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并椎间支撑植骨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来源 :脊柱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long5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并椎间支撑植骨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2000年1月—2015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采用病灶清除并椎间支撑植骨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326例.通过术后X线片、MRI及CT分析植骨融合情况及植骨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化疗3~36(7.89±5.92)个月,结核灶全部治愈、植骨融合后停药,无新的结核灶形成.共使用348个植骨材料,其中髂骨290个,多根肋骨捆绑20个,肋髂骨捆绑26个,钛网12个.术后植骨融合过程中发生植骨倾斜9例(2.8%),植骨骨折8例(2.5%)、植骨吸收4例(1.2%)、植骨下沉3例(0.9%)、植骨移位1例(0.3%)、假关节形成1例(0.3%),相应给予延长制动时间、辅助外固定、再次手术彻底清除病灶或硬化骨、延长用药时间等措施,直至植骨融合、病灶治愈.结论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并椎间支撑植骨术后植骨融合过程中可能出现植骨块倾斜、骨折、吸收、下沉、移位及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应注意预防并给予相应处理,促进病灶治愈和植骨融合.
其他文献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和独特的应用价值.将中医药文化融入中小学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实践教育和劳动教育,有利于帮助中小学生提升人文素养、改善身心健康,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其中情志活动致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中医注重整体,从中医角度剖析情志因素与心悸的关系,通过补益心脾、疏肝理气、补气养阴、清心化痰等方法治疗心律失常.
目的:观察热敏灸与常规护理对肛肠术后尿潴留的疗效差异并挖掘临床选穴规律.方法:(1)选取我院行肛肠手术而导致尿潴留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方式,随机将其分为热敏灸治疗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0例.热敏灸治疗组采用热敏灸治疗,常规护理组予诱导导尿和中药封包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术后首次排尿时间及首次排尿量.(2)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有关腧穴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的研究,通过SPSS Modeler 15.0和SPSS Statistics 25.0对腧穴运用频次、核心腧穴组合及聚类分析进行
江西发展中医药旅游是江西省旅游也发展的深度需求.江西有着发展中医药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但发展过程中仍存在问题和不足.本文以江西省各中医药旅游景区微调查对象,运用RMP昂普分析模式,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方法对江西省中医旅游产品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促进江西省中医药旅游提质升级.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FARP)是严重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的常见慢性功能性盆底疾病之一,其临床严重程度及病程长短因疼痛特点而表现各异,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肛门坠胀、疼痛,可向会阴、腰骶等部位放射,或伴有肛门里急后重及便意频频等感觉异常.近年来其发病趋势不断增高,给患者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及心理负担.该文通过搜集近几年有关书刊及文献资料,从中医和西医两个层面对FARP的中西医治疗及进展加以阐述.
目的 探讨术中三维导航技术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4例,其中32例术中应用三维导航(A组),另32例术中采用传统C形臂X线机透视(B组).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辐射量、置钉准确率及每枚螺钉置入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
目的 对比氨甲环酸(TXA)不同静脉给药方式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后路矫形术中出血量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3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采用脊柱后路矫形术治疗AIS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切开皮肤前15 min静脉滴注TXA 30 mg/kg;B组切开皮肤前15 min静脉滴注TXA 15 mg/kg,术中给予TXA 10 mg/(kg·h)维持至术毕;C组围手术期不使用TXA.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异体血输注量、晶体输注量、胶体输注量
目的 探讨经Wiltse入路病灶清除并椎间非结构性植骨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6月—2019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资阳医院采用经Wiltse入路病灶清除并椎间非结构性植骨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2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2~4周.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中输注红细胞悬液单位数,以及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bb角和红细胞沉降率(ESR),观察神经功能缓解情况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
淋巴转移对胃癌临床分期诊断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胃癌淋巴转移涉及一系列分子事件的改变.中医药可通过改变多种基因及分子通路进而抑制胃癌淋巴转移.基于此通过回顾总结评价胃癌淋巴转移的诊断和中医药抑制胃癌淋巴转移的可能机制,为中医药预防和治疗胃癌淋巴转移提供新的思路.
脊髓损伤(SCI)会导致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运动和感觉功能丧失,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影响[1].SCI的病理变化包括损伤部位缺血、缺氧、神经元受损、瘢痕组织形成和炎性反应等[2].近年来, SCI的病理变化机制研究日趋深入,周细胞作为脊髓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位,在SCI的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SCI发生后神经元轴突遭到破坏,这一过程伴随着血-脊髓屏障的破坏,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活化,并分泌多种副产物(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游离氧自由基、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3].各种免疫细胞渗入损伤部位[4],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