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必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和关键。为了让学生创造性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关键词】能力;思维;发散;创造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逐步深入发展,教学要适应现代化,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如何在教学中培养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是当前每个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数学教学必须从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只有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条件、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却正好反映了创造性思维“尽快联想,尽多作出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因而成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一、在激发动机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赞可夫这句话说明了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以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作为一种内驱力。教师要妥善选择具体题例,创设问题情境,精细地诱导学生求异意识。对于学生的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的求异因素要及时肯定和热情表扬,使学生真切体验到自己求异成果的价值。对于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教师则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使学生渐渐生成自觉求异意识,并日渐发展为稳定的心理倾向,在面临具体问题时,就会自动地作出“还有另解吗?”、“试试看,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一下!”的求异思考。
  事实证明,也只有在这种心理倾向的驱使下,那些相关的基础知识、解题经验才会处于特别活跃的状态,也才可能对题中已知条件作出不同形式的重组,逐步形成发散思维能力。
  二、在诱导变通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变通,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要对问题实行变通,只有在摆脱习惯性思考方式的束缚,不受固定模式的制约后才能实现,因此,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一般方法后,要注意诱导学生离开原有的思维轨道,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进行思维变通。当学生思维闭塞时,教师要善于调度原型帮助学生接通与有关旧知识和接替经验的联系,作出转换、假设、化归、逆反等变通,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设想。
  如:在平面直角系中,点A的坐标是(4,0),O是坐标原点,在直线y=x+3上,求一点Q,使△QOA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Q有几个?学生一般都能找到一两个,但不完整。这时教师提醒:△QOA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是腰呢?学生回答:可能是OQ=OA,OA=QA,OQ=QA,这样Q点满足的条件就有三种不同的情况:①到O点的距离等于OA的长度,Q点在什么地方?②到A点的距离等于OA的长度,Q点在什么地方?③到A点的距离等于它到O点的距离,Q点在什么地方?通过这些诱导,能使学生自觉地从一个思维过程转换到另一个思维过程,逐步形成自由往返调节的变通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极为有益的。
  三、在鼓励独创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新异的想法和解法,这是思维独创性的表现。教师应满腔热情地鼓励他们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和质疑,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维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
  例如:已知矩形ABCD中,E是BC边上一点,DF⊥AE,且DF=AB,求证:AD=AE
  常规解法是证明三角形全等,但有一位同学却说可以利用面积也能得到,他利用ADE的面积等于矩形ABCD面积的一半得到等式:AE×DF=AD×AB,得AD=AE,而利用这一方法解决另一个问题就方便多了:
  在一个面积为1.8平方千米的矩形货场ABCD中,有一条长为1600m的铁路AE,现有货车停放在D点,若货车的速度是96米/分,请说明11分钟能否运到铁路线旁。
  毫无疑问,这种独创性应该给予鼓励。独创往往蕴涵于求异与发散之中,经常诱导学生思维发散,才有可能出现超出常规的独创;反之,独创性既丰富了发散性思维,又促使思维不断地向横向与纵向发散。
  四、在变式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以达到诱导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课后,同学们虽已初步了解并会应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解题,但是不是只有这些条件才能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呢?此时练习,下列六个式子①AB∥CD,②AD∥BC,③AB=CD,④AD=BC,⑤∠A=∠C,⑥∠B=∠D。1、哪些式子可以作为已知条件,说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请你举反例或画图说明把①④作为条件不能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3、请你判断当把③⑥作为条件时,能否说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如能,给出证明过程,如不能,画图加以说明。经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就会不自觉地运用发散性思维。
  综上所述,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在多方面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便于提高有效性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溧阳市实验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对音乐教学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音乐教学为适应其要求、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教师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探讨新方法,通过创新教学力求把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境界。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结合新课改的目标,对新课改下怎样优化初中音乐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培养兴趣,引领教学    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摘要】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要求,目前很多学生甚至于是一些老师对阅读要么是不够重视,要么是重视了但却不得要领,直接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下降,英语学习效率低下。本文就初中生如何进行有效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略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英语阅读;课外阅读;阅读能力培养  英语阅读能力是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方面,可以说,阅读能力的考察几乎贯穿于一份测试的整个过程。现阶段很多初中学生在阅读中
【摘要】教育要发展就必须要不断的创新,而教育方式的创新,是实现教育变革的必要手段。本文将就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创新  教育在发展,人是思维也在发展。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启发人的思维,就是要将人的思维能力不断的向上提升,就是为了促进人的不断发展。因此,在教学方式上,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方式上,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从创造性的角度去思考教学计划的制定,努力的改变陈旧的、单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上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正确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无疑会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发现,如果不恰当地运用则会给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本文就科学教学,谈谈多媒体在辅助教学时所表现出来的优势和误区。  一、多媒体辅助科学教学的积极作用  1.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爱好某种活
英语是语言学科,主要有各个单位构成的,最基本的就是词与句这两个单位。学习初中英语,必须要先学习词汇和句子,这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定律。初中英语教师要想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就必须要在词汇和句式教学上下足功夫,夯实学生英语的基础知识。在初中英语学习阶段,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和句型运用方式,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基础性的作用。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讨论运用词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样的课堂可以绽放应有的“美丽”。关键是教师要对课堂生成的资源是否适切教学目标做出准确判断,以便适时适度加以利用。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思考。  1.放大生成,突出价值   教学资源和学习素材窜成课堂教学的重要成分,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会
【摘要】解决不等式恒成立和能成立的问题,基本方法是参数分离,联想函数及其图象,运用变化的观点,将问题变成基本题型求解,这种方法锻炼了对抽象问题的理解和转化能力,渗透了多种数学思想。  【关键词】含参不等式;辨析;转化   含参不等式成立的问题,通常有在给定的区间不等式恰成立、恒成立和能成立基本题型。它通常与函数、方程综合在一起,结构变化多样、方式灵活。  一、基本题型  例1.已知函数f(x)=l
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心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培养出具有较强挫折承受力、能经得起失败和打击的学生。学习焦虑是造成高中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会使学生产生多种焦虑倾向,过重的学习焦虑会导致高中生产生心理异常或心理障碍。数学学习认知焦虑是数学学习焦虑的一种,它不仅影响学生数学认知的发展,还与数学成绩有重要关系。减轻数学学习认知焦虑有助于减轻高中生的心理困扰和心理负担,并
重复是口头文学的叙事方法之一。累积叙事是本文提出的一个叙事术语,指的是同一作品对同一人物、同一事件的多次叙述。累积叙事是关汉卿在中国古代民间叙事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
随着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民族文化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西双版纳民族文化资源的分析.借鉴“纳西古乐”和“云南映象”成功点.提出打造西双版纳旅游文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