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不到 宣传多陷阱 入手要小心

来源 :投资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_liuyun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长推荐避险之王”、“10万元起年收益达25%”、“懒人理财,百万富翁不是梦”、“本金安全,收益稳定”、“随时赎,随时用”…… 看着一连串眼花缭乱的宣传词,怕是很多人会蠢蠢欲动。很多投资者会认为:反正钱在银行里存着也是存着,不如交给银行理财,毕竟这么高的收益谁不动心。谁料银行还是那个银行,钱放在银行不同篮子里,结果可能相距甚远。
  不少读者向《投资客》反映过他们买理财产品却大呼上当的经历,要求揭露银行理财产品黑幕。前几日,某中学老师袁女士电话向本刊控诉,大呼某股份制商业银行虚假宣传,给她安了“笼子”, 6个月时间,投入,20万元亏了近6万。在记者对类似的投诉与案例进行收集和整理后发现,银行理财产品及其宣传,存在着典型和常见的四大陷阱,关注和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广大投资者群体,对此应有警惕心理,注意谨慎辨别和购买。
  陷阱之一:狐假虎威 预期收益代替实际收益
  在某银行八宝街支行,银行销售人员听说记者想购买些保本型理财产品,便介绍说:“保本的理财产品都收益较低,不如买点浮动收益型产品,既没风险赚得也多。” 事实上,她所说的浮动型其实是“不保本型”,即有可能收益较高,也有可能亏本——但这一点,销售人员并未主动告知。
  普通投资者,特别是中老年群体在购买银行理财时,常被“浮动收益”、“年化收益率”等专业词汇忽悠晕。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大部分银行都力荐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如果客户不特别咨询,理财经理根本不会拿出保本型产品的宣传册。很多银行都竞相推出收益率“诱人”的理财产品,但统计显示,上千款理财产品中,有近百款个人理财产品到期并未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其中,结构性产品最多,占71.88%。
  专家支招: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不要被预期收益率和销售人员的介绍所迷惑,尤其是一些银行发行的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的信贷理财产品,投资者一定要了解产品的风险类型和风险等级,弄清银行承诺的收益率是否能够实现。俗话说得好:“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与其搞不清风险轻率入手,投资者不如选择能实实在在使自己获得收益的投资品。
  陷阱之二:挂羊头卖狗肉,3成客户被误导
  刚退休的李女士到银行取出已到期的20万元定存,银行理财柜台的经理向她推荐了一款三年期“理财产品”,说是比定存划算得多。半年后,李女士急需用钱,希望将钱尽快退回,却被告知自己当时购买的是保险产品,如果当年退保,只能拿到30%至40%左右的本金。
  银率网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上,近三成投资者有过类似被误导的经历。在银行误导现象中,保险被当成银行理财产品销售位居榜首,占比达29.56%。其次是基金,占比达20.13%。券商集合理财以及集合信托产品被当作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并列第三,占比均为8.18%。
  “由于长期理财产品稀缺,银行销售人员利用投资者的长期投资需求,将银保产品描述成为长期理财产品,进而形成误导销售。”理财经理向先生向记者道破内情。银行选择保险当替身,也是因为银保产品与理财产品存在相似之处,如分红型保险预期收益与理财产品预期收益有一定的相似性,银行销售人员往往利用这些相似特性,在产品的描述上对客户进行误导。而在现实中,不少投资者到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不仔细查看产品结构和具体说明的并不在少数,往往被银行销售人员成功忽悠。
  专家支招:投资者要仔细查看产品认购书。
  保险类理财产品与定存、理财产品有本质区别,它主要着重的是保障性,而非收益性,这一点也可以解释为何保险产品在退保时,本金受损较大。
  陷阱之三:强加“霸王条款”,赚取超额管理费
  销售手续费0.2%左右,托管费0.05%左右,这是行业内很常见的理财产品收费方式,但是很多投资者并不知道,这可能远远不是银行收费的全部——更多的手续费被银行以管理费的名义拿走。
  在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中往往有这样一项条款:“如果实际投资收益扣除其他各项费用后高于预期封顶收益,则超出部分将作为银行投资管理费用,如果未能超过封顶收益,则不收取投资管理费。”仔细推敲就会发现,浮动收益的产品无论产生多少负收益,都要由投资者自己来承担;若产生超额收益,却要归银行所有,而用于投资的全部资金均来自投资者,与银行无关。银行强加此条款可谓机关算尽,两头得利。
  这种看起来不一定能收到的管理费,在多数情况下并未引起投资者注意。记者电话咨询某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该理财经理表示,不太可能出现这种实际收益高于预期收益率的情况。也正是受类似观点误导,投资者对于银行的“霸王条款”多数情况下并未表示太多反感。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记者随机打开了成都银行官网近阶段理财产品的兑付公告发现,多数产品都出现了实际收益率高于甚至远高于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情况。“其实大量的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都高于预期,但银行轻易不会告诉客户这一点。”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这部分管理费多数情况下是隐身存在的。”
  专家支招:银行利用这种“霸王条款”,不但赚取了手续费,同时还赚取了超额利润,对于这种“没收”投资者超额收益的理财产品,我们呼吁监管部门加强规范和整理,维护投资者权益。除此外,投资者目前只能采取要么不买,要么忍气吞声的策略。
  陷阱之四:延长募集期,收益率缩水
  买到一款到期收益率高达4.5%的1个月期银行理财产品,应该是一件让客户很开心的事情。但很多客户可能并未注意到,因 “时差”原因,这4.5%的收益率可能是“注水”了的,而长短不一的“资金募集期”和 “清算期”则是收益率注水的元凶。
  以成都银行“锦程盈利( 2012-19号)”的45天人民币理财产品为例。官网兑付公告显示,该产品到期年化收益率4.7%。通过比较可以看出,4.7%的收益率在同类产品中属于比较高的,是一款相当优质的理财产品。但实际上,考虑到该产品从2012年9月11日至9月17日的募集期,由于要“抢额度”,客户可能会在9月11日就把钱打进银行,“这种产品客户认购是要抢额度的,即先到先得,如果认购晚了就可能买不到。” 一位理财专员告诉记者。
  假设募集期存放在银行的资金不计息,投资者在9月11日就开始打款认购“锦程盈利(2012-19号)”,45天期的产品实际上变成52天期产品。通过该产品说明书中收益计算方式重新计算之后,产品的实际年化收益率为3.8%,比兑付公告中的年化收益率 “缩水”了0.7个百分点,客户的实际收益率遭到“摊薄”。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在产品期满后,本金收益的返还也需要花上一定时间。一般情况下,这个产品清算期在2~7天不等,一般会在合同中写明。这段时间内,投资者通常是无法获得收益的,也就是说,实际收益会在上文所述的基础上进一步被“摊薄”。
  专家支招: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一是要关注募集期和清算期长短,在预期收益风险同等条件下,募集期和清算期短的理财产品更实惠。二是要关注募集期内资金有无利息和如何计息,将此作为选择理财产品的参考因素。三是对于募集期内无利息或低利息的理财产品,可实时关注认购余额,尽量推迟认购时间。
其他文献
高溢价成交 双流东升地块受追捧  6月14日,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土地拍卖大厅内大腕云集,华润、保利、佳兆业、首创、龙光、邦泰、森宇、双流富豪等十几家开发商陆续进场。拍卖持续近一个小时后,除三号宗地流拍外,一、二、四、五号宗地分别被新加坡悦榕集团、成都邦泰、金堂和裕及四川泓宇拍得。位于双流东升镇的两宗地更是将拍卖现场的氛围[此处表述语句未完,请补]推至顶点。  上午10时30分,位于双流县东升街道迎春
期刊
前两天,成都一主流媒体地产负责人和我聊天时,非常兴奋地说,最近做了几个监督性栏目,对开发商起到了很重要的威慑作用,在经营收入上将竞争对手甩得老远。言毕,望着我。本人自然知道他在等我的回应,以得到肯定。  我举了个例子:有时候,年龄大的人之间,往往也会争输赢,问题是,争赢了又怎样?都是要死的人。你们这些传统媒体也一样,成天比来比去,被新兴媒体抢走话语权和市场份额。完全不思考创新和改变。  这哥们年少
期刊
在全国数以千万计的房产投资大军中,林琦两夫妇所赚取的投资利润确实不能算是个中拔尖的,但作为房产投资大军中的沧海一粟,置身广东这处甚至可以代表全国楼市未来发展趋势的东部沿海省份,林琦夫妇看似波澜不惊的投资线路,却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中国式”投资最为生动的注脚。  2000年,大学毕业时,林琦和丈夫缺钱买婚房,只好找父母帮忙,买了房没钱搞装修,只好住进未铺地板的“清水房”。5年后,家庭经济情况好转,他们
期刊
"它难以看透, 就像空气" "它令人焦虑, 就像呼吸"  雾霾时代,模糊一团又让人担惊受怕的岂止是空气。很多东西都仿佛藏在混沌之中,难以看透,又讳莫如深,因而凸显我们的无力感——比如股市,比如手机话费套餐……比如理财。  这是一个单单靠储蓄无法完成财富聚集的时代,因而也是一个理财普及的时代。对财富缩水的担忧,让国人深刻认识到理财的重要性,国人理财意识正迅速普及,国内理财市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 
期刊
在客户的心目中,银行理财产品应该是经过精密设计,是风险与收益完美结合的化身,像银行豪华大气的办公楼一样,稳当得很。理财经理应该是能够为他们解决一切问题的专家,股市、汇市、期市的最新走势和新发理财产品的各种特性应尽在其掌握之中。  然而现实往往难以让人满意,银行理财产品巨亏事件频发,投资者血本无归时有发生。理财经理要么横下一道买或不买的判断题,要么让云里雾里的我们在不同投资产品间做一道不得不选的选择
期刊
【总导语】  7月20日,央行“放开银行贷款利率下限”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金融业内激起千层浪,新一届政府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始动真格,显示了政府推进金融领域自由化的决心。  为什么要推行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究竟动了谁的奶酪?谁又能从中获利?利率市场化后的投资理财又将迎来怎样的变化、如何做好准备进行调整?本期《投资客》就为读者们理清其中的利益纠葛和应对方式。  P1——P2 背景(栏)  利差
期刊
目前,各大银行基本上每天都在发行自主理财产品,也经常有产品到期。就像一辆公交车,一路上不断有乘客上车下车,车厢里保持着的乘客就是银行的“资金池”。银行开发的资金池理财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参照基金产品的运作模式,通过滚动发行期限较短的理财产品筹集资金,将资金投资于期限较长的资产。对于这样的银行理财产品,目前在业界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些专家直接将其定义为“骗局”,而有些专家则将其风险理解为来自不规范
期刊
造假频现,传统艺术品收藏“高危”  【开篇】:  近年来,传统艺术品“造假”事件频频曝光:“国宝献汶川”、“1.4亿宋徽宗书法堪比地摊货的天价拍品”、“徐悲鸿《人体蒋碧薇女士》遭联名打假”、“假宝玉”、“汉代玉凳”……这些层出不穷的造假新闻,仿佛在不断提醒艺术品收藏者们:对于收藏投资传统艺术品而言,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艺术品收藏与投资者一扭头,发现了当代艺术品的单纯和魅力。风
期刊
权威机构发布最新榜单,全球50大最贵办公楼市场中国占据8席  2013年6月25日,世邦魏理仕全球研究和策略顾问部发布《优质办公楼租用成本调查报告》(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亚洲地区主导全球最昂贵办公楼市场的局面仍在延续,香港中环地区仍是全球最昂贵市场,另还有其它四个亚洲区域市场进入榜单前五。北京金融街、北京建国门中央商务区分列第三、第四。  香港中环每年每平方英尺235.23美元的总体租
期刊
国际艺术品拍卖公司佳士得宣布在内地获得拍卖执照,且独立开展拍卖,从事拍卖品的进出口、展览展示、艺术顾问咨询等业务。2013年秋,佳士得(上海)将首次在上海举办拍卖,以现当代艺术和珠宝、手表为主。根据《文物保护法》的限制,他们目前还不会拍卖文物。 一个月前,我已听说了佳士得要来上海的消息。实际上,佳士得在2005年已经进入了内地,只不过是以品牌授权的合作方式通过北京永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渗透到了北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