,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了解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完善教学内容。教师也可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自己实践能力。
第三,理论课教师要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在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教学中,尽量结合实际,积极参与专业实训室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开发能力。
第四,加强教师的能力转型培养。长期以来,一些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师不愿意上新课,这实际上不利于教师专业知识多元化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在排课过程中,应使一位教师同一个学期要上两门不同的课程,每门课程在不同班级由不同的教师担任。这有利于教师的能力转型,有利于教师共同应对变迁挑战。
三、结语
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之所以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抓住教育培养人的本质特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始终不移地坚持超前创新意识和敬业奋进、追求卓越的精神。我们应借鉴新加坡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经验,立足本校,立足本专业,发展职业教育,但我们不能完全生搬硬套他们现成的模式,而应根据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学生层次及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等,创造性地加以利用。
参考文献:
[1]黄永辉.新加坡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5-6.
[2]孔月红,王凌艳.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J]. 职业教育研究,2009(8):157-158.
[3]唐雯雯,曾庆毅.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及经验借鉴[J]. 职业教育研究,2012(8):177-178.
关键词:新加坡;职业教育理念; 高职会计教育;启示
笔者有幸参加了由广西教育厅组织的赴新加坡为期半个月的“高等职业教育培训”研修班学习,受益匪浅。期间,笔者参访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新加坡理工学院,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培训。通过学习,对上述三所理工学院的办学特色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共和理工学院的“问题启发式(PBL)教学”理念、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理念、“无货架寿命”理念及“无界限组织”理念。下面,笔者对这些理念进行阐述,结合我国高职会计职业教育的情况提出自己的设想。
一、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先进教学理念
1.“问题启发式(PBL)教学”理念
在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培训期间,笔者感受最深的是“做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该院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考试模式,采取创新的“解析式教学法(PBL)”教学模式,它把学生置于混乱、结构不良的情境中,并让学生成为该情境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把实际生活问题作为教学材料,采用提问的方式,不断地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最终解决问题。其教学过程是: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确定任务→学生查找资料设定学习步骤→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总结评估。其特点是:
(1)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一个设计者、引导者、监督者。
(2)所设问题不是一般的课堂提问,而是来源于工作、生活中的综合案例;设计的案例必须形象、生动,理论联系实际。
(3)所设案例必须能涵盖当天课程必须掌握的主要知识点。
(4)案例中要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
(5)体现开放性,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
(6)强调师生互动。
(7)鼓励发散思维,注重答案的多样性。体现了“过程”比“答案”、“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的理念。
(8)学生每天提交学习成果,教师每天评定成绩。
这一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强化基础,提升素质。
2.“教学工厂”理念
“教学工厂”理念是南洋理工学院办学理念创新的代表,它是一种教学模式,按工厂模式建学校,全方位营造工厂实践氛围,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教学工厂”理念的内涵要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工厂设计的转换升级,已实现由模拟到模仿再到融合的转变;二是强调实践环境的深度融合,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到教学环境中;三是保证有实践活动的载体依托,依靠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里。
值得重视的是,“教学工厂”的定位很明确:一是强调以学院为本位,而不是以企业为本位;二是要求建立在现有的教学系统(理论课、辅导课、实践、项目等)的基础之上。
“教学工厂”不是校办工厂。“教学工厂”的目的有:一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完善和更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过程;二是鼓励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确保有关培训的课程与企业需求挂勾,与时俱进;四是提供学院能力开发和教职员工专业培训的重要途径;五是搭建促进学院与企业紧密联系的桥梁。
3.“无界化”理念
“无界化”理念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又一大特色,是NYP建校开始就建立的思路并且一直沿用至今。所谓“无界化”理念,就是打破学系与学系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界限,实现彼此协调融合,相互合作,共享资源。“无界化”的核心就是团队合作和资源共享。“无界化”理念崇尚团队合作,加强了不同学系和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了资源和人才的共享,推动团队精神的跨学系级工程项目的发展,强化了师生的专业能力,提供更多综合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机会,强化了学院的灵活度与反应能力。如亚历山大医院项目,参与企业包括微软、新加坡资讯发展局和NYP。其目的在于为病人提供一套简易的软件应用系统。其中,NYP的“无界化”团队包括信息技术系、电子工程系和机械工程系的师生。又如泰国教师培训项目,各学系教职工都积极参与,信息工程系与工程系提供实验室,为其量身定制培训计划,对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出迅速的反应。这是无界化合作的典范,体现了团队合作。
4.“无货架寿命”理念
什么是无货架寿命呢?超市货架上的物品是有保质期的,过了保质期就得下架。教师的知识能力就等同于货架上的货物,要确保不被淘汰,就得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不断地学习,使知识能力与时俱进。南洋理工学院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只要教师自己提出,学校都给予支持。同时非常重视教师能力的转型培训,教师能力的转型是通过培训、项目的开发,在企业的实习来逐步达到的。比如有的教师原本是工程系负责机械方面的,后来又转到设计系,为适应新的环境,专门去参加产品设计培训。在以创新为主导的知识型时代中,能力转型有利于教职员共同应对变迁挑战。
二、新加坡高职教育理念对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的启示
研修归来,笔者深有感触,现结合我国高职会计职业教育的一些情况,提出一些不成熟的设想。
1.借鉴“问题启发式(PBL)教学”理念,完善案例教学
目前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中,对于一些会计实操技能课程主要实行了以仿真工作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证明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行之有效的。而对于《审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主要用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因此今后对这些课程,在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要借鉴“PBL教学”理念,设计一些有趣、实用的工作或生活案例,采用“PBL”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借鉴“教学工厂”理念,完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由于企业财务机密的特殊性,会计专业承接完全真实企业会计项目进行开发教学可不可能?在南洋理工学院考察期间,笔者一直带着这个疑问。当参观南洋理工学院工商管理系时,笔者特地问了工商管理系主任,他如实回答,主要还是以仿真为主,企业真实项目较少。由此看来,会计专业的完全真实项目训练是国际上的共性难题。但我们仍然是可以借鉴“教学工厂”理念用于会计教学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营造出良好的会计教学氛围。
一是按企业财务场景进行设计会计实训室。墙的四周挂上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图、会计岗位工作职责等,实训场地分割成若干个组区域,每组就是一个企业的财务部门,教学设备及实训用具宜分组摆设,以适合于分岗、轮岗实训需要。以企业真实案例为背景,进行实训项目的开发与设计,以仿真训练项目导入教学,将理论知识、应用技能和项目有机组合,形成若干个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联系的教学模块。仿真训练项目来源于实际,又要高于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和企业会计专家通力合作,按照企业真实业务,设计出可行、有趣、实用、先进的仿真训练项目,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是设立代理记账公司,让学生得到“真刀真枪”的训练。通过设立代理记账公司,让学生体验全真的票据,全真的业务、全真的证、账、表资料,全真的账务处理流程,全真的纳税申报处理,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得到会计工作全过程训练。
三是充分利用好高职院校的财务处、实训超市、实习工厂等现有条件,分阶段、分班级、分组,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学生进行真实会计业务的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借鉴“无界化”理念,强化团队合作
南洋理工学院的“无界化”理念主要是指打破学系与学系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界限,实现彼此协调融合,相互合作,共享资源。从高职会计专业内部来讲,首先要先做到会计专业内部“无界化”,要强调会计专业教师团队成员之间合作。目前有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仍然存在彼此分割、各自为战的现象。如一些教师上的专业课或实训课主要还是由任课教师本人开发,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同一门课的不同教师之间也缺乏相应的沟通。其次,要做到不同学系、不同专业之间的“无界化”,实现跨专业的合作。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训项目的开发,要充分利用相关专业各自的优势教学资源,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充分发挥“1+1﹥2”的效应,实现资源共享。
4.借鉴“无货架寿命”理念,提高师资素质
第一,学校的教学主体是教师,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需要一线教师的操作,高职院校建设需要培养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因此,建议学校制定政策让更多的专业教师到国内发达地区、知名高校、国外等学习,学到更多的先进教育理念、前沿知识与技能。
第二,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了解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完善教学内容。教师也可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自己实践能力。
第三,理论课教师要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在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教学中,尽量结合实际,积极参与专业实训室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开发能力。
第四,加强教师的能力转型培养。长期以来,一些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师不愿意上新课,这实际上不利于教师专业知识多元化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在排课过程中,应使一位教师同一个学期要上两门不同的课程,每门课程在不同班级由不同的教师担任。这有利于教师的能力转型,有利于教师共同应对变迁挑战。
三、结语
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之所以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抓住教育培养人的本质特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始终不移地坚持超前创新意识和敬业奋进、追求卓越的精神。我们应借鉴新加坡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经验,立足本校,立足本专业,发展职业教育,但我们不能完全生搬硬套他们现成的模式,而应根据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学生层次及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等,创造性地加以利用。
参考文献:
[1]黄永辉.新加坡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5-6.
[2]孔月红,王凌艳.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J]. 职业教育研究,2009(8):157-158.
[3]唐雯雯,曾庆毅.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及经验借鉴[J]. 职业教育研究,2012(8):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