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e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初中生必学课程,而古诗文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构成,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继承传统文化有着显著的价值。古诗文本是传统文化重要载体与构成,初中生古诗文教学不仅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和途径。教师若能在古诗文教学中做好传统文化渗透工作,不仅能够提高古诗文教学效果和质量,还能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陶冶学生道德情操,让其语文素养得以全面发展和进步。究竟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呢?

一、古诗文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


  1.它是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命脉
  我国拥有五千多年的灿烂历史,而在这长时间的积淀中也衍生出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智慧结晶,这也为我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价值历久弥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传统文化存在的意义,并且指出一定要让传统文化嵌在学生脑子里,进而才能真正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使命。为此,初中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教学作为引领学生学习与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提高古诗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2.它是语文核心素养重要构成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核心素养培养成了各个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基础课程教学也明确提出了“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理念,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继承与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古诗文本就是前人智慧结晶,历经数千年依然为人所传颂也是因其自身所散发的魅力,在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十分显著的价值,值得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探究。在现今素质教育环境之下,在语文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渗透不仅是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命脉,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得以提升的关键。
  3.它是抵御不良诱惑的有效渠道
  就目前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现状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教学还是以基础知识为主,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经常会迷失在茫茫的题海之中,再加上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还承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与干扰。长时间下去,传统文化也就无法得以有效继承。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也就责无旁贷地要承担起传统文化传播与教育的责任。古诗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若能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就能让学生的情操、人文精神与情感等多方面都得到丰富,进而也就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抵御外界的冲击与诱惑。

二、古诗文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措施


  1.深入文本,挖掘教材中的民族传统文化
  古诗文教学中要想有效地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师首先一定要深入文本,挖掘教材之中所存在的民族传统文化,然后以此展开民族传统文化教学,从而在保障古诗文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民族传统文化渗透。古诗文之中蕴含着节庆民俗、官职变化、称谓文化等一系列的文化常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积累掌握这些文化常识,让学生在不断积累中丰富自身文化素养。例如,在教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时,教师就可以先结合题目之中的“左迁”二字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渗透。教材之中对这二字的含义解释为降职,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古代官职任免常见的术语,如“拜、授、擢、谪、罢、黜”等。这样就能让学生迅速掌握左迁这一词汇的意思,很好地帮助学生体会这一首诗是作者在听说好朋友被降职时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好友的思念与担忧之情;同时还能让学生掌握古代一些升降职用语,真正在保障教学效果的同时,激发学生古诗文学习的兴趣,实现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补充,进而实现积累的目的。
  2.分析作者,解读作者思想情怀
  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对于作者的解读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要想掌握古诗文主旨与深意,就必然要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以及为人,了解他们所生活的环境与时代,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以及抱负,真正正确地解读作者思想情怀。例如,教学《江城子·密州出猎》,在基础字词教学之后,学生掌握了词的大意。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示出苏轼的一段生平介绍:“苏轼是宋朝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为官时期勤政爱民,每到一处都颇有建树,为百姓所拥戴。因和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这一首词也是他外任密州时所作。这一段时期他的生活可谓是失意且寂寞的,所以从这首词中我们才能看见其爱国的热情以及壮志激昂的英雄气概……”通过这一段生平介绍吸引学生,同时让学生懂得古诗文学习与解读不能只是流于表面,需要关注作者思想、生活与情感,这样才能从深层次解读作者情感,吸收其中所存在的传统文化养分,进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丰富与厚重。
  3.创设情境,挖掘古诗文中的人文内涵
  古诗文教学中要想渗透民族传统文化,除了上述两点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借助情境帮助学生领悟古诗文中的人文内涵,让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都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升和进步。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为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通过情境将其中的人文内涵展示出来,这样学生道德境界与人文素养都能够得到提升。例如,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写作背景,通过图片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情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怀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样就能进一步让学生感悟到这一古诗文中的人文内涵,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形成健康且积极向上的人文情怀。除此之外,教师进行古诗文教学时,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对文本进行拓展,通过拓展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以此实现民族传统文化渗透,丰富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
  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久弥新,也具有较为浓厚的历史文化与底蕴。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开启学生心智,还能陶冶学生情操。为此,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古诗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领悟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以此丰富古诗文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古诗文教学质量,还能將传统文化有效传承下去。
  作者简介:辽宁省沈阳市第六十九中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利用问题、实物、多媒体、联系实际创设教
The SiO2 and g-Al2O3 supported MoOx catalyst and a MoOx-SiO2 catalyst have been studied in a conventional fixed-bed flow reactor for n-alkanes isomerization. I
科学网2016-11-09报道:数字媒体在当今社会可能很普遍,但有时电子显示屏并没有那么普及。普通的办公室职员每年仍要打印上千张纸,同时大的海报和横幅依旧是会议和贸易展览上
德国,一个充满魅力的国度。残留的柏林墙,是历史沧桑的见证;“Benz”、“BMW”,是高贵典雅的象征;香醇浓郁的“啤酒节”,是民族文化的气息;蜿蜒曲折的“莱茵峡谷”,是欧罗巴独有
美国《现代轮胎经销商》(www.moderntire-dealer.com)2009年5月11日报道:普利司通公司2009年第1季度的净销售额为5676亿日元,净亏损为348亿日元,销售额比2008年第1季度下降29
插画是商业包装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依据现阶段插画艺术的发展情况,结合近年来商业包装设计特点和发展状况,分析插画在商业包装中的应用,明确现阶段商业包装中插画的重要性
这一湾河水流淌着花香,把花开的消息捎给远方。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紫一片,白一片,黄一片,片片相连迎风起舞,好比阳光下的大海涌起波浪。
马凡综合征是以蜘蛛状指(趾)、身体瘦长、晶体脱位三者为主要特点的遗传性综合病征。常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多种畸形。遗传方式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本病由Marfan(1896)
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教授古诗词时只是注意到了古诗词作品的艺术性和人文价值,专注于展开古诗词诵读和赏析活动。实际上,若能充分挖掘古诗词资源,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文化,而且还能让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得以养成和提高。一、拓展时空,鼓励质疑  叶圣陶认为,思维和语言密切相关,不能将想的和说的分开来看待,事实上思维和语言是分不开的。在初中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我也认识到了这一点,鼓
期刊
目的了解湖北省地市、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能力的发展状况,为加强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控制机构能力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湖北省地市、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