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初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ktime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关系,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关系着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目的能否达到。而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否正确的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是构建新型师生交往关系的关键。传统模式的师生关系,总是把教师放在主体的地位上,教师主动地教,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师生之间难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往。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即具有主体性、富有创造性、拥有社会意识的人才。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失声交往的模式,构建新型的师生交往关系。文章基于农村寄宿制初中教学,探讨了在新时代如何构建交往型师生关系的模式。新型的师生关系,即交往型的师生关系,具有言语性、主体间性、对话理性和情感性的特征。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初中;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3-0058-01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师生关系工作也得到了高度的重视。然而,尽管如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当前初中老师与学生关系的工作实际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农村寄宿制中学问题格外突出。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农村寄宿制初中新型师生关系工作的分析和探讨,为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改进提供有参考和借鉴。
  一、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
  现阶段初中师生之间存在着较多的矛盾,因此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帮助学生控制课堂行为,端正学习态度。师生之间矛盾产生的因素主要是由于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的道德教育,在学校中经常表现出不服管教的现象,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爱,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家长与教师对他的期望,加强对他们的行为约束,运用正确的三观教育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初中阶段的学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只有教师有效的满足学生内心的情感需求,相互之间才可以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其次需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当给予他们鼓励与表扬,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产生成就感,和谐的师生关系便可以轻松构建。
  二、学会赏识学生
  中国有一句俗话:“士为知己者死。”说的是为赏识自己、信任自己的人去死都愿意。成年人需要赏识,学生更需要得到家长、教师的赏识。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校教育似乎已逐渐远离了学生心灵深处这最美好的愿望,他们经常听到的是教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责骂。教育的奥秘就在于给学生以信心,而教师的期待和赏识正是开启学生潜能之门的金钥匙。因此,班主任应充分发挥期待和赏识的积极作用,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不能仅仅以分数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而忽视了学生的其他方面,如品格修养、文明习惯、劳动态度等。
  三、民主平等,相互尊重
  师生之间要多一些民主平等意识,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多一些宽容,理解;多一点合作精神和艺术性沟通。初中学生虽然三观还不够稳定成熟,但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一定的明辨是非能力。即便是学习上的后进生,他们对各科教师的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是心中有数的。在教育教学方面,教师要随时随地转变自己的角色:课堂上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和学生一起畅游在知识的海洋;生活中,我们是学生的父母、兄弟姐妹和知心朋友:关爱每个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我们既要平易近人,也要一视同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不歧视。特别是处理班级事务和学习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时间和场合。有些问题可以集体讨论,有些问题则适合单独探讨。教师要有亲和力,要取得学生的信任,使学生愿意与你无障碍沟通,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当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四、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学校占据了学生在一天之内的大部分时间,而中学阶段,学生又很容易被环境影响,是环境的一种产物,以此校园环境也是培育学生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具体的展现在学生如何管理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几个方面。学校整体的文化氛围会影响整个学生在各個方面的发展,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不仅仅停留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而是受到了很多影响因素的制约,校园文化环境就是其中的一个。因为初中学生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成长的过程,因此他们对于事物的评价比较片面,不能够合理的取舍。同时,他们又喜欢彰显自己的个性,追逐新潮思想,长辈对于他们的教导比不过年龄稍长于他们两三岁的学生,因此,他们在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的时候,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这些同辈人的影响。因此,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让环境来带动学生学会科学的与他人相处,将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校园文化联系在一起,借助外界的力量推动学生的成长。
  五、总结
  总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靠教師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要靠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相信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将会迸发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升,促进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晏粒芮,谢林倩.运用情感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J].现代教育,2015(12).
  [2]王惠梅.浅谈对于农村寄宿制构建有效和谐课堂的方法[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二)[C],2018.
其他文献
水合肼是一种传统的还原剂,它可用来还原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羰基化合物、不饱和酸、金属离子、禽氯化合物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偶氮化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
【摘要】当今世界教育界最流行一个名词“核心素养”,什么是核心素养,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养成,这已经成为教育界各大教育家热议的话题,从初中化学学科入手,浅浅地谈谈化学教师在对九年级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學方式,使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化学思维能力,进而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而努力。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 初中化学教学 核心素养  【中图
【摘要】考试测试是一种有效的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能使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进行强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当前的教育核心已成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数学命题设计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师要充分的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设计教学情境,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章就核
自2008年12月世界瞩目的气候变化波兹南会议以来,联合国气候谈判就一直成为全球气候变化及相关领域以及媒体关注的焦点。今年3月和6月,联合国又在德国波恩举行了两次全球气候谈
【摘 要】红色教育是小学阶段学生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方面,是革命精神的传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內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红色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强自立、勇往直前,如何让孩子接受红色教育,如何引起学生心灵上的认可和共鸣,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不断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红色教育;小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近来,高中各学科新的课程标准公布,意味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带着素质教育的深度诉求走向学校,普通高中肩负着高品质发展的重托步入课程改革的深水区。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普通高中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行为、学习方式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但目前课程实施中理念与实践错位、主动创新与被动应对等现象普遍存在,课程建设的不充分、不平衡已成为制约普通高中高品质发展的瓶颈。如何从实践的层面上审视课程改革和普通高中发展的现
硫及氮、磷、氧等原子能够与大多数过渡金属络合形成多齿的螯合物。手性的硫醚钯络合物常用于不对称碳碳键的形成、不对称的Diels-Alder、Hetero-Diels-Alder环加成、Heck反
铂类化合物中顺铂、卡铂等目前已经应用于卵巢癌、睾丸癌等肿瘤疾患的治疗,然而这类药物在低剂量下也存在严重的毒副作用。1985年Williams等首次报道聚天冬氨酸对氨基糖甙类抗
【摘要】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是学校基础薄弱,学生基础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尊重、激发、促进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走出教学质量的低谷,缩小城乡差距,使教学符合农村小学生的特点和能力,促进数学学习和教学质量提高。  【关键词】数学教学质量 农村小学 创造性思维培养 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是我国教育工作任务的一项重大工程,是每一个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的阶段,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但是,一些地方学生的辍学依然存在,尤其是农村初中生,本文就农村初中学生的辍学成因及对策作一些浅述。  【关键词】农村 初中学生 辍学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096-01  当前,我国教育形势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