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英语教学中的ESP课程教学模式

来源 :大众商务·小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i1234567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ESP与高职教学的探究,通过解析ESP的性质、特点及教学原则得出ESP教学对高职学生英语教学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结论,从而建议学校采用适当教学模式,让ESP成为高职教学主题,培养适合国际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ESP课程教学;教学模式j复合型人才;职业英语导向
  中图分类号:c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9-8283[2009)10-0218-02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科技及经济的发展,专门用途英语(Englisll for spe,eific Purposes)教学将成为21世纪英语教学的主流。那些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被社会各行各业所青睐。社会对外语能力的需要已呈多元化、专业化趋势。为此,国家教育部门及一些高等院校都开始尝试把英语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外语的工具性和应用性特征日益明显,ESP教学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了。随之而来的是对ESP的深度研究并运用它来重塑高职外语课程教学设计,对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繁荣科学技术、促进入类进步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 ESP的定义及与EGP的区别
   ESP(Englishfor Specific Pro-poses)始于20世纪60年代,既“专门用途英语”或“特殊用途英语”,例如机械英语、医学英语、旅游英语、商务英语、财经英语等。英国雷丁大学(The University of Reading)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Pauline C·Robinson对ESP做了精确的解释。他认为ESP应具备两个特征:一是ESP必须是“以特定目标为导向的”(goal—directed)英语教学;二是ESP教学必须是建立在“需要分析”基础上。换句话说,语言本身的教学并不是ESP的终结,而利用语言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才是ESP的真正目的。Robinson的这一著名观点是西方ESP教学原则的中心。而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既高职通用英语主要指学校中典型的英语语言课程,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语言的5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ESP和EGP(Englishfof General Pur-pose)有着严格的区别与紧密的联系。前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交际需要。它的教学任务是要解决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没有掌握或尚完全掌握的专门语体内的英语知识和技能问题,帮助学生逐步具备以英语为媒体,进行某专业学科交流的能力。而后者仅仅把英语作为一门独立的语言课程,是以语言教学(1anguage—based),语言的讲解和训练为主线。它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基本功,掌握一些基本的通用词汇。进行的是语言共核部分的教学,
  
  3职英语教学中ESP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的主要过程
  
  3.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即“目标情景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就是仔细地分析未来使用外语的情景和认真地分析在这些情景下进行交际的内容、方式、途径、媒介、手段等特点以及语言特点和技能,并根据这些分析来设置课程和制定教学大纲。
  需求分析是ESP课程设计最明显的特点,要以学习者既学生的需求为中心,重视学习机理。更要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起作用的除了学习者本身,还有课程设计者、教师和高层教学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所以,最好的教学方式应以学习过程为中心,调查学习者的各方面需求和学习的机制,设计大纲,安排材料,选择教法。总的说来,需求分析为教学决策者和管理者提供了引导和监督课程的理论依据,为教师提供了教学和项目开展的依据,为学生树立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为评估者提供了检查的依据。
  
  3.2师资培训
  近几年来,我国英语教学掀起了教学法改革的大潮。但由于历史原因和教师的知识结构问题。在我国大学外语教学的舞台上。语法翻译法依然处于主角的位置。多数英语教师受到专业知识和课时、考试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往往用讲授基础语言的方法进行ESP教学。以词汇和语法教学为主,仅把ESP作为专业知识课进行教学,以翻译为主。在课堂上教师是中心,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者;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专业术语和专业内容,忽视了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特征和规律。针对这种状态,高职高专院校必须实行教师专、兼职结合,特别应注重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双语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提高,给教师提供进一步的学习和培训机会。使教师从思想观念上真正认识到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起点,认识到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对于高职英语教师来说首先在理念上应坚持终身教育观。把教育当作一种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专业;在知识结构上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相关教学理论和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还要拥有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在综合能力上,除具备设计教学计划,调控教学过程的教学能力外,还应具备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反思能力,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关注教学科研动态,将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不断培养自身的行动研究能力。
    3.3教学方法的选择  早在1999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中就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教育部高教司2004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应以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
  如今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随着国家高职高专院校的扩招。生源差异性很大,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如果我们统一要求,也不切实际。所以可以采用EC,P+ESP培养模式,从第一学期到第二学期学习EGP,把通用英语基础打好,然后在第三和第四学期学习ESP。“对于基础还不扎实的学生,主要还是学习基础英语,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不应在听说等基本能力方面无休止地操练,而应当尽快让他们进入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学习”(蔡基刚,2004)。比如工程类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浓,ESP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但社会又需要大批能用英语交流专业信息的工程类人才。针对这一特点,首先,为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开设出难度适中,日后工作中应用广的ESP课程,比如《科技英语翻译理论与技巧》、《工程英语阅读》等;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引用专业交际学的教学理念、内容和方法,把专业信息交流所涉及的语篇知识、修辞技巧、文化因素等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而不以传统的讲授具体词语用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并尽可能地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针对 文史类学生可以积极开设语言文化选修课,提高人文素养。而且大学阶段英语课程不妨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可以开设中高级口语、商务口译、时事英语、应用文写作、大专业分类阅读(科技类英语或社会人文类英语)等。选修科目可供所有专业方向学生选修,为日后自主学习打下基础,或可作为过渡性课程为专业英语课程做准备。改变传统观念,改进授课方式,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但关键要运用得当。课上开展专题讨论,组织看专业录像,个人或小组发言。教师还可采用案例教学。创设真实语境和设计真实情景任务。增强学生对专门用途语言的语域、语体、专业知识、语言技能的感知和内化。教学手段上,教师可利用声音、图像、文字相结合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学科专业信息,加大目标性语言输人,井促成学生的产出性语言。比如在教授词汇和语法结构时,与语域联系起来。在分析语篇时也应运用语域特征:讲的什么事、读者是什么人、作者的目的何在、采用的口气与态度如何等。要让学生明白,ESP的运用不单是正误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得体性问题。在学习模式上,学校应搞好网络教学与图书馆建设,培养学生自学ESP的能力。学校可将合资企业或有涉外业务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实习基地,以“有用”为原则,让学生在自己将来的目的环境中实际使用英语。保证学生能及时地和英语教师取得联系,得到英语教师的某种形式的帮助和指导。以确保学生进行真正的、实战式的涉外交际。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以工作岗位为导向的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即语境真实化、课堂社会化。
   3.4教材的选编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使用的英语教材就是一个版本、一套教材,涉及到的基本词汇框架就是单一的通用英语,学生对花费大量时间来学习脱离生活、脱离日后工作需要的英语知识,感到十分不满,不少学生甚至透露出厌学情绪。Kennedy曾指出:若选材的专业针对性强,则能使学生看到英语和专业的有机联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换句话说,就是要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所以我们要从需求分析出发,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市场需求,注重ESP教材的开发和使用。首先专门用途英语教材内容专业性不宜太强,但语言上要有代表性,尤其要有这个专业方面的常用词汇和一般科技文章的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练习编写不仅仅有专业知识的同答题。更重要的是突出英汉翻译和摘要写作等语言练习题。其次,好的教材都要通过教师来实现。从事ESP教学的教师要有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英语语言知识基本功,能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ESP教学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地位,掌握ESP学习理论,学会分析ESP学习者的需求。
  
  4结论
  
  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的主题。它代表了高职英语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是高职英语教育的精华所在。是语言教学的重要转折,即语言能力的获得是从通过学习语言本身,进而过渡到通过学习专业语言知识。因此。改革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要进一步落实“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要求,把ESP教学应与企业需求和学生就业方向紧密结合,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培养既具有扎实的外语知识和技能、叉具备相关实务工作知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
其他文献
主要介绍SMA-0/6配合比设计过程的各个环节,及其在广深高速公路上的试铺和效果,表明SMA-0/6作为预防性养护薄层罩面是可行的.
经济发展与妇女群体相互作用,而现代市场经济与社会性别平等的互动,需要宪政制度作为中介,以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
我国公务用车协议供货是以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的,是政府采购部门对汽车生产厂商的招标。招标中要对招标文件的发放方式、投标文件的要求、投标保证金的金额、样车评估和评标
信用证是最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但由于多家银行在信用证结汇中,只对单证做表面的审查,而不审查货物,就使一些不法商人有机可乘,利用信用证特性进行诈骗活动。本文介绍了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问题一直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阶级观为指导,廓清了阶层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提出了科学发展阶层研究和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社会阶层分化客观性、现实性、冲突性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阶层;阶级;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
【摘要】现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里的广泛应用,极为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作战理念、作战方式方法和作战指挥系统与体系。在此背景下,高科技主导下的信息化作战指挥正在悄然发生新变革。本文在解读作战指挥能力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探索新军事变革下作战指挥的新变化:指挥控制地位日益上升、非程序化指挥逐渐凸显、“视窗对话式指挥”:驱散信息化战场“迷雾”、“跃进式指挥”:夺取信息化作战先机、集中与分散指挥紧密互
共同犯罪的时间点能否提前到共谋阶段,共同犯罪中后行为人行为是否及于先行为人,以及对于中止有效性的判断,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予以论述
【摘要】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浪潮下,弱势群体的权利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人权法与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国际私法主要调整自然人和法人为主体的国际民商事关系,应始终坚持人权保护这一永恒主题,保障弱势群体人权的实施。目前国际法上并未形成“弱势群体”的公认概念,但是,对国际人权法与各国国际私法中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关系进行的研究,对我国国际私法立法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弱
关于中国民法的体系问题,在理论界一直是比较有争议,王利明教授认为民法的体系是由主体制度,物权制度,债和合同制度,人格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侵权责任制度,财产继承制度有机联系而成
【摘要】利率管制存在种种弊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世界上很多经济体先后开始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我国从1996年也踏上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本文主要阐述了个别经济体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历程以及我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改革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认为我国应在借鉴发达经济体利率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有效控制风险,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的目标。 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改革;思考